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综合外科
疾病简介
甲状腺腺瘤也称为甲状腺滤泡性腺瘤是较为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病理学亚型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等,前者多见。腺瘤周围完整的包膜,多见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妇女。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缩,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10%患者可发生癌变,20%患者可并发甲甲状腺功能亢进,故应及早手术切除。
病因
甲状腺由两个不同的激素生成细胞构成:滤泡细胞(产生甲状腺激素)和滤泡旁C细胞(产生降钙素)。甲状腺腺瘤来源于滤泡细胞的功能获得性基因如TSHR突变或者RAS基因突变后过度增值。根据增值的滤泡细胞生理功能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可以是功能降低(冷结节)的腺瘤、功能正常(温结节)的腺瘤或功能亢进(热结节或毒性)的腺瘤。与冷结节或温结节相比,热结节与基因变异显著相关。
症状
甲状腺腺瘤患者颈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为单发,质地软或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缩,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增长缓慢,大部分患者无无任何不适感,一旦肿瘤内出血或囊变,体积可突然增大,且伴有疼痛和压缩,但过一时期又会缩小甚至消失。少数增大的肿瘤逐渐压迫周围组织,引起气管移位,但气管狭窄罕见:患者会感到呼吸不畅,特别是平卧时为甚。胸骨后的甲状腺腺瘤压迫气管和大血管后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上腔静脉压迫症。
检查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可提示为甲亢或功能正常,甲状腺球蛋白(Tg)可非特异性升高,抗过氧化物抗体(TPoab)可正常。
其他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甲状腺腺瘤一般为单发,成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有包膜回声,肿瘤内部多方位高回声、等回声或囊实性回声。多普勒超声常有肿瘤周边环绕血管并大于1/2圈,外周血流显像多于内部,周边血流阻力指数多呈低阻力型,肿瘤少见钙化,偶见粗大钙化。
2. CT检查:可了解肿物与周边组织关系。多见甲状腺内单个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如肿瘤较大可对周边组织或气管产生推压现象。少许患者肿瘤内可见粗大钙化。
3.放射性核素显像 对本病的功能性分类诊断有一定帮助,131I或99mTc扫描可评估腺瘤的功能是冷结节、温结节或热结节,并有利于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鉴别。 4.颈部X线检查在腺瘤较大时可见气管推挤现象,如腺瘤位于胸骨后可见气管狭窄。
诊断与鉴别
诊断:根据患者病史(生长缓慢)、体征(颈前甲状腺区单个边界清楚、质地软或稍硬无痛性肿物)及辅助检查(B超下表现)多可术前诊断。
鉴别诊断:
1.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相鉴别:流行地区,扩张的滤泡形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后期可有局部纤维化或钙化,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与甲状腺腺癌的鉴别:质地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未对冷结节,彩超下后者多为低回声无包膜,边界不整齐,性状不规则,可伴有微小钙化,肿瘤纵横比>1,肿瘤内部血流多于周边,血管形态不规则杂乱等恶性征像可鉴别。
3.与滤泡性甲状腺腺癌鉴别:超声下肿瘤有局部浸润征象。如后者声晕不光滑,较厚,并不是包绕血管,内部血流较丰富,阻力指数高,病理组织下可见被膜浸润或脉管内癌转移。
治疗
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或易合并有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有传统经颈部开放手术及经胸乳、腋窝、经口等腔镜美容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腺体及同侧大部分腺体,术中行病理检查,如发现癌变,按甲状腺癌处理,如不愿手术治疗在排除为恶性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治疗
并发症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有
1.呼吸困难和窒息;
2.喉返神经损伤;
3.喉上神经损伤;
4.低钙、手足抽搐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5、甲状腺危象。
6、肿瘤复发。
饮食与护理
适碘饮食,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禁止进食刺激性食物。术前8-12h禁食,4h禁水。术后必要时伤口放置引流管引流,以利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并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预防术后气管受压。引流管不可扭曲、反折、并防止脱落。术后尽早进行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防止颈部疤痕挛缩。
预防
在平时生活中尽量避免颈部X射线的照射。因甲状腺为内分泌器官,患者的精神状态可以左右肿瘤的发展,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瘦肉、鱼类、禽蛋、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适碘饮食,忌刺激、辛辣的食物,海带及紫菜等高碘食物宜少食。发现颈部肿物及时就诊,评估肿瘤性质,根据性质采取对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