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

疾病简介

指病变范围仅在下肢浅静脉,因其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影响血液回流,引起静脉延长、弯曲、扩张。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合并小隐静脉曲张或单独发生在小隐静脉。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

病因

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结构不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重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增高等,均可使瓣膜承受过度的静脉压力,在瓣膜结构不良的情况下,可导致瓣膜关闭不全,产生血液反流。由于浅静脉管壁肌层薄且周围缺少结缔组织,血液反流可引起静脉增长增粗,出现静脉曲张。由于下肢静脉压的增高,在足靴区可出现大量毛细血管增生和通透性增加,产生色素沉着和脂质硬化。由于大量纤维蛋白原的堆积,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周围组织间的交换,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营养性改变。

症状

1、多见于从事站立的体力劳动者。久立后,患肢沉重、酸胀、麻木、困倦。 2、站立位,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隆起、扩张、弯曲或蜷曲成团,卧位时消失。小腿下部可有色素沉着、脱屑、湿疹及慢性溃疡。

检查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诊断与鉴别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继发有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比较重,患者久站时出现胀破性疼痛和明显肿胀,作下肢浅静脉测压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30%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下肢浅静脉曲张多属该综合征的一种代偿性症状表现。病程早期,患者出现肢体均匀一致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检查可见股三角区及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向背侧用力弯曲时即感腓肠肌处疼痛(Homans氏征阳性),此时下肢深静脉被血栓阻塞,形成回流障碍,Perthes试验呈阳性改变,病程后期,血栓机化后再通,静脉瓣膜遭破坏,演变成倒流性病变,患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站立时下肢皮肤发红或发绀,并有肢体沉重发胀或酸痛感及营养性变化,可继发患肢淋巴水肿,此时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难于鉴别,深静脉造影则有助于明确诊断。 3、动静脉瘘 多发生在外伤尤其是贯通伤以后,偶尔亦有先天者。在动静脉瘘部位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其近端肢体增粗发热,多毛易出汗,远端肢体则发凉并可出现水肿。抬高肢体时,下肢曲张静脉内血液不易排空,静脉压明显增高,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4、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 本病因先天性动静脉沟通或先天性静脉畸形(深静脉受压,高度狭窄或闭塞)引起。静脉曲张较广泛,不限于大隐或小隐静脉的主干,往往在大腿外侧,后侧也有明显静脉曲张,患肢常铰健侧增粗增长,尚有大片的红褐色血管痣样变化,有人称为“葡萄酒斑”。根据以上三联征,鉴别较易。

治疗

1、 脉络寒凝证 由于寒邪侵袭,寒凝血瘀,经络阻滞,阳气不能畅达所致。 护理要求: ①熏洗患肢:用中药煎剂熏洗以达到温经通脉散寒之功效。护士要给予正确指导:中药包煎水,先熏小腿部,待温度适宜(40℃左右)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泡洗,每日熏洗2次,每次熏洗20分钟左右。 ②配合针刺:针刺足三里、血海、解溪等穴,留针15~20分钟。有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2、脉络血瘀证 由于长期寒凝络脉,脉络闭塞,夜间疼痛加剧,间歇性跛行距离缩短,皮肤呈暗紫色,或见紫褐斑,指(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肌肉萎缩。大中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紧或沉涩。 护理要求: ①熏洗患肢:同脉络寒凝证护理要求之①。 ②配合针刺:同脉络寒凝证护理要求之② ③注意患肢的体位:此期患肢疼痛加重,影响睡眠,患者往往抱膝而坐,捏压患肢,以期转移疼痛,致使血流受阻,症状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疼痛时不能挤压患肢,应保持患肢舒展,使血流畅通。 3、脉络血瘀化热证 由于长久气滞血瘀,久郁化热,除患肢酸胀、麻木加重外,又出现烧灼疼痛,遇热痛甚,遇冷痛缓,夜间痛剧。皮肤呈暗紫色,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指(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肌肉萎缩,大中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暗红或绛,苔黄,脉沉涩或细涩。护理要求: ①此期不宜过多地行走,忌用熏洗药及肢体针刺止痛,可用耳针止痛,用耳针压丸法,取神门、交感、心、下肢(单耳),4~5天后二耳交换。 ②嘱患者穿着宽松鞋袜,防止磨破患肢,因此期患肢营养障碍,轻微擦伤也不易愈合。 ③保持患肢指(趾)清洁,注意洗肢时宜用温水(40℃以下)水温过高可使局部溃破,或疼痛加剧。 ④注意患肢体位,同脉络血瘀证护理要求之③。 4、脉络毒热血瘀证 由于寒凝郁久,化热炽盛,足部紫黑溃破,脓水恶臭,腐肉不脱,疼痛难忍,夜间疼痛甚。腐肉很快蔓延至小腿或小腿以下,范围逐渐增大,并深至筋骨。严重者可伴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局部检查呈营养障碍表现。舌质红绛工有裂纹,苔黄燥或黄腻,脉弦细或滑数。护理要求 ①情志护理:此期疼痛加剧,彻夜不眠,痛苦难忍,患者抱膝而坐,并以抽烟来度过长夜。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病人,并讲解抱膝而坐和抽烟对本病的害处,保持肢体舒展。此期更需忌烟,并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需要截肢的患者,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工作,减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②创而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原则上不用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如九一丹、五五丹等。 ③耳针止痛:可用耳针压丸法止痛,取单耳的神门、交感、心、下肢,4~5天后二耳交换。

