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慢性皮肤创面 > 慢性皮肤创面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常见症状:溃疡、红肿奇痒

疾病简介

慢性皮肤创面是指超过2周以上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不能愈合,即为慢性皮肤创面。慢性皮肤创面经久难以愈合,给患者及其家属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病因

(1)糖尿病患者因护理不当,造成皮肤缺损,血糖控制不佳,至创面难以愈合,多位于下肢远端;

(2)压疮:老年人、身体虚弱者、癌症晚期患者长期卧床,暴露的骨旁软组织往往出现压迫坏死,形成慢性皮肤创面;

(3)癌症患者放射治疗创面;

(4)血管性疾病导致皮肤局部循环不良,在皮肤破溃后,部分患者因处理不当形成慢性皮肤创面;

(5)外伤、化学和感染导致皮肤出现破溃,因处理不当或基础病导致皮肤出现不愈合,而出现慢性皮肤创面。

症状

常表现为不同皮肤缺损,严重者可深至肌肉层深至骨组织,局部组织坏死,伴有或不伴有脓性分泌物,创面边界不规则,大小不一,一般位于四肢末端或受压部位。

检查

局部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空腹血糖的监测,创面周边的血管检查。

诊断与鉴别

结合病史(糖尿病、血管性疾病、长期卧床、肿瘤病史等)和临床表现(不愈合皮肤缺损)可诊断。  

需与急性皮肤创面鉴别。

治疗

积极寻找病因,病因得到控制或纠正后,再进行促愈合治疗。治疗的关键步骤为:消除或纠正病因,控制难治成因,彻底清理创面及适当闭合创面,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尽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药物治疗:一般包括系统和局部治疗。系统治疗常依据患者局部分泌物药敏培养选取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同时可给予营养支持、免疫调节、改善局部微循环等消除或控制病因。局部用药主要以保持创面潮湿和适宜的温度,发挥药物的杀菌、抑菌、抗炎、提高局部免疫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局部组织再生作用的药物。   

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手术切除坏死组织、植皮、皮瓣移植等。慢性创面上的坏死组织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同时也阻止了白细胞吞噬和杀死细菌,从而导致长时间的炎症反应,所以清创和切除坏死组织在慢性创面愈合过程非常重要的步骤。当创面感染控制,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可选取植皮或皮瓣移植,以关闭创面,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高压氧治疗:高压氧可以改善慢性皮肤创面中病变组织的氧张力,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促进胶原重塑,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创面局部供血及受损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增强了抗感染能力且加快创面的愈合。   

光疗:高能红光(610~770nm),光与组织产生生物化学效应,促进细胞快速生长,利于创面愈合。He-Ne激光局部照射治疗后,能舒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强免疫力,进而加速成纤维细胞增殖、血管及肉芽组织新生,促进创面愈合。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该技术通过创建一个潮湿的创面愈合环境,高效引流局部分泌物,减轻组织水肿,增加创面周边血液灌注,从而促进血管增生好人肉芽组织的形成,缩短恢复时间。

PRP凝胶疗法:PRP(富血小板血浆),是通过抽取自身血液,通过离心制备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RP从患者自身获取,无任何添加物,杜绝了交叉感染和过敏的可能,安全性高。将PRP制备成PRP凝胶,因PRP凝胶中含有更丰富的生长因子,并保留大部分的血液干细胞、粒细胞和全部的纤维蛋白成分,不仅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其中的造血干细胞有助于组织再生,血纤维蛋白成分可包裹血小板释放的各种生长因子,缓慢释放而达到持续作用,维持约2周,同时纤维蛋白可包裹创面局部的各种细菌,粒细胞可清除被包裹的细菌。即达到抗感染促修复,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其他:干细胞疗法及组织工程皮肤在临床都有成功的应用,但花费较高。

并发症

创面感染难以控制,导致局部更深组织坏死,引起菌血症,骨组织坏死,严重可出现截肢等。

饮食与护理

合理膳食,增强营养,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下肢慢性皮肤创面患者,应抬高患者,改善局部微循环。压力性创面患者,应勤翻身及减轻局部压力。

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皮肤出现破溃时应积极就诊,遵医嘱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