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妇科、中医妇产科
疾病简介
子宫畸形(uterine malformation),又称子宫发育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疾患,也是生殖器官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有些子宫畸形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月经、性生活、妊娠、分娩等亦均无异常表现,以至终身不被发现,或于体检时偶被发现。
病因
在女性生殖器官形成、分化过程中,由于某些内源性因素(如生殖细胞染色体不分离、嵌合体、核型异常等),或外源性因素(如性激素药物的使用等)影响,原始性腺的分化、发育、内生殖器始基的融合、管道腔化和发育可能发生改变,导致各种发育异常,而副中肾管衍生物发育不全所致异常,就会发生子宫和输卵管发育异常,如无子宫、无阴道、始基子宫、子宫发育不良、单角子宫等,而副中肾管衍生物融合障碍,则会导致双子宫、双角子宫、鞍状子宫和纵隔子宫等发育异常。
症状
有些子宫畸形患者可无任何自觉症状,月经、性生活、妊娠、分娩等亦均无异常表现,以至终身不被发现,或于体检时偶被发现。但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生殖系统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到性成熟时,婚后、或孕期、产时,因出现症状才被发现。主要症状有:1、月经异常:先天性无子宫或始基子宫患者无月经。幼稚型子宫患者可无月经,亦可有月经过少、迟发、痛经、经期不规则等表现;双子宫、双角子宫患者常可出现月经量过多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2、不孕:无子宫、始基子宫、幼稚型子宫等子宫发育不良者,常为不孕主要原因之一。3、病理妊娠:发育异常之子宫于妊娠后往往引起流产,早产或胎位异常。偶可发生妊娠期自发性子宫破裂。残角子宫如输卵管通畅,则孕卵可着床于残角子宫内,但由于其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常于孕期破裂,症状同宫外孕。
检查
如患者有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难产等病史,应首先想到子宫畸形的可能,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用探针探测宫腔大小、方向,或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以明确诊断。生殖器官畸形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或下消化道畸形,必要时可作静脉肾盂造影或钡灌肠检查。当发现泌尿道或下消化道畸形时,亦需详细检查有无生殖器官畸形,包括子宫畸形在内。
诊断与鉴别
诊断如患者有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难产等病史,应首先想到子宫畸形的可能,进一步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妇科检查。必要时,用探针探测宫腔大小、方向,或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以明确诊断。生殖器官畸形常合并泌尿系统畸形或下消化道畸形,必要时可作静脉肾盂造影或钡灌肠检查。当发现泌尿道或下消化道畸形时,亦需详细检查有无生殖器官畸形,包括子宫畸形在内。鉴别诊断 应与子宫脱垂相鉴别,子宫脱垂偶可见于出生后各时期,常与脊椎裂并存,多合并有盆底肌肉发育不良。
治疗
中药治疗 八宝坤顺丸、大黄唐虫丸。温肾助阳方药如桂附地黄汤,每月六至十二剂,于月经期及经后服用。 针灸治疗 取关元、石门、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天枢、中极等穴。用补法,隔两日一次。 耳针可取子宫、卵巢、内分泌、肾上腺等穴,也可埋针。
西医治疗
(一)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良先天性无子宫(congenital absence of uterus):因双侧副中肾管形成子宫段未融合,退化。常合并无阴道。始基子宫(primordial uterus):始基子宫为双侧副中肾管融合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极小,多数无宫腔或为一个实性肌性子宫,偶可见始基子宫有宫腔和内膜。幼稚子宫(infantile uterus):为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形成子宫后停止发育所致,子宫体较小,可有宫腔和内膜。 始基子宫临床表现先天性无子宫或实体性始基子宫无症状,但青春期后无月经来潮,检查时才能发现。