西医治疗
1.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压迫,适用于妊娠期、病情轻、年龄过大或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手术后残留曲张静脉的治疗。常用的硬化剂有5%鲁肝油酸钠、酚甘油溶液、50%葡萄糖及20%~30%氯化钠溶液等。 3.手术治疗 凡有症状者,只要无禁忌证,均宜手术,行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主干、切除扩张属支,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治疗用药
具体详情请咨询医生。

并发症

1、血栓性静脉炎 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并发非感染性炎症。有时也可因足部细菌入侵造成感染性炎症。病人腿部出现红肿、发热,静脉呈条索状,触之疼痛。应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加压治疗,并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感染治疗。局部可湿敷75%乙醇或50%硫酸镁。待炎症控制后,行手术治疗。 2、溃疡 踝上足靴区为静脉压较高的部位且有恒定的穿通静脉,皮肤营养状况差,一旦破溃会引起难愈性溃疡,常并发感染。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加压治疗,抗感染治疗等。由于静脉曲张性溃疡很难自愈,因此一旦感染控制且溃疡面肉芽组织新鲜时,应适时手术,必要时可行溃疡植皮术。 3、出血 曲张静脉管壁较薄,轻微外伤可致破裂出血且较难自行停止。应抬高患肢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可予缝扎止血,以后再作手术治疗。

饮食与护理

  食疗方:(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金橘根煲猪肚:金橘根30克,猪肚100-150克(洗净切块),加水4碗煲至1碗半,以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肝气郁滞型精索静脉曲张。  升麻芝麻茴香煲猪大肠: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小茴香10克,猪大肠一段(约30厘米,洗净)。入上三药于猪大肠内,两头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小茴香、升麻及芝麻,调味后饮汤吃猪大肠。有便秘者,可连黑芝麻食用。适用于气虚血滞型精索静脉曲张。  参芪双核粥:黄芪20克,

忌吃


护理
  ●站立时,不要总用两条腿一起支撑全身重量,可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可以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活动,或做小腿的踢腿运动。上述动作都能引起小腿肌肉强烈收缩,减少静脉血液积聚。  ●少跷二郎腿,因为二郎腿的坐姿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  ●中午晚上休息时将腿垫高15―20厘米,如此可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每晚睡觉前,要养成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忌用冷水洗脚。用热水洗脚,能消除疲劳,有利睡眠,更能活血化淤。  ●游泳是防治静脉曲张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因为此时肌体压力得到减轻,而水的压力则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  ●坚持穿医用的高弹力袜,可以减轻和缓解症状,有助于延缓静脉曲张的发展进程。  ●腿部按摩,两手分别放在小腿两侧,由踝部向膝关节,揉搓小腿肌肉,帮助静脉血回流。

注意事项

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的人; 2、凡有单纯性静脉曲张家族史者,大都在青春期以后不久发病,因而在儿童和少年时期,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在增强全身体质的条件下,加强静脉管壁; 3、保护浅静脉的措施有 (1)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强体力劳动者,宜穿用弹力袜套保护,使浅静脉能处于萎陷状态; (2)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应经常走动,多做踝关节的伸屈活动,以减轻浅静脉内的压力; (3)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 1、术后需注意: (1)劳动或活动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包扎,防止外伤。 (2)劳动或活动1小时后应将患肢抬高片刻,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曲张静脉内压力,防止破裂出血。 (3)术后需卧床7-10天,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 (4)切口渗血严重者加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 (5)术后24小时制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次日逐渐放松,同时进行足、趾活动。 (6)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7)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并观察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