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先兆子痫 > 先兆子痫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产科

疾病简介

先兆子痫,又称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多系统进展性疾病,其特点是妊娠20周以后出现新发高血压和蛋白尿,或出现新发高血压和终末器官功能障碍伴或不伴蛋白尿。病情可呈持续性进展,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病因

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子宫-胎盘血管结构异常

子痫前期绒毛外滋养细胞浸润能力受损,造成“胎盘浅着床”和子宫螺旋动脉重铸不足,导致子宫螺旋动脉的管腔径为正常妊娠的1/2,使血管阻力增大,流入胎盘的血液减少,从而引发子痫前期的一系列症状。

2、炎症免疫过度激活

妊娠的成功有赖于母体对胎儿的免疫耐受,也就是母体不把胎儿当作外来物。子痫前期患者无论是母胎界面局部还是全身均存在炎症免疫反应过度激活现象,使母体对胚胎免疫耐受降低,引发子痫前期。

3、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子痫前期的基本病理变化之一。来源于胎盘的炎性介质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扩血管物质合成减少,而缩血管物质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管痉挛,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血管内皮损伤还可激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加重子痫前期的高凝状态。

症状

1、子痫前期

多在怀孕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相关表现。患者还可出现水肿症状,表现为脚踝肿胀或面部、上半身肿胀,腹水等。

2、重度子痫前期

除高血压外,还可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

头痛、视物模糊等;贫血、黄疸;肺水肿、心力衰竭;

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

3、子痫

子痫前期可发展为子痫,主要表现为抽搐。子痫抽搐进展迅速,通常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或昏迷。

发病时,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尖叫。随后,手臂、腿、胸部和背部的肌肉则变得僵硬。在肌肉强直期,患者可能开始出现嘴唇发紫。

大约1分钟后,出现全身高张肌阵挛和抽搐,持续1~1.5分钟,在阵挛期可能发生舌咬伤,口吐白沫、血痰。

当抽搐结束,患者进入发作后期,最初处于深睡眠,呼吸深,然后呼吸恢复,但患者仍昏迷,最后意识逐渐恢复,但易激惹、烦躁,经常主诉头痛。大多数患者在全身惊厥后10~20分钟内开始恢复反应。

检查

1、查体

医生会给患者测量血压以了解是否有高血压以及严重程度。

测量血压前患者至少需安静休息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或卧位。同一手臂至少进行2次测量,血压≥140/90mmHg则可诊断为高血压。

如果患者血压低于140/90mmHg,但是比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即收缩压升高30mmHg和(或)舒张压升高15mmHg),则不作为诊断依据,医生会对其进行密切随访。

首次发现血压升高者,医生会间隔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来复测血压。对于血压≥160/110mmHg的孕妇,医生会连续观察血压情况,以便于观察病情和指导治疗。

2、实验室检查

1)尿蛋白检测

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每次产前检查均应检测尿蛋白。怀疑子痫前期的孕妇应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血液检查

含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血黏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进行反复检查。血浓缩支持子痫前期的诊断,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若合并有溶血的情况,血红蛋白降低,涂片可见破损的红细胞,血小板降低提示为重度子痫前期。

3)肝功能测定

肝细胞功能受损可致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胆红素检查不仅能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而且对黄疸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肝细胞损害引起的黄疸,其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但一般直接胆红素升高比间接胆红素升高的幅度大。

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存在有溶血。

血清白蛋白降低说明内皮细胞渗漏的程度(低白蛋白血症),可出现白蛋白缺乏为主的低蛋白血症,白/球蛋白比值倒置。

4)肾功能测定

肾功能受损时,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升高。其中肌酐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平行,尤其是血清肌酐升高合并有少尿时,提示重度子痫前期。

5)动脉血气分析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测定电解质与二氧化碳结合力,有利于早期发现酸中毒并予以纠正。

3、影像学检查

1)产科超声检查

可以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多普勒脐动脉血流监测评价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

2)子宫动脉多普勒血流检测

在妊娠20~24周时进行,如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持续升高,或出现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等病理波形,有助于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

3)腹部超声检查

可帮助确定肝、胆、胰、脾、肾等脏器是否存在异常。

4、超声心动图

用于检查孕妇的心脏功能。

1)胸部X线

必要时需进行该检查,以确定有无肺水肿。

2)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

必要时用于确定有无颅内出血、脑水肿、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5、特殊检查

1)眼底检查

视网膜小动脉可以反映体内器官的小动脉情况。

2)心电图

可以了解有无心肌损害或传导异常以及可以发现高血钾或低血钾的波形变化。

3)胎心监护

主要包括无刺激胎心监护(NST)或宫缩刺激试验、缩宫素刺激试验。

诊断与鉴别

1、子痫前期

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两次测量间隔至少4小时)。

24小时尿蛋白≥0.3g或随机尿蛋白/肌酐≥0.3或随机尿蛋白(+)。

2、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前期伴有下面任何一种表现可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

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10mmHg(卧床休息,两次测量间隔至少4小时);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109/L);

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为正常值2倍以上),严重持续性右上腹或上腹疼痛,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或二者均存在;

肾功能损害(血肌酐水平大于1.1mg/dl或无其他肾脏疾病时肌酐浓度为正常值2倍以上);

肺水肿;新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或视觉障碍。

治疗

子痫前期的治疗目的是控制病情、延长孕周、尽可能保障母儿安全。医生会通过药物治疗来解痉、降压、利尿、镇静。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母儿情况,适时终止妊娠是最有效的处理措施,其他治疗手段只是缓解病情,为胎儿成熟赢得时间。

并发症

孕妇并发症:HELLP综合征、肾衰竭;胎儿并发症: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胎儿窘迫、胎儿神经系统损伤、胎儿死亡等。

饮食与护理

饮食注意:

营养丰富又不过度,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热量,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钙剂等。妊娠期不建议严格限制盐的摄入,也不建议肥胖孕妇限制热量摄入。

生活方式管理: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日休息不少于10小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抽烟或喝酒。

预防

每天钙摄入量小于600毫克的孕妇,建议口服补钙。正常钙摄入的高危孕妇推荐预防性补充钙剂。

阿司匹林抗凝预防,主要针对存在子痫前期复发风险如存在子痫前期史(尤其是较早发生子痫前期史或重度子痫前期史),有胎盘疾病史如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病史,存在肾脏疾病及高凝状况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可遵医嘱从妊娠11~13+6周,最晚不超过妊娠20周开始使用,或者至终止妊娠前5~10日停用。

妊娠期应适度锻炼,合理安排休息,以保持妊娠期身体健康。

孕期定期进行孕检,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