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心血管内科、综合内科
疾病简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指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房颤多发生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人群,有时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首发症状。房颤也可见于正常人群,随年龄增加,房颤发病率显著增加。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房颤,称为孤立性房颤。房颤根据其持续时间长短等情况,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一般<48小时,多数为自限性;2)持续性房颤:持续>7天,干预后才能恢复窦律;3)长程持续性房:持续时间>1年:4)永久性房颤:医患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一些特殊类型也经常提及,如首诊房颤,非瓣膜性房颤、孤立性房颤、沉默性房颤(也称无症状性房颤)等。
病因
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心房的结构和电生理异常与房颤的发生及持续密切相关,肺静脉及前庭在房颤触发及维持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房颤射频或冷冻消融的关键部位。
症状
房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典型表现为心悸,自觉心跳不规则。也可表现为乏力、疲劳、心前区不适。如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过快,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及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胸痛、气促,甚至肺水肿。部分房颤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仅于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发现。
检查
通过细致的体检可诊断房颤,有如下特点,第一心音强弱不一,律绝对不齐,脉率小于心率。心电图检查可确诊,心电图表现包括:①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与振幅不一的f波,频率约350~600次/分;② 心室率极不规则,房颤未接受药物治疗者,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③ 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诊断与鉴别
1、房扑、房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快速房颤(室率超过150次/分)由于RR间期的差距较小,听诊或心电图表现节律偏整齐,易被误为室上速。较长时间心电图监测将可发现明显不齐和暴露出来的f波,有助于诊断。
2、应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若宽QRS形态一致,符合室速的特点,有利于室速的诊断;若宽窄形态不一,其前有相对较长的RR,有利于房颤伴有差异性传导的诊断。
治疗
房颤治疗为综合性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纠正诱因与病因 ;2)恢复及维持窦律;3)控制心室率;4)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5)介入治疗。
1、纠正诱因与病因:
2、房颤复律:
新近发生的房颤<48小时,在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前提下,可行电转复或药物转复。转复后,有栓塞危险因素者,需要长期使用华法林或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药(NOAC)等抗凝治疗。无危险因素者,不需要长期抗凝。
对于房颤发作时间>48h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若无急性转复指征,在复律前应该使用华法林(将INR控制在2.0-3.0)或NOAC抗凝治疗,至少三周。转复后继续抗凝至少四周,以后根据危险分层确定是否长期抗凝。对于房颤发作时间>48h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若有急性转复指征,在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前提下进行转复,然后衔接华法林(INR2-3)或NOAC治疗至少4周,以后根据危险分层确定是否长期抗凝。若有食管超声检查条件且未发现心房血栓,可在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抗凝的前提下提前转复,以后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是否要长期抗凝。
3、窦律维持:根据心脏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可选用胺碘酮、决奈达龙、普罗帕酮、索他洛尔等药维持窦律,启动药物治疗之前要充分考虑包括促心律失常作用等风险。由于胺碘酮潜在毒副作用,只有在评估风险之后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无效或存在禁忌时方可使用。房颤转为永久性之后不能继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
4、房颤的室率控制: 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用于控制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心室率;口服地高辛可控制房颤的静息心室率,尤其适用于合并心衰、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症状房颤且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患者心率控制可以适当放宽(平静心率<110 次/分)。
5、预防血栓栓塞---抗凝治疗:
根据CHA2DS2-VASc评分,对所有房颤患者评价血栓栓塞风险,≥2分者,应给予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进行治疗。同时进行HAS-BLED出血危险评分,通过对可控危险因素如高血压、INR波动、饮酒进行干预,从而减少出血风险。肥厚型心肌病并房颤者启动抗凝治疗,不依赖 CHA2DS2-VASc评分。
6、手术治疗
(1)导管射频消融及冷冻球囊消融术:推荐阵发性房颤患者,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性复发,且愿意接受进一步的节律控制,则推荐导管消融;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可考虑射频消融术。
(2)左心耳封堵术:通过封堵左心耳来预防房颤时在左心耳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引发长期残疾或死亡的风险。推荐下列人群:①不适合长期口服抗凝者(运动员、演员、社交活动较多者等);②服用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达标的基础上仍发生卒中或栓塞事件者;③服用口服抗凝药容易发生出血者;④HAS-BLED评分≥3者
(3)房室结阻断消融术,适用于房颤发作频繁、心室率很快、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要同时安置心室起搏器。
并发症
1、脑卒中及血栓栓塞 :脑卒中的栓子主要来自心耳部,占房颤并发全身栓塞的75%;是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的原因,发生率为2%~6%,比正常人群高5倍。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2、心功能不全 :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如果心脏功能基础较差,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剧降低,导致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3、心肌梗死 :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2倍。房颤发作时,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
饮食与护理
1、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饮用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等)。
2、有晕厥史的病人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3.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使用抗凝药物时,早期如出现皮肤出血点要及时报告医生,决定是否需调整用药剂量。
预防
1、劳逸结合,规律生活,保持乐观稳定情绪,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发现脉搏明显变化,有心悸、头晕、乏力、晕厥不适,即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