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神经外科
疾病简介
偏头痛属于神经血管性疾患,通常在患者10-20岁时开始发生,全球发 病 率 约 为12%。大多数偏头痛初期呈发作性病程,高峰年龄为近40岁时。偏头痛患者中每年约有2.5%-3.0%随病 程 进 展,发 作 次 数 日 趋 增加,表现出“慢性化”趋势;如果每月偏头痛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偏头痛特异性药物对其有疗效,可诊断为慢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发病高峰 较 一 般 偏 头 痛晚10年左右,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
慢性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常有遗传背景。约60%的偏头痛病人有家族史,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
本病多在青春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提示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参与了偏头痛的发病。
某些食物和药物诱发可诱发偏头痛发作。食品如奶酪、腌制食品、巧克力、味精(谷氨酸钠),红酒及葡萄酒等;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
一些环境和精神因素如紧张、过劳、情绪激动、睡眠过度或过少、月经、强光 也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症状
慢性偏头痛属于偏头痛分类中的亚型,主要表现反复发作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头痛多为偏侧,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声响恐惧,并且身体活动可以使症状加重,安静环境、休息头痛可以有所缓解;发作频次每月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
检查
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未确诊偏头痛前需排除继发性头痛可能,一般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脑CT或磁共振检查:偏头痛病人脑CT或磁共振检查常无异常。
脑电图检查:偏头痛病人的脑电图改变不具有特异性,可有正常波形、普通性慢波、棘波放电、局灶性棘波等,以及对过度通气、闪光刺激有异常反应等各种波形,需与部分非典型性癫痫发作区别。
脑血流图检查:病人在发作期和间歇期脑血流图的主要变化是两侧波幅不对称,一侧偏高或一侧偏低。
脑血管造影检查:偏头痛病人脑血管造影绝大多数是正常的,原则上偏头痛病人不需进行脑血管造影;只有在严重的头痛发作,高度怀疑是否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才进行脑血管造影,以期除外有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疾患。
脑脊液检查:偏头痛病人脑脊液的常规检查通常是正常的,一般情况下脑脊液的淋巴细胞可有增高。
免疫学检查:一般认为偏头痛病人的免疫球蛋白IgG、IgA、C3及E花环形成可较正常人偏高。
诊断与鉴别
慢性偏头痛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因发作时间长,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紧张型头痛: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可时轻时重,多少伴有恶心、呕吐,部位较弥散,可位于前额、双颞、顶、枕及颈部,头部有压迫感、紧箍感;按压多有额、颈部肌肉紧张,头皮、颈部可有压痛点,按摩头颈部可使头痛缓解。
丛集性头痛:表现为一系列密集的、短暂的、严重的单侧钻痛。头痛部位多局限并固定于一侧眶部、球后和额颞部。发病时间常在夜间,相对固定,起病突然而无先兆,常疼痛难忍,并伴有面部潮红,结膜充血、流泪、流涕、鼻塞,常不伴恶心、呕吐。诱因可为发作群集期饮酒、兴奋或服用扩血管药引起。罕见家族史。症状性偏头痛(symptomatic migraine) 常继发于头颈部血管性病变、颅内肿瘤、脑脓肿、脑膜炎等疾病,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
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属于继发性头痛。缘于药物使用过于频繁且规则,如每月或每周有固定天数。临床常见每月规则服用麦角胺、曲普坦、鸦片类≥10天或单纯止痛药≥15天,连续3个月以上,在上述药物过量使用期间头痛发生或明显恶化。头痛发生与药物有关,可呈类偏头痛样或同时具有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性质的混合性头痛,头痛在药物停止使用后2个月内缓解或回到原来的头痛模式。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对预防性治疗措施无效,因此对它作出正确的诊断极为重要。
治疗
慢性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工作、学习、生活影响较明显,治疗策略是应尽快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再发。
药物治疗:在给予对症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预防性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和阿片类药物,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择西比灵、托吡酯、阿米替林、维生素B2、辅酶Q10等。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非药物治疗:可采取用磁疗、氧疗等物理疗法。头痛点压迫,于凉爽、安静、暗淡的环境中独处,或以冰块冷敷均有一定效果。
手术治疗: 对于尝试多种非手术治疗后仍头痛发作次数较多,痛点相对固定的慢性偏头痛患者,可选择外科微创手术治疗。近年来研究发现手术治疗偏头痛证据充分,手术风险小,综合有效率可达90%。
并发症
偏头痛性梗死:极少数情况下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症状常持续60分钟以上,而且缺血性梗死病灶为神经影像学所证实,称为偏头痛性梗死。
偏头痛诱发的痫样发作: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 且痫性发作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
饮食与护理
慢性偏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物以及酪氨酸、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火腿,熏肉等,少吃盐、酒精饮料、咖啡、浓茶,远离冰淇淋,不要食用味精,准时用餐,多食富含维生素B族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减少因食物因素导致偏头痛发作。
慢性偏头痛在症状上表现为躯体疾病,但发病和演变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注意偏头痛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注意情绪调节,尽量保持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遇事要沉着冷静,学会客观、理智地对待事情,不要过喜、过悲、过怒、过忧;如果确实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求助于家人或心理医师;另外如爬山、跑步、打球等,转移一下注意力,放松紧绷的神经,也有利于缓解情绪;家庭成员要尽可能支持、理解、体贴患者,尽可能不要给患者以不良情绪刺激,以减轻或消除不良的情绪对大脑神经的刺激,防止诱发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