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婴儿湿疹 > 婴儿湿疹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疾病简介

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出生至2岁称为婴儿湿疹,多在生后1~6个月发病,病因复杂,好发于头面部,其次是躯干和四肢伸侧,皮损主要表现为湿疹样皮损,伴有剧烈瘙痒,易引起婴儿哭闹不安、影响食欲、睡眠和身体发育。相当于中医“奶廯”“胎癀疮”。

病因

婴儿湿疹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

1.易过敏体质

2.本人或家族中常有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病史

3.各种变应原(屋尘螨、食物、感染变应原、划痕、接触刺激物变应原)

症状

1.   瘙痒,多为婴儿面部,四肢伸侧(前臂外侧、小腿外侧)

2.   皮损,表现为头皮,耳后黄色厚痂。皮损呈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结痂,甚至伴有轻度脱屑。

3.   常常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大部分患者至2岁时皮疹逐渐消退而愈。

检查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加,变应原皮内试验或皮肤点刺试验可呈阳性反应,血清中总IgE增高和变应原特异性IgE可增高。

诊断与鉴别

1.   婴儿脂溢性皮炎:可能是由于胎儿在母体中时,通过胎盘吸收了妈妈的雄激素,使皮脂腺分泌旺盛所致,同时一种叫马拉色菌的真菌参与了发病。一般在宝宝出生1周左右发生,这一点与婴儿湿疹不同,婴儿湿疹一般是出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时发病,另外,婴儿脂溢性皮炎会出现油腻性结痂,好发于头皮和面部,眉部是非常好发的部位。 

2.   新生儿痤疮: 发生在3个月以内者,最常见在2周左右,常见于男婴,但女宝也可发生。皮损表现为“青春痘”样皮损,但一般没有粉刺。新生儿痤疮的发生主要是宝宝在出生前从母体获得了过多的雄性激素,出生后会促使皮脂腺分泌旺盛,同时马拉色菌也参与了发病。对于新生儿痤疮,症状轻者一般不需治疗,几周后便可自愈。

治疗

西医治疗原则:

1.   寻找和避免诱发因素

2.治疗以修复皮肤屏障,抗炎,控制瘙痒为原则

西医治疗措施:

1.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以保湿为主,规律使用外用润肤剂,选择医学润肤剂。

2.外用药:首选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也可配合非激素类的药膏,如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软膏,特别是对反复复发需要长期坚持用药的宝宝,交替使用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3.口服药:对瘙痒剧烈的,可以考虑口服西替利嗪滴剂、氯他定糖浆、扑尔敏等。对特别严重,一般治疗不能控制者,可口服甚至肌注或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但一般不常规使用。

4.物理疗法:可采用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局部治疗。注意,婴儿期的孩子皮肤较娇嫩,应避免使用全身紫外线治疗。

中医治疗原则:散风清热、利湿消导治疗措施:

1.辨证分型口服中药(注意中药必须根据中医辨证),以下适用于胎火湿毒证方药用法:消风导赤汤加减(金银花、牛蒡子、竹叶、灯心、茯苓、生地、木桶、生甘草、生山楂。每日1剂,水煎,分数次服用)

2.中药熏蒸、中药湿敷:中药外用注意跟体温差不多的温度,禁止烫洗,幼儿皮肤娇嫩,应注意浓度不宜过高,过高易引起接触过敏。

并发症

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疱和脓痂,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全身症状。

饮食与护理

1.   室内温湿度:室内防止过热,一般温度控制在20℃~24℃为宜,也要防止过于干燥,湿度一般控制在50%~60%。

2.   衣物材料:避免穿容易导致过敏现象出现的化纤类衣物,最好是纯棉制品,而且要相对宽松。

3.   饮食喂养:尽量以母乳为主,以减少异性蛋白过敏,从而减轻湿疹的程度。患儿母亲的饮食要尽可能清淡,少食易致敏食物(如辛辣和海鲜等食物),因部分过敏性物质会通过乳汁和婴儿接触。

4.   婴儿身体护理:定期给患儿修剪指甲,睡眠时适当的固定约束其手臂,可防止婴儿搔抓引起继发感染,避免皮肤过度清洗和碱性肥皂的接触,清洗时水温不宜过高,控制在32~40℃为宜。

5.   保湿:使用医学类保湿护肤品,防止皮肤干燥。

预防

1.   寻找和避免外界刺激因素:婴儿没有自控能力、表达能力欠佳,应注意将患儿的双手固定或戴上手套。婴幼儿的衣物要清洁、柔软、宽大,不要过暖,以免加重痒感;内衣不用毛丝织品;洗涤时尽量把肥皂冲净;尿布不宜使用塑料制品。避免过热的水洗澡。室温、湿度适宜,不要过热。

2.   寻找和避免可能的致敏原:可带患儿查过敏源明确过敏因素,并远离致敏原。若未查过敏源,可避免常见的过敏原,例如食物:牛奶,花生、大豆、牛羊肉、鱼、海鲜、小麦;空气变应原:屋尘、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真菌。

3.   注意饮食及消化功能情况.4.   保持精神愉快,婴幼儿哭闹大汗时可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