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昏厥 > 昏厥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神经内科、中医内科

疾病简介

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系因一时性,广泛性脑缺血、缺氧引起,并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

病因

一、心源物昏厥。由于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原因引起心搏出量急骤降低所致。特别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二、反射性昏厥。这是一种常见的昏厥。(1)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2)体位性晕厥,多在卧位转成直立时发生。(3)颈动脉窦过敏性昏厥。 三、排尿性昏厥。在排尿时或排尿后突然发生,多见于男性,尤易于夜间起床排尿或蹩尿过长时出现。 四、脑源性昏厥。由于颅内外脑血管病变或血管运动中枢本身受损引致的昏厥。 五、其它昏厥。常见于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或伴有肺气肿者。失血失水性昏厥,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失血失水,有效循环量急骤减低所致,高山适应浪和低血糖性昏厥,系由于吸入空气中氧含量和血糖含量不够所致。

症状

1.除向患者直接了解病史外,亦需请目睹者提供当时情况,包括询问昏厥前的情况,有无先兆等;昏厥时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当时的面色、脉搏、有无尿失禁及肢体抽动等;和意识恢复后的主观不适等。 2.注意昏厥发作的诱因,如单纯性昏厥常有悲哀、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刺激因素;心源性昏厥多见于运动过度或用药不当;还要注意有否排尿、便、咳嗽、失血失水等诱因。 3.注意发作时的体位及头位,直立性低血压性昏厥多发生于从卧位转为立位时,颈动脉窦过敏性昏厥多发生于头位突然转动等。 4.注意昏厥发作时的速度和时间,如反射性昏厥一般起病略缓,时间短暂;心源性昏厥一般起病突然,时间长短不一;脑源性昏厥一般起病较缓慢,时间长短不一。 5.注意昏厥发生时的临床表现,一般突然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无抽搐,无外伤及舌咬伤和尿失禁。 二、查体。应特别注意检查心血管系统,如有无心脏瓣膜病,心律紊乱,不同体位的血压、脉搏有无异常,颈部动脉搏动是否减弱和异常杂音等。

检查

1、激发试验: 1、颈动脉窦刺激和颈动脉压迫试验。 2、双眼压迫法:检查者以拇指和食指压迫患者双眼球,阳性者在10~15秒时可出现昏厥。体弱,高度近视和严重心脏病者禁用。 3、吹张法:患者平卧或坐位,常规心电图及/或脑电图检查后,嘱患者深吸气后紧闭口鼻,立即屏气,亦可使劲排气,15秒钟后再作心电图及/或脑电图复查,出现各种心律紊乱或脑电波为阳性。部分患者可出现昏厥或抽搐。上述试验阳性者有助诊断,但阴性者不能除外昏厥。 二、心电图、心脏B超等检查一般适用于各型心源性昏厥,反射性昏厥;脑电图检查适用于脑源性昏厥、心源性和反射性昏厥;颈动脉和椎动脉Doppler超声检查,脑血管造影,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等适用于脑源性昏厥。还有颈椎片和胸片,血糖、血脂等亦可酌情检查。.

诊断与鉴别

应与下述症状或疾病相鉴别: 1、失神发作(癫痫小发作)。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短暂意识障碍,突然失神,持物落地,无明显诱因和先兆,一般不倒地和无发作后的乏力感,脑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2、猝倒症。主要表现为-种突发的-过性全身肌张力降低,软瘫倒地,不伴有眼黑,意识障碍和出冷汗等,常在大笑时发病,病发后亦无任何不适。 3、眩晕。主要表现为自身或外物旋转感,因站立不隐常就地卧倒,伴有恶心,呕吐和眼震,一般无意识障碍,一次持续数十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后逐渐好转。 4、休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脉细弱,出冷汗,血压明显下降或测不到,早期意识清楚为其特点。

