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痛经 > 痛经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妇科

疾病简介

中医认为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跟肾的关系最密切,其次是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等脏器。

病因

中医认为 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时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引起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风除湿,温经活血,祛瘀止痛。而西医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症状

1.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要症状。虚症喜暖喜按,实证喜拒按,虚症居多,故大部分患者都蜷缩按住小腹部。

2.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3.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休克。 

4.妇科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检查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按压反应点来检查西医检查反复盆腔炎症发作史,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放置宫腔节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于继发性痛经之诊断。通过双合诊及三合诊,可发现一些导致痛经之病因,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盆腔炎块等,肛诊扪得子宫骶骨韧带结节状增厚,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尤为重要。其他检查:如血沉,白带细菌培养,B超盆腔扫描,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刮宫,最后应用宫腔镜,腹腔镜检查可及早明确痛经之发病原因,宫腔镜检查可发现刮宫时遗漏的细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溃疡等,而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可在诊刮之后进行。

诊断与鉴别

根据月经期下腹坠痛,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即可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相鉴别。

1.子宫内膜异位症

(1)症状:痛经、不孕。

(2)妇科检查及辅助检查:盆腔检查发现内异症病灶;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盆腔CT及及MRI)发现内异症病灶,血清CA125水平轻、中度升高。

(3)腹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内异症的通用方法。在腹腔镜下见到大体病理所述典型病灶或对可疑病变进行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子宫腺肌病

①症状:痛经;月经异常(可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不规则出血);

②妇科及辅助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影像学检查(盆腔B超)、血清CA125等提示。

治疗

痛经在女性中是常见的症状,未婚前痛经待年长后特别是婚后生育过后,痛经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个别情况除外。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影响生活者应当予以治疗。

1.   中医治疗效果好,还没有副作用(1)中医针刺:选取足三里,天枢,气海等穴位针刺,并配合用电针治疗仪;

(2)红外线照射小腹部;              

(3)艾灸,取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气海等穴位,以皮肤发红,微微出汗效果最佳。   

(4)中药方剂,具体需找专业医师,这里就不介绍了。             

 (5)推拿、穴位点按。

2.西医药物治疗

(1)对于无生育要求由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曼月乐环为首选。

(2)口服避孕药  适用于要求避孕的痛经妇女,有效率达90%以上(不建议使用,副作用大于实际作用)。

(3)非处方药  对乙烯氨基酚、对乙烯氨基酚加帕马溴、乙烯水杨酸(阿司匹林)。

并发症

可以导致月经失调、不孕、子宫增大、月经量增多等。还可能伴有性交痛。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常用的中成药是艾附暖宫丸。

饮食与护理

平常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另外一定注意月经期不要同房和洗澡,避免接触冷水和洗冷水脚,。可以试试红糖水,红糖性温,如果是姜红糖水效果更佳。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脉“通则不痛”。

预防

1,经期前后饮用红糖、大枣、枸杞泡的水,当然加姜效果更好,达到“荣则不痛”的目的。

2.保暖,避免受风、寒、湿的侵袭。

3.经期尽量少接触或者不接触冷饮及寒、凉性或生冷食物,经期禁游泳、盆浴、冷水浴。

4.保持阴道清洁,经期卫生。       

5..调畅情志愉悦,保持精神舒畅,情绪对女性至关重要,女性的疾病大部分都与肝有关。

6.如出现剧烈性痛经,甚至昏厥,应先保暖,掐人中等舒醒后再予解痉止痛 等。 

7.练习八段锦、五禽戏、太极、瑜珈等运动使肌肉及神经放松,增强体制。

8.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患有妇科疾病,要积极治疗,以免贻误疾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