具有宫腔和内膜的始基子宫若有宫腔闭锁或无阴道,可因经血潴留或倒流出现周期性腹痛。幼稚子宫月经稀少,检查时可见子宫体小,相对宫颈较长。治疗无子宫/实体性始基子宫可不予处理,始基子宫有周期性腹痛或宫腔积血者需要手术切除始基子宫,幼稚子宫主张雌激素加孕激素序贯周期治疗。(二)单角子宫与残角子宫单角子宫(unicornous uterus):仅一侧副中肾管正常发育形成单角子宫,另一侧副中肾管完全未发育或为形成管道,未发育侧卵巢、输卵管和肾脏往往同时却如。 单角子宫残角子宫: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缺陷,形成残角子宫,残角子宫侧有正常的卵巢及输卵管,常伴有同侧泌尿系器官发育异常。 单角子宫及残角子宫常与单角子宫同时存在,约占65%,一侧副中肾管发育为单角子宫,另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缺陷,形成残角子宫,根据残角子宫与单角子宫的解剖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I型残角子宫有宫腔,并与单角子宫宫腔相通;II型残角子宫有宫腔,但与单角子宫宫腔不相通;III型残角子宫为实体残角子宫,仅以纤维带相连于单角子宫。临床表现:单角子宫无症状。残角子宫若有内膜功能,且宫腔与单角宫腔不相通者,往往因经血倒流或宫腔积血出现痛经,也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查可见单角子宫偏小,偏离中线。伴有残角子宫者可在子宫另一侧触及小硬块,若残角子宫宫腔积血时可扪及肿块,并有触痛。治疗单角子宫无需处理,但孕期需要加强监护,防止子宫体扭转等。残角子宫根据其不同类型有不同处理,若为I型残角子宫,无症状也可不予处理,II型残角子宫常会有痛经等症状,需要手术切除宫体,手术时需要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避免输卵管妊娠发生,III型残角子宫无症状,无需处理。(三)双子宫双子宫(didelphic uterus)为两侧副中肾管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个单角子宫和两个宫颈,两个宫颈可分开或相连,宫颈间也可有交通管,也可为一侧宫颈发育不良、缺如,双子宫可伴有阴道纵隔或斜隔。临床表现:患者多无症状,症状多与阴道异常有关,如:伴有阴道纵隔者可有性生活不适,伴有阴道无孔斜隔者可出现痛经,伴阴道有孔斜隔者月经后阴道持续少量流血,为陈旧性且淋漓不尽,或为褐色分泌物。治疗:一般双子宫无需处理,伴有阴道纵隔或斜隔时,需要行阴道隔切除手术。(四)双角子宫双角子宫(bicornuate uterus)是双侧副中肾管融合不良所致,分为完全性双角子宫(从宫颈内口处分开),不全性双角子宫(宫颈内口以上处分开)。临床表现:多无临床症状,检查时可扪及宫底部有凹陷,超声检查、磁共振等有助于诊断。治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双角子宫有反复性流产时,可考虑行子宫矫形术。(五)纵隔子宫纵隔子宫为双侧副中肾管融合后,纵隔吸收受阻所致,临床可分为:完全纵隔子宫(纵隔由宫底至宫颈内口之下)和不全纵隔(纵隔终止于宫颈内口之上)。多无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纵隔子宫可导致不孕,其流产发生率为26-94%,妊娠结局不良。当纵隔子宫影响生育时,行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六)弓形子宫弓形子宫为宫底部发育不良,宫底中间凹陷,宫壁略凸向宫腔。弓形子宫:多无临床症状。查体可扪及宫底部凹陷。一般不需要处理,若出现反复性流产时,可行子宫矫形术。
治疗用药
并发症
可引起闭经、痛经、不孕或习惯性流产。
饮食与护理
1、子宫发育异常食疗方: 当归生姜羊肉汤:生姜60克,羊瘦肉1公斤切块首先放入油锅内略炒片刻,倒入羊肉块一起炒,炒到血水干后加入适量水,放入当归100克(用纱布包好),适量食盐调味,用小火焖煮至熟,分数次食用。有温中补血,调经祛风作用。 2.子宫发育异常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在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一些肉食类食物 2、子宫发育异常如何饮食?豆类、瘦肉、鸡蛋等。平时还应多食一些猪肝、蔬菜和水果。如果食欲不好,厌油腻,可用桂圆、
忌吃
护理
暂无资料。
注意事项
预防
预防 怀孕时、小儿发育时应注意避免接触对发育有害的物质。小儿应及时进行生殖器发育异常的检查。排除或及早发现异常。 子宫发育异常的病人,因缺乏典型症状,常不易早期发现。因此,对原发性闭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性下腹痛、习惯性流产、不孕、多次产胎位均异常或胎盘滞留等病人,应想到有子宫发育异常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