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肛肠外科
疾病简介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一种表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病因
多由肛腺感染引起,也可继发于肛周皮肤感染、损伤、肛裂、内痔、药物注射、骶尾骨髓炎等。
症状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如不及时切开,常自行破溃,形成低位肛瘘。感染也可向上穿透肛周筋膜,扩散至坐骨直肠窝,早期有时误诊为血栓性外痔,但后者边界清楚,周围皮肤无炎性反应。
检查
1、直肠指检:坐骨直肠窝脓肿可触及该区一侧或两侧隆起,有触痛及波动,若隆起,触痛,波动感位于直肠壁则为括约肌间脓肿,若直肠上段肠壁外两侧有此征时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而直肠后脓肿除直肠后方有此征外,尚有肛门尾骨之间压痛,穿刺可抽得脓液。 2、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诊断与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化脓性汗腺炎 多在肛门周围与臀部皮下,脓肿浅广而病变范围广泛,皮肤增厚变硬,急性小脓肿与慢性窦道并存,穿肛窜臀,脓液粘稠呈白粉粥样,并有臭味,慢性病容,有消耗症状,如消瘦,虚弱等。 2.肛周毛囊炎和疖肿 好发于尾骨及肛周皮下,肿胀略突出,有溢脓外口,外口有脓栓,肛内指诊,无内口。 3.骶骨前畸胎瘤溃后感染 有时与直肠后部脓肿相似,肛内指诊直肠后肿块光滑,无明显压痛,有囊性感,多为先天性,应追问病史,X线检查可见骶前肿物将直肠推向前方,可有散在钙化阴影,病理检查可确诊。 4,克隆氏病并发肛周脓肿 约占结肠克隆氏病的20%,局部红肿,多自溃,常伴有不典型的肛门皲裂和瘘道无明显疼痛,结合病史,全身症状和纤维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不难鉴别。 5.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 女性肛周表浅性隆起,漫肿,肿痛多与月经周期一致,常继发感染化脓,追问病史,结合症状,常可鉴别,病理检查可确诊。 6.阴茎海绵体炎 会阴部红,肿,热,痛,海绵体肿大变硬,压痛非常敏感,有时误认为会阴部脓肿,另外,肛门前部脓肿或肛瘘感染化脓时,也可波及到会阴部和阴茎海绵体周围,应详细检查鉴别,必要时请泌尿科会诊。 7.肛门直肠肿瘤 良性肿瘤多局限,可移动,局部症状较轻,一般不溃破,恶性肿瘤坚硬固定,表面溃烂,凸凹不整,表面常有脓血分泌物,恶臭污秽。
治疗
1、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本病早期多为实证和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法瘀,软坚散结,以消法为主;中期脓成邪留,治宜扶正托毒,以托法为主;后期毒尽体虚,治宜补养气血,健脾渗湿,滋补肝肾,以补法为主。正如《外科论治全书?痈疽治法统论》中说:"初起者,审其症而消之;成脓者,因其势而逐之;毒尽者,益其所不足而敛之,此治痈之大旨也……。"所以临床应根据该病的特点,注重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并重,进行辨证论治。 1)辨证选方: ①火毒蕴结: 治法:清泻实热,宣散郁结。方药:内疏黄连汤加减。黄连10克,黄芩6克,大黄6克,栀子10克,桔梗6克,木香6克,槟榔6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若痛甚者加元胡;便秘加火麻仁。 ②热毒炽盛: 治法:消肿散结,活血法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穿山甲10克,皂角刺10克,当归尾12克,金银花12克,赤芍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天花粉12克,陈皮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甘草6克。 ③肛门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方药:清热除湿汤加减。 ④阴虚毒恋: 治法:滋阴清热,除湿软坚。方药:滋阴除湿汤加减。川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柴胡6克,黄芩9克,陈皮9克,贝母10克,地骨皮10克,泽泻10克,甘草6克。气虚加黄芪;口干甚者加麦冬;便结者加火麻仁,大黄。 ⑤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 2)外治疗法及其他治疗: ①熏洗疗法:用苦参汤或五倍子汤加减,煎水,先熏后洗。 ②敷贴疗法:用金黄膏,或三黄膏等,敷贴患处。Ⅰ玉露膏外敷,有凉血、清热、消肿之作用。处方:芙蓉花叶晒干研细未,用凡士林调成30%软膏敷患处,日2~3次。Ⅱ金黄膏外敷,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之功能。处方: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60克,川朴、陈皮、苍术、南星、甘草各25克,天花粉30克共研细未,以茶水调和外敷或配成3%凡士林软膏。Ⅲ.脏连丸: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脓肿早期局部肿痛者。