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银屑病关节炎 > 银屑病关节炎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风湿免疫科

疾病简介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关节炎,具有银屑病皮疹,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疼痛、肿胀、僵硬和运动障碍,晚期可出现关节损毁、强直,导致残废。该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初步统计,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23‰。

病因

1、遗传因素:本病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国内报告有家族史者达到10%~23.8%,国外报道为10%~80%。2、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及链球菌感染等可能与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有关。3、神经精神障碍:精神创伤可引起本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可能与精神受刺激后血管运动神经张力升高有关。  4、季节因素:多数患者冬季复发、加重,夏季缓解或自然消退,但久病者季节规律性消失。

症状

本病多数缓慢发病,约1/3呈急性发作,起病前常无诱因。少数有发热,体重减轻和贫血等。1、关节表现:可出现四肢外周关节炎、脊柱病变,出现关节疼痛、压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通常分为五种类型。(1)单关节炎或寡关节炎型:占70%,表现为膝、踝、髋等外周大关节的疼痛、肿胀,可同时累及一、二个指(趾)间关节,指(趾)可呈现典型的腊肠指(趾)。(2)远端指间关节型:占5%~10%,为远端指间关节的疼痛、肿胀、压痛,通常与银屑病指甲病变相关。(3)残毁性关节型:占5%,是银屑病关节炎的严重类型。20~30岁好发,受累指、掌、跖骨可有骨溶解,关节可强直,畸形,指节呈望远镜式的套叠状。常伴发热和骶髂关节炎,皮疹严重。(4)对称性多关节炎型:占15%,为近端指(趾)间关节的肿胀疼痛,并可累及远端指(趾)间关节和腕、肘、膝和踝关节等大关节。(5)脊柱关节病型:约5%,男性、年龄大者多见,以脊柱炎和单侧骶髂关节病变为主,症状为胸背部的疼痛、僵硬。脊柱炎表现为韧带骨赘形成,严重时脊柱融合;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狭窄甚至融合。 2、皮肤表现:约75%的患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之前,同时出现者约15%,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的患者约10%。皮疹表现为丘疹或斑块,呈园形或不规则状,表面有银白色鳞屑,去除鳞屑后为发亮的薄膜,再除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皮疹好发部位为头皮及四肢伸侧,尤其肘、膝部位,呈散在或泛发分布,有时可位于隐藏部位如头发下、会阴、臀、脐等。但皮肤病变严重性和关节炎症程度无直接关系。3、指(趾)甲表现:约80%患者可出现指(趾)甲病变,表现为指(趾)甲上有多发顶针样凹陷,有时形成匙形甲。4、足跟痛:少数患者有足跟痛,是肌腱附着点炎的表现。5、系统性损害:部分患者可有眼部及其它内脏损害。(1)眼部病变:7%~33%患者有结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和干燥性角膜炎等。(2)心脏损害:患者可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及心脏肥大和传导阻滞等,常见于疾病晚期。(3)肺部病变:可出现肺上部的纤维化病变。

检查

1、实验室检查:通常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约半数患者HLA-B27阳性,与骶髂关节和脊柱受累相关。病情活动时炎症指标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加。2、影像学检查:(1)周围关节炎:指(趾)关节、膝、踝、髋等关节X线片有骨质破坏和增生表现。典型表现为远端指骨骨性增生,中间指骨远端因侵蚀破坏变尖,形成“铅笔帽”样畸型。受累指间关节间隙变窄、融合、强直和畸形。(2)中轴关节炎:X线等影像学表现为不对称的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脊柱椎间隙变窄,韧带骨赘形成、椎旁骨化,形成骨桥,呈不对称分布。

