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皮赘 > 皮赘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疾病简介

皮赘(skin tag)又称软纤维瘤、纤维上皮性息肉、上皮乳头状瘤、软瘊,是皮肤的一种良性增生,可发生于全身皮肤。

病因

1、病因不详。随年纪增大而出现并增多。肥胖、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者多见。
2、可能与皮肤间摩擦及刺激,激素紊乱(如妊娠期高水平的雌、孕激素,或肢端肥大症较高的生长激素)及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升高,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存在关系。
3、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情况。与结肠息肉可能存在关联。也可见于如Birt-Hogg-Dube (BHD)综合征的患者。另外有学者研究发现其出现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标志。

症状

1、年龄50岁以上多见,人群中约一半人可出现,无性别差异。肥胖及糖尿病人群多见。常表现为肤色或者棕褐色,大小1mm至5cm不等,最常见于皮肤褶皱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眼睑、躯干等。
2、形如挂坠,一般不会持续增长及改变颜色。通常无症状,由于衣服、项链等摩擦刺激可伴有瘙痒、疼痛不适、出血等。

检查

1、查体:可见单个,或多个。通常带蒂,细小的结节或乳头瘤样,表面皮肤皱褶及平滑,触感柔软。直径多为2-5mm大小,偶可见5cm大小。
2、无需特殊检查。皮肤镜的使用有助于排除其他皮肤肿瘤。
3、 病理检查提示表皮可无异常,变薄,或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轻度至中度肥厚。真皮乳头瘤样增生,可见较多胶原纤维、纤维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和扩张的血管、淋巴管。

诊断与鉴别

1、结合年龄、病史等,查体发现皮肤上悬垂状的赘生物,可诊断。
2、鉴别诊断:带蒂型脂溢性角化病,病毒疣(特别是丝状疣),传染性软疣,I型神经纤维瘤,黑素细胞痣,转移性黑色素瘤,结节型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等。

治疗

1、随着时间推移,带蒂皮损因牵拉或摩擦刺激,可出现扭曲,干性坏死并自行脱落。
2、当其引起生活的困扰或有美容需求时可积极治疗,可采用激光、冷冻、外科切除(剪除、刮出、切削)、电灼、环扎等办法。
3、治疗后局部通常不复发,但是其他地方可新发皮损。
4、有趣的是,该赘生物并不是无一益处,有用其进行耳朵、鼻子再造的报道。

并发症

出血,感染。

饮食与护理

1、饮食无特殊。健康饮食,减肥和避免吸烟。
2、保持间擦部位(褶皱处)皮肤干爽,穿宽松柔软衣物,少穿戴过紧过重容易摩擦的装饰(项链等),减少皮损的摩擦刺激。
3、颜色改变及增长明显及时就诊。
4、出现较多皮赘时,注意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及心血管等疾病等。

预防

无有效预防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