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急性胃扩张 > 急性胃扩张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消化不良

疾病简介

急性胃扩张(acute gastric dilatation)是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通常为某些内外科疾病或麻醉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病因

  急性胃扩张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由于严重创伤、感染、麻醉、情绪紧张、手术等均可强烈刺激神经系统(包括体神经和内脏神经),使其发生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胃壁的反射性抑制,使胃壁肌肉张力降低,进而形成扩张。
  2.暴饮暴食 短时间内摄入过量食物,尤其富有产气和纤维素的食物,如红薯、萝卜等,使胃的肌肉受到过度的牵伸而超过其限度,胃壁发生反射性麻痹而发生扩张。
  麻醉时气管导管误插入胃内加压给氧和癔病性吞气症引起的急性胃扩张亦属此种原因。
  3.急性机械性胃十二指肠梗阻 胃和十二指肠的机械性梗阻均可成为急性胃扩张的发病诱因,常可见下列情况:
  (1)急性胃扭转:由于胃周围的韧带松弛,进食后或胃部发生肿瘤时,可由于重力作用使胃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性扭转并使十二指肠曲折压迫,使胃内容物排空受限发生淤滞而致胃壁扩张。
  (2)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如果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角度小,使十二指肠水平段发生急性或慢性受压或暴饮暴食后胃的重力向下过度牵引而使胃向下垂,膨胀的胃将结肠和小肠推向盆腔,使肠系膜上动脉更加紧张,加重对十二指肠水平部的压迫,使胃十二指肠的扩张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急性胃扩张的发生。
  (3)先天性畸形:此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扩张多发生于小儿,可见于下列几种情况:
  ①肠系膜上动脉的位置过低,血管过短。
  ②先天性胃肌缺损:胃壁肌层缺损失去张力所致。
  ③环状胰腺、幽门肥厚等。
  (4)其他原因:如脊髓疾病,十二指肠和幽门的炎症、肿瘤、狭窄,水电解质失衡、过度吸氧、服用产气药物、毒素作用以及躯干石膏裤压迫过紧等,均可成为发病诱因。
  以上诸因素可能成为1种或多种互相作用而致病,彼此相互影响。

症状

  为上腹部饱胀,上腹或脐周疼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隐痛,随后出现呕吐,初时量少而频繁,以后呕吐量逐渐增多。呕吐物开始为食物和胃液,后转为带胆汁的黄绿色或暗褐色、咖啡色液体。呕吐量虽大,但腹痛并不减轻。发病早期可有排便,但后期大多排便停止。
  腹部检查多能发现上腹部膨隆,胃型少见,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常有振水音。若胃内以积气为主,上腹及左下胸部叩诊鼓音;若胃中充满液体或食物,则叩诊呈浊音或实音。若胃窦极度扩张,可出现“巨胃窦征”:即脐右偏上出现局限性包块,外观隆起,触之光滑而有弹性,有轻度压痛,其右下边界较清,这是胃急性扩张的特有体征。

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液浓缩、低血钾、低血氯和碱中毒。立位腹部X线片可见左上腹巨大液平面和充满腹腔的特大胃影及左膈肌抬高.

诊断与鉴别

  1.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常为中腹部胀痛伴有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并有金属音,呕吐为喷射状,呕吐物可有肠内容物,体温及白细胞增高。腹部X线平片可见多个阶梯状肠管气液平面或小肠胀气,无巨大之胃泡和宽阔的气液平,以上均可与急性胃扩张相鉴别。
  2.腹膜炎 腹膜炎本身即可诱发急性胃扩张。若为单纯性腹膜炎而无急性胃扩张时鉴别较易。腹膜炎常有原发病灶的临床表现而后发展为腹膜炎的病史,病史较长,呕吐不甚频繁,呕吐量不多,亦无棕褐色酸臭之胃内容物。腹部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白细胞及体温增高。腹膜炎之晚期所致肠麻痹有时不易与急性胃扩张相鉴别。
  3.肠麻痹 与急性胃扩张不易鉴别,肠麻痹也常于手术、创伤或其他应激状况下发生或为腹膜炎之晚期表现,主要累及小肠,故以小肠扩张最为明显,腹中部可见肠型,无胃内震水音,呕吐较明显,呕吐量较多,可有棕黄色粪臭样肠内容物。抽出的胃内气体和液体量也较胃扩张为少。
  4.急性胰腺炎 发病早期有暴饮暴食史和腹胀腹痛、呕吐及发热等表现,常不易与急性胃扩张鉴别,但可通过急性胰腺炎上腹剧痛,腹胀较轻,且上腹有压痛,轻度肌紧张,淀粉酶增高,X线无特异性表现,B超和CT可发现肿大之胰腺或肿块(囊肿)、胃肠减压抽出之胃液量不多,且无酸臭棕褐色胃液等,经详细查体和询问病史能加以鉴别。

