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神经内科
疾病简介
脑炎,具有广泛炎症的脑病。病因很多,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有的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通常所谓的脑炎多指病毒性脑炎和属于急性播散脑脊髓炎的感染后脑脊髓炎。
病因
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为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蚊虫孳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肠道病毒包括库克萨基病毒,ECHO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可引起脑炎,且多见于夏季。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是以病变主要位于脑和脊髓的白质,以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片状髓鞘脱失为病理特点的炎性脱髓鞘病。可发生在全身性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之后,这称为感染后脑脊髓炎。与病毒性脑炎不同,其神经系统病变的产生不是因病毒的直接侵入和繁殖所致,而是通过免疫机制诱发。
症状
脑炎可以发病于不同性别和年龄,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发热、头痛等一般症状。神经系统的表现根据病因,病变分布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僵直等浆液性脑膜炎的症状。病变严重、弥漫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谵妄、躁动、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不自主运动、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有时病变可局限于脑干、脊髓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症状,分别称为脑干炎或脊髓炎。 脑炎起病时血中白细胞可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髓液检查可发现颅压升高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轻至中度白细胞增多,蛋白质也可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的糖量一般正常,这与细菌或真菌感染不同。病毒性脑炎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时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者也不太少见。 在严重的病例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广泛高度不正常的高波幅慢波及在此背景上的局灶性改变。影像学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及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坏死灶(颞叶及额叶坏死灶见于单纯疱疹脑炎)和主要位于脑白质的脱髓鞘病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轻、重及预后,因病原的不同而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单纯疱疹性脑炎神经损害严重,病情重,死亡率高,也可遗留严重的后遗症(运动障碍、智能缺损等)。肠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则症状轻,预后好,多可痊愈。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病情重,若如能度过急性期则预后较好,可不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检查
1、化学检查 1、血液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高,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正常或轻度加快。 2、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和(或)蛋白质轻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但正常者亦不少见。在此基础上出现免疫活性细胞为主的细胞反应,主要为淋巴细胞反应,少数为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单核样细胞反应及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急性期多以前3种为主,恢复期以单核样反应为主。急性期细胞学异常可超过90%。半数病例可蛋白增加,糖及氯化物正常。个别病例糖含量增高。偶见麻痹型胶样金曲线。 3、国内报道用捕捉抗体法(ELISA)检测脑脊液及血中的IgM及IgG抗体早期诊断单纯疱疹性脑炎。在生理情况下,IgM抗体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脑脊液中查到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提示神经系统有病毒感染后的抗体应答反应。方法本身只需要单份血清和脑脊液,1天即可出结果。在单纯疱疹脑炎时可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第2天获阳性。单纯疱疹脑炎Ⅰ型在发病2~12天内都可查到IgM,从脑脊液中查出IgM抗体可达7%左右。还可由一份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出IgG抗体。 4、病毒分离:有条件单位还可早期进行病毒分离。 2、物理检查 1、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多呈弥漫性改变或在此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且随临床症状好转而恢复正常。 各地报道本病的EEG异常者达85%~96%。青岛医学院报道160例均为异常EEG。主要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可在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限性改变加重。有时出现棘波、尖波或棘-慢波复合及周期性复合波等。多数为持续性轻重不同的异常,也有阵发性,散发性和节律性的。这些改变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一样,并无特异性。一般在急性期EEG异常程度轻,随着疾病的进展,EEG的异常程度亦逐渐加重,在疾病高峰期异常程度最高,随着疾病的恢复,EEG也逐渐恢复正常,也有的恢复稍慢于临床。 以精神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其EEG与一般病毒性脑炎基本变化相同。轻者绝大多数为弥漫性低~中波幅θ及δ波。少数病例有高波幅尖波发放或局灶性高波幅δ波。 有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EEG中约82.4%为弥漫性异常。少数为高波幅尖波发放。脑炎后遗癫痫者中5.8G有阵发性放电。急性期后如EEG仍不正常且有阵发性放电者,预示病人将有癫痫发作。 有的文献强调脑瘤型脑炎,EEG局限性异常多见,但多数报道为弥漫性异常的背景上,有局灶性中~高波幅θ波或δ波。 有的研究者提出慢波的数量增多,周期延长和振幅变大与意识混浊程度成平行关系,但也有不同的见解。有时慢波比意识障碍先出现,但有时相反。病毒性脑炎的EEG没有特异性,不能据此确定脑炎的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才有辅助诊断意义。疾病早期在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之前,容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病。但是疾病早期出现的EEG异常,反映脑部有弥漫性损害,故EEG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2、脑超声波检查 急性期发生一侧较重的脑水肿,可见中线移位。 3、头颅CT检查 已有较多的报道,头部CT检查在脱髓鞘脑炎的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可见低密度区,可发现脑水肿、占位性病变或液化灶。
