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肾内科、血管外科
疾病简介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脉瘤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有真性及假性之分。在自体内瘘静脉在内瘘手术后数月或数年发生扩张,伴有搏动,瘤壁含血管壁全层,瘤体内径常超过相邻正常血管内径3倍以上、且内径>2cm,称之为真性动脉瘤。自体或人造血管内瘘由于穿刺出血,在血管周围形成血肿,与内瘘血管相通,伴有搏动称为假性动脉瘤,其瘤壁是血肿机化后形成的纤维壁。
病因
1、动静脉内瘘真性动脉瘤
1.1 吻合口静脉段:因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内膜增生出现狭窄,狭窄远心端出现动脉瘤;
2.2 穿刺部位:主要与定点穿刺、区域穿刺有关;
2.3 全程:中心静脉狭窄、高血压、免疫抑制剂应用有关;
2.4其他原因:高血压、鼻咽窝内瘘、吻合时过多剥离血管外,内瘘未成熟过早使用、穿刺技术不良、透析后止血方式不当等。
2、动静脉内瘘假性动脉瘤
2.1 ;ãDÑÓ;
2.2 穿刺部位:穿刺拔针后压迫不当、穿刺时血管壁损伤、反复穿刺、移植物老化、穿刺针过粗、内瘘过早穿刺、穿刺点近心端的流出道狭窄。
症状
典型表现为搏动性肿块,可无症状,也可出现疼痛、局部皮肤变薄、局部破溃或继发感染破溃、破裂大出血、压迫周围组织或神经出现疼痛、麻木等。
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简单易行,为动静脉内瘘动脉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异常结构及破裂口。
2、CT血管造影(CTA),可以整体评估动静脉内瘘动脉瘤的范围及相关异常结构,为术前评估。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异常结构的同时可以进行腔内治疗。
诊断与鉴别
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彩超、血管造影) 鉴别诊断: 1.血清肿 2.血肿 3.脓肿:红肿热痛4.淋巴管瘤: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彩超示囊性肿块, 诊断性穿刺抽出清亮略黄的淋巴液。
治疗
1、真性动脉瘤治疗:
1.1 瘤体<3cm:观察,护腕,避免穿刺;
1.2 吻合口附近:外科重建优于血管成型;
1.3 穿刺部位:切除瘤的部分血管壁,补片在狭窄部位,切除瘤,与就近静脉吻合;
1.4 全程扩张:控制血压、纠正近心端或中心静脉狭窄;
2、假性动脉瘤治疗:
2.1 切除瘤体,血管缝合;
2.2 切除瘤体,血管破口补片;
2.3 移植物搭桥,切除或结扎瘤体流入道血管;
2.4 应用覆膜支架(尤其适用于手术难度较大的部位如腋窝或局部皮肤反复穿刺疤痕较重)。
并发症
1、动静脉内瘘回流障碍可导致患肢皮肤溃破或坏死,继发感染。
2、动静脉内瘘患肢肿胀可造成透析穿刺困难,回流静脉压升高,导致透析不充分。
饮食与护理
饮食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严格控制水分摄入;优质低蛋白、低磷、低嘌呤;充足的热量、丰富的维生素和钙、铁等矿物质;适量的钠、钾和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
1、内瘘使用不宜过早;
2、正确的穿刺方式:阶梯或纽扣式;
3、正确的拔针方法;
4、正确使用弹力绷带;
5、积极控制高血压;
6、尽早处理内瘘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