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心血管内科、营养科
疾病简介
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体重指数大于24即可诊断肥胖,与肥胖有关的血压增高症称肥胖性高血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性别与种族。患者在肥胖在基础上渐出现血压增高,常合并多种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高血糖、高血脂等,因而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亦较高。
病因
肥胖的原因尚不明确,有关“瘦素”(Leptin) 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瘦素是脂肪组织合成并释放的一种16000的多肽激素,有抑制食欲,促进产热等作用。其合成受体受甘油三酯贮量的调节。肥胖的发生与活动量少及大量的主食、甜食和高脂肪的摄入有关,同时可能与瘦素或其受体基因突变或体内瘦素抵抗现象有关。
症状
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严重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会出现心悸和肢体麻木等症状。
检查
高血压患者的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常规项目:血液生化(包括钾、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包括尿蛋白、尿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
2、评估脏器受损情况,需要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餐后2小时血糖、血同型半胱氨酸、尿白蛋白定量、尿蛋白定量、眼底、胸部X线检查、脉搏波传导速度以及踝臂血压指数等。
3、对怀疑为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以下检查项目: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游离甲氧基肾上腺素及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血和尿儿茶酚胺、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或MRI、睡眠呼吸监测等。对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心脏功能和肾脏功能检查。
诊断与鉴别
在肥胖的基础上出现血压增高,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可诊断肥胖性高血压。但应与合并肥胖的继发性高血压,如Cushing综合征等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上首先要通过有氧运动、调整饮食等方面减轻体重。随着体重的下降,血压也随之恢复正常,伴随存在的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也需要得到纠正。部分需要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应首先用ACEI类降压药和钙拮抗剂,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降低RAS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张力,减轻水钠潴留。由于对糖、脂代谢的不利影响,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不主张首选。必要时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或α、β-受体阻滞剂。
并发症
1、糖尿病一些肥胖症者进食量超过机体需要 ,过多进食刺激胰岛分泌过量胰岛素 ,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 ,由于肥胖症者的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 ,将进一步促进胰岛素分泌 ,使胰岛负荷加重 ,胰岛细胞增生肥大 ,长此以往可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而发生糖尿病。另外 ,肥胖常同时伴有高血脂症 ,常发生脂肪代谢亢进 ,使游离脂肪酸升高 ,加重糖代谢紊乱 ,更易诱发糖尿病。
2、高血压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一项对中、老年的调查显示 ,体质指数小于 20者高血压患病率为 7.55%, 体质指数 24~26之间者高血压患病率为 20.26%,而当体质指数大于 28时,患病率达 36.89%。肥胖症者脂肪组织大量增加 ,因此 ,必须增加血容量和心输出量才能满足机体需要 ,长期心脏负荷过重使左心室肥厚 ,血压升高。
3、高血脂肥胖症者多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体重超重、体表面积增大、脂肪组织过多、心脏负荷加重 (包括心肌内外脂肪沉积引起的心肌负荷加重 )等因素可引起心脏缺血缺氧 ,肥胖症者体力活动减少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削弱或不足 ,以上诸因素均可导致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4、呼吸功能不全临床称为肥胖 ———通气不足综合征 ,也称低换气综合征。极度肥胖者胸壁和腹壁脂肪过多 ,呼吸活动受到限制 ,呼吸浅表 ,补呼气量减低而致功能残气量降低 ,使肺处于接近呼气位置 ,由于吸气量减低 ,使肺泡通气量减少 ,换气受限 ,造成二氧化碳潴留 ,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病人可出现紫绀。由于长期缺氧 ,可继发红细胞增多症 ,同时血液黏度增加 ,加重了循环阻力 ,心脏负荷加重 ,发生肺动脉高压 ,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5、脂肪肝肥胖还可以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 ,导致肝脏肿大。肥胖病人由于长期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 ,及存在高胰岛素血症 ,从而使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将其转运出肝脏的能力 ,或引起极低密度脂蛋白运出甘油三酯发生障碍,导致甘油三酯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6、关节皮肤病肥胖病人皮肤可有细的淡红色纹 ,分布在臀外侧、大腿上内侧、上腹部等处。皮肤折皱处易磨损发生皮炎和癣病。长期负重可有腰背痛及关节病变。
7、心脏病肥胖人的心脏病突发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肥胖症患者比正常人平均早 7年罹患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脏病。肥胖形成冠心病的时间是 10~20年。
8、脑中风临床资料证明 ,肥胖者发生中风的机会比正常人高出 40%。
9、癌症美国癌症协会的一项对 100万人的调查表明 ,肥胖者比正常人癌症发病率高 ,而且死亡人数也比正常人多。男性多患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 ,女性多患胆囊癌、胆道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20%以上 ,癌症发病率男性增加 16%,女性增加 13%。
10、其他慢性病胆囊和胆道结石、骨关节病、肝硬化、慢性支气管炎等发病率在肥胖人中比在正常人中都高。
饮食与护理
1、肥胖和超重者要限制热能摄入,每周使体重减少1-1.5千克,血压也可下降,蛋白质代谢物可引起血压波动,故应控制食物蛋白质的质量和 数量,选用高生物价优质蛋白。应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蛋黄、肥肉、贝类、墨鱼、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膳食胆固醇不应超过每天300毫克。
2、还要限制脂肪、胆固醇。应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蛋黄、肥肉、贝类、墨鱼、动物性脂肪的摄入,膳食胆固醇不应超过每天300毫克。
3、选用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增加饱胀感如淀粉、糙米、标准粉、玉米、小米等。其他糖类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应少用。限制食盐可降低血压,一般每日食盐摄入量2-5克为宜;供给含钾丰富食物或钾制剂,龙须菜、豌豆苗、莴笋、芹菜、丝瓜、茄子等;含钙丰富食物可以对抗钠离子对血管的作用,其中有黄豆及其制品,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韭菜、柿子、芹菜、蒜苗等。
4、注意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增强能量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转化,尤其是维生素C、B等。
5、清淡饮食有利于高血压防治,油腻食物过量,易消化不良,且易引发猝死。
预防
定期测量血压:
首先是需要定期进行血压的测量以尽早的发现高血压。特别是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更应引起注意,从儿童起就应定期检查血压。正常小儿的收缩压=年龄×2+80(mmHg),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3/5。 学龄儿童正常最高值120/80mmHg。对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从40岁(青岛规定35岁)起应定期测量血压,即便是无任何自觉不适(早期高血压或持久性高血压可不产生明显的主观症状),每年也至少需测量血压2-3次。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慌、胸闷、无力、视物模糊、颈项强硬、头皮麻木、尿少、浮肿等情况时,要及时测量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升高要采取科学措施来降压。
限盐:
过量盐分的摄入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容易引发高血压。终生低钠的人群,几乎不发生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为3-5g(不超过6g),对预防高血压有良好的作用。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比较好每天只吃2-3g盐。限盐是平时怎么预防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方法。
减肥:
调整到合适的体重,是肥胖人群预防高血压的最好方法。据有关统计显示,胖人平均寿命要比体重正常者短5~10年,这是因为肥胖能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肥大,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肥胖也可导致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高血压和脑溢血等。减肥的措施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有两点:一是少吃,控制高糖。高脂食物,少食多餐;二是多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而且二者应配合进行,缺一不可。因而,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要控制自己的体重。
很多肥胖症患者自身也是十分地无奈,由于身体因素,减肥是十分难以实现的,但是为了健康着想,小编建议尽可能地控制住自己的体重,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常运动,将健康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