治疗

气厥  证候:由于情志刺激而诱发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有力或沉弦。  治法:顺气开郁。主方:五磨饮子  加减:兼见肝阳偏亢者加钩藤、石决明、磁石;睡眼不宁者,加酸枣仁、远志;痰多者加胆星、贝母、竹沥。  血厥  证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口唇 紫黑,舌红或紫暗。脉学弦。  治法:活血顺气。主方:通瘀煎  加减:兼见急躁易怒,少寐多梦者,加钩藤、石决明、龙胆草、丹皮、菖蒲;兼眩晕头痛者,加菊花、珍珠母、枸杞子。  暑厥  证候:卒在昏倒,气喘不语,身支厥,冷汗不止,面色潮红或苍白,口渴尿少,舌红而干,脉洪数或虚数,而大。  治法:清暑开窍,益气生津。主方:白虎加人参汤  加减:挟湿为患者,加白虎、苍术汤。  痰厥  证候:突然晕仆,不省人事,喉间痰声漉漉作响或吐涎沫,呼吸气粗,四肢厥冷,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豁痰。主方:导痰汤  加减:痰气壅盛者,加苏子、白介子;痰湿化热,见口干便秘,苔黄腻滑数者,加黄芩、栀子、瓜蒌仁。  食厥  证候:暴饮过食突然昏厥,胸闷气窒,脘腹胀满疼痛,舌苔黄腻,脉滑。  治法:和中消导。主方:神术散

西医治疗
治疗方法 昏厥发作能迅速好转,便可因突然倒地而致外伤,故重点在于病因治疗和预防发作。 一、昏厥发作时的处理。使病人立即低头平卧位,解开衣领和裤带,片刻后常可自行清醒。如意识恢复较慢,血压过低,心动过缓者可试行针刺人中诸穴,一次肌注苯钾酸钠咖啡因0.25克或阿托品0.5毫克。必要时吸氧等。如仍属无效时,应注意排除其它各类严重器质性昏厥的可能性。 二、病因治疗。如病因已查明,应尽早进行病因治疗,这是根治昏厥的最有效措施,如有明确诱因者尽量避免之。

治疗用药
杞菊地黄丸、安神补心丸、逍遥丸、麦味地黄丸、丹七片、牛黄上清胶囊、归脾丸、牛黄上清丸、十全大补丸、京制牛黄解毒片、苁蓉益肾颗粒、心脑欣丸、丹膝颗粒、养血清脑丸、益龄精口服液、通天口服液、脑立清片、首乌延寿片、牛黄清胃丸、加味逍遥丸、气血固本口服液、栀子金花丸、龙胆泄肝丸、黄连上清丸。

并发症

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无特殊并发症。

饮食与护理

  昏厥食疗方(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大蒜煎  原料:大蒜30瓣(约100克)。  制法:大蒜放入锅中,加水750克,煎煮至150克,取出灌服。  糯米葱粥  原料:糯米100克,葱30克。  制法:(1)糯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500克,先用大火煮开,改为中火续煮,至粥汁浓稠时改为小火。(2)葱洗净,切碎,待粥近熟时加入锅中,再煮片刻即成。  独参汤  原料:人参、红糖30克。  制法:将人参切片,放入锅中,加水约100克,煎约30分钟,取汁,加入红糖搅化即可服食。  昏厥吃什么对身体好?  饮食宜清淡  若身体素质差的,运动前可喝葡萄糖水。  昏厥最好别吃什么食物?  戒烟酒。

忌吃


护理
1、病人昏厥发作跌倒时,应让其平卧,迅速解开衣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应吸痰,以免痰液阻塞,气道不利。当患者开始清醒时,不要急于坐起,更不要站起,应再平卧几分钟,然后徐徐坐起,以免昏厥再发。 2、因本证发作之前常有先兆,当有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嘱其平卧,以免跌倒受伤。对于平素体质虚弱,病后或老年气血亏虚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站立过久,在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不可过急,以免诱发昏厥。 3、应注意戒郁怒,节忧思,避免情志相激,而致病。 4、体胖湿盛痰多之人,饮食宜清淡,戒烟酒。 5、偶然发病者,苏醒后要注意调理,避免再发;经常反复发作者,要找出病因,予以积极治疗。

注意事项

预防

一、预防 1)因本证发作之前常有先兆,当有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嘱其平卧,以免跌倒受伤。对于平素体质虚弱,病后或老年气血亏虚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站立过久,在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不可过急,以免诱发昏厥。 2)应注意戒郁怒,节忧思,避免情志相激,而致病。 3)体胖湿盛痰多之人,饮食宜清淡,戒烟酒。 4)偶然发病者,苏醒后要注意调理,避免再发;经常反复发作者,要找出病因,予以积极治疗。 2、急救方法 发生昏厥,不要惊慌,应先让病人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和安静。针刺人中、内关穴,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一般经过以上处理,病人很快恢复知觉。若大出血、心脏病引起的昏厥,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3、其他注意事项: 1)病人昏厥发作跌倒时,应让其平卧,迅速解开衣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应吸痰,以免痰液阻塞,气道不利。当患者开始清醒时,不要急于坐起,更不要站起,应再平卧几分钟,然后徐徐坐起,以免昏厥再发。 2)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