每日2次,每次5克。 ③二妙丸:有清热燥湿之功,适用于脓肿初期,脓未成者,每日2次,每次5克。 ④便秘服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使粪便稀软,排粪通畅。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思路与方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旦成脓后应早期切开排脓,不能让其自行溃破,因其皮肤较坚韧,脓液易向深部左右扩窜,而穿破皮肤较难,如果切口不及时,脓肿必然增大加深,因此对于本病,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种急症,争取时间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尽量作一次性根治手术,手术成败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而正确处理肛管直肠环,则是防止发生肛门失禁后遗症的关键。特别是高位脓肿在处理技术要求较高:其一:排脓时必须正确分离耻骨直肠肌;其二:肛管直肠环以上与内口相通的通道,要采用橡皮筋挂线;其三:处理好感染的肛门腺及其附近的创面。 ⑤切开排脓挂线法是在中医"挂线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和高位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新疗法。本疗法适用于肛门腺感染化脓向上侵入肛管直肠环以上的高位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或高位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如一次性切开,必然会切断肛管直肠环,损伤重要的肛门括约功能而导致大便失禁,如仅单纯排脓,不处理内口和感染的肛门腺,就会形成高位肛瘘,需二次手术,增加病人的痛苦。故宜采用切开排脓,同时将低位括约肌切开(指将肛管直肠环以下的外括约肌皮下部、外括约肌浅层和内括约肌切开)。对肛管直肠环以上与内口相通的腔道可用橡皮筋挂线;术后2~3周缓慢地将肛管直肠环勒开,使勒开的肌肉达到边勒开边修复,从而避免发生组织大豁口,防止肛门失禁。 2、中医偏方 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只有少数肛周脓肿患者可采用抗生素治疗,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是由于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感染所致。在通过正规医学治疗肛周脓肿的同时,可尝试一下小偏方:仙人掌治疗肛周脓肿。 用法:仙人掌茎削去刺皮,捣成泥状,装人无菌纱布缝制的袋中,袋口用线缝,压平半指厚,贴患部,药干换新鲜的。 临床疗效:肛周巨大脓肿,用此法18小时,肿头穿破,流出大量脓液,脓出肿消,5日痊愈。 专家提醒:肛周脓肿是肛肠疾病中一种重症,久治不愈会引发肛瘘等并发症,患者必须引起重视。偏方治疗肛周脓肿虽然可能会缓解疾病,但不会除根。肛周脓肿一般不会自愈或药物治愈,想要彻底根除,患者必须到正规专业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这样才能保证一次治愈,不复发。
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少数肛周脓肿用抗生素,热水坐浴及局部理疗等可以消散,但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有两种方式。 1、单纯性脓肿的治疗 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以利引流,最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 (二)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 可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愈,不再形成肛瘘。但在急性炎症中,找内口有困难时,不应盲目寻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仅做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做肛瘘手术。二期手术优点是效果准确,治愈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文献报告肛门周围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治疗也有些不再复发,如Hanley(1978)报道35%~40%无复发。Scoma(1974)34%无复发。Vasilevsky(1984)103例肛门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治疗,随访1月至9年,括约肌间脓肿无复发,83例肛门周围脓肿及9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1%发生复发脓肿,37%形成肛瘘。因此,一期手术不应作为常规手术,以免影响肛门功能。
治疗用药
