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腹股沟疝 > 腹股沟疝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普通外科

疾病简介

腹股沟疝是腹部或骨盆内容物通过扩张的内环或变得薄弱的腹股沟管后壁向腹股沟管内或向腹股沟皮下环外凸起,从而引起腹股沟区域可见或可触及的凸起状包块,一般可随体位变化而引起包块大小改变,例如站立位明显,平卧位休息后消失。一般可分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两个常见类型。根据传统定义,股疝不属于腹股沟疝,但由于部位接近,治疗方法类似,并且与斜疝、直疝同样经过肌耻骨孔,所以临床上也常将其纳入腹股沟疝。我国民间将这类疾病俗称“小肠气”,中医又称为“狐疝”。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腹股沟疝修补也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

病因

产生腹股沟疝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与病人性别、年龄、家族史有关。总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人类的直立,由于腹膜前方主要依靠腹横筋膜抵抗腹腔内的压力,缺乏肌肉的支持,当薄弱的腹横筋膜不能承受腹内压力时,便发生了腹股沟疝。

2、先天因素:如鞘状突未闭、腹股沟管发育不良(长度较短,斜度不足)等情况。在遗传基因上虽无确切的证据,但相关研究表明:有腹股沟疝者的后代发病率可增加数倍之多。

3、后天因素:腹压增高,例如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便秘、腹水等,机体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不良,如慢性肝病、腹腔积液、肾病等及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细胞外基质)胶原代谢或其成分改变;还与长期吸烟、腹股沟区创伤及下腹部手术史等有关。

症状

腹股沟疝的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的突出肿块,肿块增大可进入阴囊,常伴有坠胀不适,偶有疼痛。肿块多于行走活动、站立时出现,会引起活动不便,咳嗽、便秘、剧烈运动时加重,平卧休息时或用手托起可使肿块向腹腔内回纳而消失。如果包块不能回纳同时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时,则为嵌顿性疝,如果嵌顿内容物为肠管,不及时处理,终将发展为绞窄性疝,出现肠坏死、穿孔、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检查

腹股沟疝的检查主要依靠常规体检,诊断不明确时可辅助B超、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确诊。

诊断与鉴别

典型的腹股沟疝可根据病史、症状和查体明确。

鉴别诊断:腹股沟区存在肿物时常需要鉴别的疾病有:

1、肿大的淋巴结

2、软组织肿瘤,例如脂肪瘤、皮脂腺囊肿、表皮样囊肿等

3、隐睾

4、子宫圆韧带囊肿

5、动(静)脉瘤等。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岁以下的婴儿随着腹肌的增强,腹股沟疝有自愈的可能,可以暂不手术。此外,因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合并症手术风险较高,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择疝气带或疝气裤压迫的保守治疗方法。

二、手术治疗:

目前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才能获得痊愈。故一般建议患者一经确诊,应择期手术治疗。相关证据表明,目前对于成人腹股沟疝尚无所谓的“金标准术式”。常见手术方式有有张力的自体组织修补术及无张力的开放及腹腔镜修补术,因有张力的自体组织修补术术后复发率高,故目前临床常规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病情、病人的经济情况和医生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加以选择。

并发症

腹股沟疝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

1、切口感染

2、术区慢性疼痛

3、补片感染

4、皮下或腹膜外血肿、血清肿

5、缺血性睾丸炎、睾丸萎缩

6、疝复发

7、尿潴留等。

饮食与护理

术后一般可正常饮食,短期内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等原发疾病。

预防

体育锻炼增强腹壁支持力,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避免提扛重物,平衡饮食预防便秘,保持小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