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复发性风湿病 > 复发性风湿病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风湿免疫科、骨科

疾病简介

复发性风湿病又名发作性风湿症、Hench-Rosenberg综合征、Hench综合征和复发性风湿症。其特点是急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内无任何症状。初次发病多见于30~60岁,偶尔亦可在儿童期发病。同一家族中可有多人发病。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病因

目前有关本病的病因所知不多,有人认为免疫过程可能参与,但真正的病因还不清楚。

症状

每次发作起病突然,常在傍晚开始,先累及1或2个关节,受累关节疼痛十分明显,在几小时达到高峰,受累关节及(或)其周围软组织可见红、肿、热、痛。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1~3天内疼痛消失,最长不超过1周。间歇期内无任何症状。发作无明确的规律性,多者可1周发作几次,少者一年发作1~2次。任何关节都有可受累,以膝、腕、肩、踝.手部小关节最为常见,髋、肘、足、脊柱和颞颌关节较为少见。复发常局限在先前发作过的关节,亦可变换关节。除关节外,关节周围亦可受累,如指垫、足跟和其他软组织发生水肿和疼痛。个别病人在发作期间有低热,一般无全身症状。偶尔扪及皮下小结,但消失较快,不易查到。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典型的急性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无任何症状,X线检查无特异改变,便可诊断发作性风湿症。如仅有轻微发作而不伴红肿,不能诊断本病。

检查

发作期间血沉和各种急性反应指标可增高。滑膜和关节液检查发现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但无结晶。滑膜活检可见明显微血管损害。血清和滑液中补体水平并不降低。在发作间歇期内上述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发作期间X线检查,除受累关节组织肿胀外,无其他异常。

诊断与鉴别

本病需要与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

治疗

中医治疗 可按“风痹”论治,以祛风凉血、舒筋活络止痛药物组方治疗有效。

西医治疗
1、治疗 1.西医治疗 由于本病发作时间很短,1~3天内能自行缓解,因此对其治疗的疗效判断较为困难。抗炎药对本病没有明显效果,长期应用亦不能有效地预防发作。目前最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金制剂:是治疗本病的最有效的药物,约1/2的病人对注射金制剂有反应。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常用的金制剂有两种:硫代苹果酸金钠和硫代葡萄糖金,均含50%金元素,前者为水剂,后者为油混悬液。给药方案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相似,但剂量较小,每周20mg,肌注,一般用至总量1.0g停药。为了减少副作用,在症状基本控制后改为每周10mg或增加每次给药间隔时间。但停药后几年内又可复发,有时在减量维持阶段亦可复发。此时宜重新加大剂量。副作用:肌注局部有明显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口腔炎、皮炎、胃肠道反应、肾损害及造血系统损害。 (2)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发作频繁,程度严重、金制剂治疗有禁忌的病人可选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 (3)青霉胺:能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和预防本病向类风湿性关节炎发展。剂量20mg/d,应用1年,副作用有发热、头痛、消化道症状、白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等。有肾脏病变者忌用。用前应作青霉素过敏试验。 (4)秋水仙碱:该药有减低白细胞活性和吞噬作用,以及消炎止痛的效果。间歇用药可预防发作,据报道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用药
云南白药气雾剂,东方活血膏。

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指垫、足跟和其他软组织发生水肿和疼痛。

饮食与护理

复发性风湿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一、过酸、过咸类食物要少吃:比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鸡、鸭、鱼、肉、蛋等等。 二、少吃甜食,少吃生冷瓜果。 三、高脂肪、高胆固醇类的食物要少吃:比如,牛奶、肥肉、油炸类食品等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医生。)

忌吃


护理
对四肢功能基本消失长期卧床者,应注意帮助经常更换体位,防止发生褥疮。对手指关节畸形,或肘关节屈伸不利,或两膝关节及踝关节变形、行走不便者,要及时照顾、处处帮助。 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即所谓“以动防残”。通过锻炼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增强体质,促进早日康复。

注意事项

预防

1、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心情舒畅,避免强烈精神刺激。 3、加强营养,禁食生冷,注意温补。 4、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坚持体疗和物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