诊断与鉴别
散发性脑炎需与精神分裂症、其它症状性癫痫和脑膜脑炎、代谢性和中毒性脑病、颅内占位性病变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鉴别。 一、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其主要症状如下: 1.精神症状 本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布鲁勒(E.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 2.躯体和神经系统变化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如发现有个别神经系统体征,通常不稳定,都不具有特征性。血液和脑脊液一般正常。 二、癫痫: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脑部神经元群阵发性异常放电所致的发作性运动、感觉、意识、精神、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发作类型分为: 1.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有短时间的头昏、烦躁、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2.失神发作(小发作):突发性精神活动中断,意识丧失、可伴肌阵挛或自动症。一次发作数秒至十余秒。脑电图出现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综合。 1、代谢性脑病 代谢性脑病是系统性疾病在脑的表现,由于血脑屏障发生障碍,脑组织受生化内环境的影响,发生代谢变化,导致脑功能障碍。常见的病因有:糖尿病、尿毒症、高血钙症及肝功能衰竭等。往往脑功能障碍显著,但病理形态变化不明显。提示本型脑病的性质主要是生化性障碍。 2、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短期内大量接触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毒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器质性病变,可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代谢旺盛,葡萄糖和氧的消耗量大,易受毒物的干扰。脑病理变化可有弥漫性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由大脑皮质向下扩展。大脑皮质如有广泛损害可出现脑萎缩。 3、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占位性病变是在颅腔内占据一定空间位置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1.96kPa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治疗
1、气营两燔型,清营汤加减 方药组成:水牛角、板蓝根、二花、连翘各30g,生地、玄参各20g、知母、全蝎、竹沥膏各10g,天竺黄、胆南星、橘红、半夏各12g、麦冬15g,生石膏60g,蜈蚣3g,并可服安宫牛黄丸及紫雪丹等。 2、痰气郁结型,涤痰汤加减 方药组成:陈皮、半夏、茯苓、菖蒲、郁金、远志、胆南星、天竺黄、川芎各12g,甘草6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麝香(冲)0.1g。 3、痰阻经络型,涤痰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组成:陈皮、胆南星、天竺黄、远志、郁金、桃仁各12g、菖蒲各10g,甘草6g,当归、赤芍、地龙各15g,川芎18g,丹参30g。高热加石膏、知母;便秘加大黄;汗多加龙骨、牡蛎;视力障碍加草决明,青箱子;癫痫反复发作的加礞石、全蝎、蜈蚣。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抗炎和抗变态反应,防止脑水肿,改善神经代谢和缺血缺氧状态 2、对症用药 1、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量,7~10次后可改为0.75~1.5g、3/d,口服,或强的松30mg,1/d,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过早停用,以减免后遗症。 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作用:①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②自身免疫性疾病。③变态反应性疾病。④抑制器官移植时的排异。⑤感染性疾病。⑥休克。⑦肿瘤。⑧肝脏疾病。⑨眼科和皮肤疾病。⑩重症肌无力,及某些内分泌病的辅助诊断。总之,皮质激素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慢性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频发性哮喘等。虽然它具有肯定的解热镇痛疗效,但皮质激素又有过多的严重不良反应。 2、硫唑嘌呤:成人一般剂量为2.5mg/kg,分三次服用,也可与皮质激素合用。用药期内应观察血象,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应及时停用,并予对症处理。 硫唑嘌呤: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于器官移植病人的抗排斥反应,例如肾移植、心脏移植及肝移植,亦减少肾移植受者对皮质激素的需求。本药也可单独使用于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自体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寻常天疱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顽固自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干扰素:一般成人用α-干扰素300~500万国际单位/d,肌注,可连续用3-4周。副作用如头痛、口干、手足麻木或疼痛、粒细胞减少等,常见于两周之后。如出现嗜睡、癫痫发作,应及时停药。 干扰素:干扰素(IFN)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还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种由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3、对症治疗:如用速尿、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用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6、维生素E、脑复康、泛酸等改善脑代谢,对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用抗癫痫药,对精神运动兴奋的患者可合用精神安定性药物等。治疗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症状改善后可逐渐减量,7~10次后可改为0.75~1.5g、3/d,口服,或强的松30mg,1/d,口服,皮质激素类药物不宜过早停用,以减免后遗症。 硫唑嘌呤:成人一般剂量为2.5mg/kg,分三次服用,也可与皮质激素合用。用药期内应观察血象,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应及时停用,并予对症处理。
