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肝吸虫 > 肝吸虫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急诊科、消化内科

疾病简介

我国有22个省市发现肝吸虫病流行,广东省是最严重的流行区之一,肝吸虫的感染人数估计500多万,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吃生鱼片、生鱼粥,人群的感染率高达74.5%。2009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对近千名门诊患者的检查,发现其肝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5%。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感染所致的寄生虫病。人因进食未经煮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而被感染。成虫寄生于肝内的中小胆管,诱发胆管炎症、增厚、管腔变窄,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石症。严重地可导致肝硬化、肝内胆管癌和儿童发育不良。

病因

主要通过进食未经煮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而被感染。其次可通过使用受污染的砧板、菜刀、碗筷等厨具污染食物而感染。

症状

轻度感染者常无症状,仅在粪便中发现虫卵。感染较重者多缓慢起病,有食欲不振、上腹隐痛、轻度腹泻、肝区隐痛、肝肿大、血清ALT升高等表现,常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偶可因大量成虫堵塞胆总管而出现胆绞痛及阻塞性黄疸。慢性重复感染的严重病例可有肝硬化、门脉高压和癌症。

检查

1、血常规、肝功、血清肝吸虫抗体检测;

2、寄生虫学检查:粪便查找肝吸虫虫卵;胆汁或十二指肠液检查虫卵;肝活检镜下发现虫卵或成虫。

3、影像学检查:B超、CT。

诊断与鉴别

皮内试验可作为临床初筛,粪便检查发现华支睾吸虫卵可确诊。粪便虫卵计数有助于了解感染的严重程度及考核治疗效果。

治疗

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阿苯达唑也有很好的效果,虫卵转阴率几乎可达100%。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总管炎或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应手术治疗,并加用抗菌药物,术后给予驱虫治疗。

并发症

以急性、慢性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石症最为常见。严重者并发门脉性肝硬化,亦可发生胆管癌和肝细胞癌。

饮食与护理

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

预防

科学养殖,尽量不吃鱼生,改吃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