诊断与鉴别

1、诊断:银屑病患者有关节炎表现即可诊断银屑病关节炎。但部分患者银屑病皮疹出现在关节炎后,对于此类患者,应寻找临床和放射学依据,如询问银屑病家族史,寻找头发下、会阴、臀、脐等隐蔽部位的银屑病皮疹,结合受累关节部位,有无脊柱关节病等,并排除其它关节炎来作出诊断。2、鉴别诊断(1)类风湿关节炎:二者均有双手小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为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可有皮下结节,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以关节侵蚀性改变为主;而银屑病关节炎常累及犯远端指间关节,有银屑病皮损和特殊指甲病变,类风湿因子阴性,典型X表现为笔帽样改变,部分患者有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2)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较轻,无皮肤、指甲病变,脊柱、骶髂关节病变常呈对称性。而侵犯脊柱的银屑病关节炎,有银屑病皮损和指甲改变,脊柱和骶髂关节病变通常不对称,可为“跳跃”式病变。(3)骨关节炎:二者均侵蚀远端指间关节,但骨关节炎多为中老年人发病,无银屑病皮损和指甲病变,可有远端指间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的骨性结节,无银屑病关节炎的典型X线改变。

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关节损伤,关节功能锻炼适度。2、药物治疗:(1)非甾类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作用,但对皮疹和关节破坏无效。可选用芬必得,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使用时注意联合胃粘膜保护药物。(2)病情缓解药物:可延缓关节的破坏,阻止病情恶化。①甲氨蝶呤:对皮损和关节炎均有效,可作为首选药。通常每周一次,每次10-15mg。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炎、脱发、皮疹,少数出现骨髓抑制,肺间质变。可能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力,有妊娠需求者禁用。②柳氮磺吡啶:对外周关节炎有效。使用方法:每日250~500mg开始,逐渐加量,直至每天2.0g,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0g。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皮疹、转氨酶增高和可逆性精子减少。③硫唑嘌呤:对皮损也有效,常用剂量1~2mg/(kg.d),一般100mg/d,维持量50mg/d。不良反应有脱发、皮疹、骨髓抑制、胃肠反应等。④环孢素:美国FDA已通过将其用于重症银屑病治疗,对皮肤和关节型银屑病有效,认为可在一年内治疗,禁止更长期使用。常用量3~5mg/(kg.d),维持量是2~3mg/(kg.d)。⑤来氟米特:对于中、重度病人可用来氟米特,10-20mg/日。主要不良反应有肝酶增高、皮疹、脱发和一过性白细胞下降、高血压等。甲氨蝶呤为控制病情治疗的基本药物,如单用一种药物无效时也可联合用药,如甲氨蝶呤加柳氮磺吡啶。(3)依曲替酯:属芳香维甲酸类。开始0.75~1mg/(kg.d),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疗程4~8周。肝肾功能不正常、血脂过高和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4)糖皮质激素:用于病情严重,一般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因不良反应大,突然停用可诱发严重的银屑病类型,且停用后易复发,因此一般不选用,也不长期使用。(5)植物药制剂:雷公藤多甙,30~60mg/日,分3次饭后服。主要不良反应是性腺抑制,还可引起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6)局部用药:关节腔注射长效皮质激素类适用于急性单关节或少关节炎型患者,但一年内不宜超过3次,同时应避开皮损处注射。(7)外用药物:以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为主。在疾病急性期,以及发生在皱褶处的皮损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稳定期可以使用作用较强的药物,如5%水杨酸软膏剂、焦油类油膏,0.1%~0.5%蒽林软膏等,也选用钙泊三醇、维甲酸类药物他扎罗汀等。病情顽固的局限性皮损可以配合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并可以在外涂药物后加封包以促进疗效,能够使皮损较快消退。4、外科治疗:对已出现关节畸形伴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如关节成形术等。

并发症

可出现结膜炎、葡萄膜炎、虹膜炎和干燥性角膜炎等;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肥大和传导阻滞等;肺部可出现上肺纤维化。

饮食与护理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甜椒、香蕉、奶酪,多喝绿茶可能有益。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预防

1、去除各种可能的诱发因素,如防治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外伤和精神创伤、刺激、过度紧张等精神因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辛、辣刺激食物。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生活规律,保持舒畅的心情,注意卫生,预防皮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