1、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本病早期多为实证和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法瘀,软坚散结,以消法为主;中期脓成邪留,治宜扶正托毒,以托法为主;后期毒尽体虚,治宜补养气血,健脾渗湿,滋补肝肾,以补法为主。正如《外科论治全书?痈疽治法统论》中说:"初起者,审其症而消之;成脓者,因其势而逐之;毒尽者,益其所不足而敛之,此治痈之大旨也……。"所以临床应根据该病的特点,注重内外兼治,整体与局部并重,进行辨证论治。 1)辨证选方: ①火毒蕴结: 治法:清泻实热,宣散郁结。方药:内疏黄连汤加减。黄连10克,黄芩6克,大黄6克,栀子10克,桔梗6克,木香6克,槟榔6克,连翘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若痛甚者加元胡;便秘加火麻仁。 ②热毒炽盛: 治法:消肿散结,活血法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穿山甲10克,皂角刺10克,当归尾12克,金银花12克,赤芍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天花粉12克,陈皮6克,防风6克,白芷6克,甘草6克。 ③肛门湿热证: 治法:清热祛湿。方药:清热除湿汤加减。 ④阴虚毒恋: 治法:滋阴清热,除湿软坚。方药:滋阴除湿汤加减。川芎1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柴胡6克,黄芩9克,陈皮9克,贝母10克,地骨皮10克,泽泻10克,甘草6克。气虚加黄芪;口干甚者加麦冬;便结者加火麻仁,大黄。 ⑤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八珍汤加减。 2)外治疗法及其他治疗: ①熏洗疗法:用苦参汤或五倍子汤加减,煎水,先熏后洗。 ②敷贴疗法:用金黄膏,或三黄膏等,敷贴患处。Ⅰ玉露膏外敷,有凉血、清热、消肿之作用。处方:芙蓉花叶晒干研细未,用凡士林调成30%软膏敷患处,日2~3次。Ⅱ金黄膏外敷,有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之功能。处方: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各60克,川朴、陈皮、苍术、南星、甘草各25克,天花粉30克共研细未,以茶水调和外敷或配成3%凡士林软膏。Ⅲ.脏连丸: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脓肿早期局部肿痛者。每日2次,每次5克。 ③二妙丸:有清热燥湿之功,适用于脓肿初期,脓未成者,每日2次,每次5克。 ④便秘服麻子仁丸,或液状石蜡,使粪便稀软,排粪通畅。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思路与方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一旦成脓后应早期切开排脓,不能让其自行溃破,因其皮肤较坚韧,脓液易向深部左右扩窜,而穿破皮肤较难,如果切口不及时,脓肿必然增大加深,因此对于本病,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种急症,争取时间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尽量作一次性根治手术,手术成败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内口,而正确处理肛管直肠环,则是防止发生肛门失禁后遗症的关键。特别是高位脓肿在处理技术要求较高:其一:排脓时必须正确分离耻骨直肠肌;其二:肛管直肠环以上与内口相通的通道,要采用橡皮筋挂线;其三:处理好感染的肛门腺及其附近的创面。 ⑤切开排脓挂线法是在中医"挂线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和高位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的新疗法。本疗法适用于肛门腺感染化脓向上侵入肛管直肠环以上的高位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或高位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如一次性切开,必然会切断肛管直肠环,损伤重要的肛门括约功能而导致大便失禁,如仅单纯排脓,不处理内口和感染的肛门腺,就会形成高位肛瘘,需二次手术,增加病人的痛苦。故宜采用切开排脓,同时将低位括约肌切开(指将肛管直肠环以下的外括约肌皮下部、外括约肌浅层和内括约肌切开)。对肛管直肠环以上与内口相通的腔道可用橡皮筋挂线;术后2~3周缓慢地将肛管直肠环勒开,使勒开的肌肉达到边勒开边修复,从而避免发生组织大豁口,防止肛门失禁。 2、中医偏方 对于肛周脓肿的治疗,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只有少数肛周脓肿患者可采用抗生素治疗,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是由于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感染所致。在通过正规医学治疗肛周脓肿的同时,可尝试一下小偏方:仙人掌治疗肛周脓肿。 用法:仙人掌茎削去刺皮,捣成泥状,装人无菌纱布缝制的袋中,袋口用线缝,压平半指厚,贴患部,药干换新鲜的。 临床疗效:肛周巨大脓肿,用此法18小时,肿头穿破,流出大量脓液,脓出肿消,5日痊愈。 专家提醒:肛周脓肿是肛肠疾病中一种重症,久治不愈会引发肛瘘等并发症,患者必须引起重视。偏方治疗肛周脓肿虽然可能会缓解疾病,但不会除根。肛周脓肿一般不会自愈或药物治愈,想要彻底根除,患者必须到正规专业医院接受手术治疗,这样才能保证一次治愈,不复发。