治疗

寒饮停胃证:证候:脘腹痞胀疼痛,或可触及痞块,呕吐清水痰涎或宿食苦水,胃中有震水音,舌淡,苔白腻,脉沉弦或伏。治法:温胃化饮。主方:苓桂术甘汤。用法:加减:兼阳虚气滞者,加高良姜、香附、吴茱萸、广木香、砂仁;兼胃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肝胃不和证:证候:脘腹胀痛,痛及两胁,嗳气吞酸,呕吐苦水、宿食,心烦易怒,舌红,苔薄或薄黄,脉弦。治法:疏肝和胃。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用法:加减:两胁胀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嗳气、吐宿食、心烦,加苏梗、栀子、刀豆壳、鸡内金、麦芽、神曲。
脾虚食积证:证候:脘腹痞胀,脘痛拒按,呕吐酸腐,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苔厚腻,脉濡或弱。治法:补脾健胃、消食导滞。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合保和丸。用法:加减:兼寒饮停胃,去连翘,加桂枝、良姜;兼寒湿气滞,去连翘,白术改苍术,加藿香、白豆蔻;舌苔黄腻,木香改藿香,加黄连、佩兰。
湿邪蕴结:证候:胃脘胀满痞塞,或胀痛,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大便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气滞血瘀。证候:胃脘胀满疼痛,牵及胸胁,嗳气频作,以食后、午后、夜间为甚,渐至疼痛加重,痛有定处,痛时拒按,甚者痛及后备,或便秘、便血。舌质暗,脉弦涩。
中焦虚寒:证候:脘腹隐痛,喜暖喜按,形怯神倦,食少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胃阴亏虚:证候: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脾阳亏虚证:证候:脘腹疼痛,喜得温熨,恶心呕吐,吐物无气味,倦怠乏力,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润,脉弱。治法:温补脾胃。主方: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用法:加减:兼肾阳虚,加熟附片;兼寒湿气滞,白术改苍术,加藿香、白豆蔻、厚朴;兼食滞,加神曲、莱菔子、山楂。
体针疗法:取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等为主穴,根据寒热虚实属性而配合其他有关穴位,补法或泻法。
耳针疗法:呕吐明显者,可选用胃、神门、脑、肝等穴。
一)辨证分型治疗
1、脾胃气虚:治法:健脾和胃,降气止呕。方药:旋复代赭石汤或橘皮竹茹汤加减。旋复代赭石汤重在健脾和胃、降逆化痰。主治脾胃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的胃脘痞满,嗳气呕吐,恶心呃逆。方中人参、甘草、大枣扶脾益胃;旋复花、代赭石降气镇逆;半夏、生姜温胃降逆,化痰散结;橘皮、竹茹协助降逆止呕;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如夹有胃热可重用竹茹清胃热、降胃气;如腹部胀痛明显可加积实消胀除痞,加白芍缓急止痛。
2、脾胃虚寒: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方药:理中丸加味。理中丸重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腹痛呕吐。方中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干姜温中祛寒。如呕吐清水不止者加吴茱萸温中降气而止呕吐;脘腹胀满明显者加砂仁、陈皮、半夏理气化湿降逆。
3、胃阴不足:治法:滋补胃阴,降逆止呕。方药:麦门冬汤或益胃汤加减。麦门冬汤和益胃汤重在滋养肺胃之阴,平降上逆之气。主治肺胃阴虚所致的呕逆咳喘,方中麦冬、玉竹、沙参滋养肺胃之阴;半夏降逆下气,理气化痰、党参、甘草、粳米补益脾胃。如阴伤过甚减半夏用量,加石斛、竹茹滋阴降逆;脘腹胀满明显者加砂仁、陈皮理气除胀。
4、饮食停滞: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方药:保和丸和大柴胡汤加减。保和丸重在消食化滞,大柴胡汤重在荡涤肠胃。二方合用主治食滞胃肠,脘腹痞硬作痛。方中神曲、莱菔子、山楂消谷、面、肉食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祛湿和胃;积易化热,故加连翘清热散结;柴胡、黄芩和解中焦;半夏、生姜降逆止呕,配合大黄、枳实加强荡滞降气之力;白芍缓急,配大黄、枳实驱腹中实痛。如素体虚弱,慎用大黄、枳实。如素体强壮,病程短者,亦可用催吐法。方选瓜蒂散,用淡豆鼓煎汤送服,主治食积上脘。方中瓜蒂味苦,其性涌泄;赤小豆味酸,两药相伍,酸苦涌泄;淡豆鼓轻清宣泄兼宣胸中邪气。三药合用,共成涌吐痰涎宿食之剂。
5、其他
5、肝气犯胃:治法:舒肝和胃,理气降逆。方药:柴胡舒肝散和金铃子散加减。柴胡舒肝散重在疏肝解郁,金铃子散重在理气止痛。主治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方中柴胡、枳壳疏肝导滞;芍药、甘草柔肝理脾;香附、陈皮、助疏肝理气之力;川芎、元胡、川楝子理气活血,解郁止痛;再加竹前、代赭石降逆止呕。如肝郁化火,咽干烦急,加玉竹、石斛、白薇,滋阴降火除烦。
6、胃热上涌: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吐。方药:玉女煎加减。玉女煎重在清胃火,滋胃阴;主治胃腑郁热,气机不畅。方中生石膏清胃腑之火,火邪驱除,正气伸张,气机调畅;知母、麦冬清肺胃之热,养肺胃之阴,气随阴存,以保脾胃升降有序,呕恶腹胀自消;牛膝既滋肾水又能引热下行。如呕吐剧烈可加竹茹清热止吐;如腹胀难忍可加枳壳、鸡内金理气消滞。
6、阴竭阳脱:治法:回阳救逆,护阴固阳。方药:大补元煎加减。大补元煎滋补元阴,如弱虚热明显,方中加生地滋补阴液,清热凉血;还可加知母、黄柏加强滋阴降火作用;如若阳气欲脱,加附子温补阳气,合方中人参回阳益气救脱。