并发症
一、支气管肺炎多见于重型患者,在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及昏迷患者,易发生肺炎。呼吸道分泌物不能顺利排出时可引起肺不张。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根据国内16个单位的儿科统计,22504例肺炎住院病例中支气管肺炎占93.7%,多见于婴幼儿。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天发病较多。室内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致病性微生物较多,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根据急性起病、呼吸道症状及体征,一般临床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X线透视、胸片检查,或咽试子、气管分泌物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其它病原学检查包括抗原和抗体检测。 二、口腔感染 不注意口腔卫生及不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可发生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粘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大小可从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溃疡面为凹、周围充血。溃疡具有周期性、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好发于唇、颊、舌缘等。病因及致病机制仍不明确。诱因可能是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严重者需全身治疗。经7~10天左右溃疡可逐渐自愈,不留瘢痕。但经长短不一的间歇期后又可复发。间歇期长者可达10~20年或更长;短者可为此起彼伏,终年不断,病人甚为痛苦。 三、其他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败血症和肠炎,大肠杆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等。 败血症: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易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绝大多数呈急性病程,病情重,预后差。如今更进一步认为败血症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和代谢产物进入血流后激活并释放炎症介子而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过程。这一过程,在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 肠炎: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常见肠炎有如下几类:溃疡性结肠炎、真菌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四、褥疮较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如不注意经常变换体位,易在枕骨后及腰骶椎部位发生褥疮。 褥疮:褥疮(decubitus)又名压疮(pressure sores),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预防的方法是避免局部长期受压,要定时翻身,最好每2小时至3小时翻身一次。经常按摩受压部位,必要时用汽垫或海绵垫把受压部位垫起,特别是骶尾部。在搬动病人时动作要轻快,避免推拉病人。要经常更换床单,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排便后要及时清除大小便,用温水擦洗避免局部刺激,以防诱发褥疮。
饮食与护理
一、 瓜藤芦根汤 取黄瓜藤30克,鲜芦根50克,糖12克。将黄瓜藤、鲜芦根加水煮20分钟,加糖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后遗症。 二、 两根石膏汤 取茅根30克,芦根3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加水煮30分钟饮用。 小提示:适用于脑炎高热的患儿。 三、 菊花连翘汤 取菊花12克,连翘12克,生甘草5克。将以上中药。忌吃护理 1、患儿居室应保持凉爽通风,室温宜保持在30℃以下,病室保持安静,配备抢救药品及氧气、吸痰器等。 2、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面色及瞳孔大小、神识变化等,以便必要时及时处理。 3、注意患儿五官和皮肤的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1:5000呋喃西林液清洁眼、鼻、口腔等。 4、昏迷患儿需经常翻身,拍背,更换体位,防止呼吸道梗阻及褥疮发生。 5、急性期宜流质饮食,供给充足水分,必要时进行鼻饲。恢复期应注意逐渐增加营养。 6、恢复期要早期进行被动性功能锻炼,促进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注意事项
预防
1、预防: 1)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 2)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不不等、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3)消灭蚊虫孳生地,抓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4)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者,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定期作乙脑疫苗接种,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如有瘫痪可能给予按摩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据介绍,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脑最有效的方式。目前主要应用的菌苗为死疫苗,全程接种2周后,血清中出现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其中一定量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能中和进入人体的乙脑病毒,从而阻止乙脑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预防乙脑的作用。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会传染乙脑,这是因为乙脑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还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使新生获得来自母体的被动免疫保护。婴儿出生后,这种抗体随着婴儿月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因此,婴儿出生八个月时就要开始接种乙脑疫苗。 由于乙脑主要经过蚊子吸食携带乙脑病毒幼猪的血后,再次叮咬易感人群而引起感染,为此日常生活要注意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