并发症
易形成为肛瘘及引起肛门直肠蜂窝组织炎,特别是深部的蜂窝组织炎,是一比较严重问题,有时蔓延到会阴,腹股沟和腹下部;有时引起败血病,丧失生命,宜早期治疗,防止蔓延。
饮食与护理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饮食宜忌 1、肛周脓肿患者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品。 2、干硬的粪便排出时,可以撕破肛瓣和擦伤肛门皮肤、黏膜,使细菌容易从伤口进入肛周组织引起感染形成脓肿,所以平素要多吃含纤维多的食物,如红薯、芹菜、茄子、香蕉、玉米等。用饮食调整的方法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针对肛周脓肿的发病原因,我们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减轻和治疗肛周脓肿,一般来讲,菠菜、芹菜、冬瓜、丝瓜、南瓜、绿豆、黄豆、油菜、黄花菜、木耳、海带、萝卜,还有茭白等蔬菜很清淡,且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够清热解毒,经常使用这些蔬菜,能够缓解肛周脓肿的症状。 4、水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朋友也同样如此,但是吃水果一定要有选择性,应该选择像西瓜、苹果、菠萝、橘子、梨等。因为它们都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5、忌吃或少吃的辣的食品,像酒、辣椒、生姜、大蒜、肉桂等等,它们都可以刺激局部发炎,加重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病情。 6、在服用药物来治疗肛周脓肿的时候要注意,一些药物和一些饮食是不能同时吃的。如在服用清热解毒剂时,应该忌吃鱼、虾、羊肉、香菜、韭菜等,竹笋、狗肉、海鲜等发物最好也不要吃。忌吃萝卜、桃子、李子等,否则的话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忌吃
护理
患了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后,在肛门脓肿破溃流脓以前,有不少的患者会出现类似于感冒的恶寒发热症状。这是由于体内有细菌感染所致,中医认为是正邪相争的结果。如果此时验查血常规,不少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分类计数增高,提示了细菌感染的存在。所以,要知道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不必因此而恐慌不已。 如果不能及时去医院就诊,家中备有退热药,如扑热息痛、板蓝根冲剂等,可照说明口服。同时,多饮白开水,多喝汤,以海带汤、冬瓜汤、黄瓜汤等为佳,还可用绿豆熬制绿豆粥服用。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活动和体力劳动。 如果体温持续不退,可用热水袋装盛冰箱中冻制的冰水、冰块进行外敷,可敷于额头、肛旁肿痛患处等。如家中各有安宫牛黄丸等清热解毒药,可口服1粒。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情况。家人应配合病人注意呼吸、脉搏等变化,注意神志情况等,时刻关心患者的病情。1小时左右可测量一次体温,注意体温的变化,做好体温高热持续不退而去医院就诊的准备
注意事项
预防
平时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宜多吃蔬菜和水果食物,不宜吃脂肪过多的油腻之物,忌食刺激食物如酒,辣椒,芥末等大热之物,狗肉,羊肉不可多食,局部应保持清洁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换内裤,大便后宜用干净柔软的手纸揩拭肛门,经常清洗或坐浴肛门,同时要防治便秘和腹泻。 ①积极防治其他肛肠疾病,如肛窦炎,肛乳头肥大,肛裂,炎性痔,直肠炎等能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和减少肛周感染,脓肿和肛瘘的发生。 ②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门直肠周围感染有重要意义,它能避免和减少肛门直肠区的粘膜和上皮组织的损伤或炎症,可降低脓肿与肛瘘的发病率。 ③及时治疗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隆氏病等。 ④保持肛门部清洁卫生,勤换内裤,坚持每日便后清洗肛门,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⑤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增进和改善肛门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的抗病能力提高,能预防感染的发生。 ⑥一旦发生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应及早到正规的医院诊治,并采用有效的抗感染措施,包括全身及局部的治疗,可防止炎症蔓延,扩散,切勿轻信游医成所谓“祖传”的宣传而延误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