西医治疗
  胃急性扩张患者病情危重,发展快,应根据病因和具体情况予及时处理。
  1.非手术治疗 胃急性扩张患者如未并发胃壁坏死或穿孔,均应首先采用非手术疗法。
  (1)禁食:在治疗期间应禁食,腹胀显著减轻、肠蠕动恢复后方可开始给予流质饮食。
  (2)胃肠减压:经胃管吸出胃内积液后,可先用温生理盐水洗胃,但量要少,以免造成胃穿孔;然后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应作详细的记录。当吸出量逐渐减少并变清时,可在饮水后夹住胃管2h,如无不适及饱胀感,可考虑拔除胃管,但一般应至少应保留36h。
  (3)改变体位:改变卧位姿势,以解除对十二指肠横部的压迫,促进胃内容物的引流。
  (4)支持治疗: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输血,有休克者予抗休克治疗。
  (5)促进胃张力和蠕动的恢复:可静脉滴注红霉素,口服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治疗,中医中药也有一定疗效,可经胃管注入大承气汤等中药治疗。
  2.手术疗法 对保守治疗不能奏效或胃壁已坏死穿孔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简单、有效为原则。手术可在胃前壁作一小切口,清除胃内容物,进行胃修补及胃造口。胃壁坏死常发生于贲门下及胃底贲门处。范围小的胃壁坏死可行内翻缝合;对较大片坏死的病例,修补或造瘘是徒劳无益的,宜采用近侧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术为妥。

治疗用药
促进胃张力和蠕动的恢复:可静脉滴注红霉素,口服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治疗,中医中药也有一定疗效,可经胃管注入大承气汤等中药治疗。

并发症

  胃的极度扩张,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并发低钾、低氯、低钠血症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有效循环血容量的锐减和门脉系统压力的增高,可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功能障碍,以致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此为胃扩张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

饮食与护理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忌吃


护理
  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发生 从以上发病机理分析,发生本症的重要原因为迷走神经切断及胃部分切除,精神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可诱发本症,因此,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应全面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并发消化道出血者,手术前后应及时纠正贫血。为预防其发生,应消除病人对病情的紧张顾虑,必要时术前行胃肠减压,及早促进肠蠕动恢复,多能避免发生。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时,辅加幽门成形术,对预防本症有帮助。

注意事项

预防

  暂时禁食,放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平衡失调。低血钾常因血浓缩而被掩盖,应予注意。病情好转24小时后,可于胃管内注入少量液体,如无潴留,即可开始少量进食。如无好转则应手术。过度饱餐所致者,胃管难以吸出胃内容物残渣或有十二指肠梗阻及已产生并发症者亦应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以简单有效为原则,如单纯胃切开减压、胃修补及胃造瘘术等。胃壁坏死常发生于贲门下及胃底近责门处,由于坏死区周围炎症水肿及组织菲薄,局部组织移动性较差,对较大片坏死的病例,修补或造瘘是徒劳无益的,宜采用近侧胃部分切除加胃食管吻合术为妥。

相关医院

Hospital

深圳龙城医院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5132号

电话:0755-28906060

1104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东园路30号

电话:0755-23379379

58028

罗湖区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一路智丰大厦

电话:暂无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