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妇科、肿瘤外科
疾病简介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是导致死亡的三大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发病率在各地区有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
病因
子宫内膜癌的原因迄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子宫内膜癌根据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特点可分为:
1、雌激素依赖型(I型):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黏液腺癌;其发生可能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发生子宫内膜生增,继而癌变;
2、非雌激素依赖型(II型),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
3、大约10%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有关,如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基因突变引起的,与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
症状
极早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普查或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表现为:
(1)出血:不规则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常为少量至中等量的出血。在年轻女性或围绝经期妇女常误认为是月经不调而被忽视。在绝经后女性多表现为持续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有些患者仅表现为绝经后少量阴道血性分泌物。晚期患者在出血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组织。
(2)阴道排液: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在早期可表现为稀薄的白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性白带,如果合并感染或癌灶坏死,可有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有时阴道排液中可伴有组织样物。
(3)疼痛:癌灶和其引发的出血或感染可刺激子宫收缩,引起阵发性下腹痛。绝经后女性由于宫颈管狭窄导致宫腔分泌物引流不畅,继发感染导致宫腔积脓,患者可出现严重下腹痛伴发热。肿瘤晚期时癌组织浸润穿透子宫全层,或侵犯子宫旁结缔组织、宫颈旁韧带、膀胱、肠管或浸润压迫盆壁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疼痛,可同时伴腰骶痛或向同侧下肢放射。
(4)腹部包块:早期内膜癌一般不能触及腹部包块。如内膜癌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或晚期发生宫腔积脓、转移到盆腹腔形成巨大包块(如卵巢转移时)时可能在腹部触及包块,一般为实性,活动度欠佳,有时有触痛。
(5)其他:肿瘤晚期病灶浸润压迫髂血管可引起同侧下肢水肿疼痛;病灶浸润压迫输尿管引起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甚至导致肾萎缩;持续出血可导致继发贫血;长期肿瘤消耗可导致消瘦、发热、恶病质等全身衰竭表现。
检查
1、彩超检查彩超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有无回声不均或宫腔内赘生物,有无肌层浸润及其程度等,其诊断符合率达80%以上。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肥胖者甚多,因此经阴道超声比经腹部超声更具优势。由于彩超检查方便及无创,因此成为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规的检查,也是初步筛查的方法。
2、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不仅可以明确是否为癌,子宫内膜癌是否累及宫颈管,还可鉴别子宫内膜癌和子宫颈腺癌,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对于围绝经期阴道大量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的患者,分段诊刮还可以起到止血的作用。分段诊刮的标本需要分别标记送病理学检查,以便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
3、宫腔镜检查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癌灶存在,癌灶部位、大小、病变范围,及宫颈管有否受累等;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取材活检,有助于发现较小的或较早期的病变,减少了对子宫内膜癌的漏诊率。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准确率接近100%。
4、细胞学检查可通过宫腔刷、宫腔吸引涂片等方法获取子宫内膜标本,诊断子宫内膜癌,但其阳性率低,不推荐常规应用。
5、磁共振成像(MRI)MRI可较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病灶大小、范围,肌层浸润以及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从而较准确估计肿瘤分期。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略低于MRI,因此在具有条件的医院,应用MRI术前评估者较多。
6、肿瘤标志物CA125在早期内膜癌患者中一般无升高,有子宫外转移者,CA125可明显升高,并可作为该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诊断与鉴别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癌。确诊内膜癌的依据是组织病理学检查。
1.病史和临床表现:对于绝经后阴道出血、围绝经期异常出血或排液的患者,必须首先排除内膜癌和宫颈癌后才能按照良性疾病处理。对具有如下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应高度重视:有子宫内膜癌发病高危因素者,如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的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育,绝经延迟者;有长期应用雌激素、他莫西芬或有其他雌激素增高的疾病史者;有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
2、关检查:结合彩超、宫腔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及MRI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后出血或围绝经期出血,因此需与其他引起阴道出血的疾病相鉴别: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功血以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为特点,应行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排除内膜癌变方可对症治疗。对于存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的年轻女性,特别是合并不孕、月经稀发或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亦应谨慎,如B超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亦应行分段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
2、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女性,表现为血性白带。查体阴道黏膜萎缩变薄,充血,有出血点,伴炎性分泌物,对症治疗后可好转。需先行B超排除内膜病变、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后方可按老年性阴道炎处理。
3、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合并宫腔积脓:常表现为阴道排出脓液、血性或脓血性排液,患者可有发热,子宫多增大变软,有压痛。扩张宫口后有脓液流出,分段诊刮仅见炎性浸润组织。对于老年女性,宫腔积脓常与子宫颈管癌或子宫内膜癌并存,鉴别时必须注意。
4、子宫内膜息肉或黏膜下子宫肌瘤: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出血同时伴有阴道排液或血性分泌物,临床表现与内膜癌十分相似。可行B超,宫腔镜检查及息肉或肌瘤切除以及分段诊刮确诊并治疗。
5、宫颈管癌、子宫肉瘤及输卵管癌:与内膜癌一样,同样表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宫颈管腺癌可有宫颈管增粗、变硬呈桶状,可通过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子宫肉瘤有子宫短期内增大,变软,查体触及子宫包块,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有助诊断。输卵管癌以阵发性阴道排液、阴道出血、腹痛为主要症状,查体可触及附件区包块,B超或腹腔镜检查有助确诊。
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和组织学类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因内膜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对放射治疗不甚敏感,故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他尚有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照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晚期患者采用手术、放疗与化疗综合治疗。
1、手术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目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相关,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仅通过规范的手术即得以治愈,但对经手术-病理分期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术后需要给予一定的辅助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年纪较大,且有较多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对于具体患者需要详细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2、放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的方法之一。单纯放疗仅适用有手术禁忌症或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包括腔内及体外照射。放疗联合手术及化疗是I期高危和II期内膜癌最主要的术后辅助治疗,可降低局部复发,改善无瘤生存期。
3、化疗为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化疗很少单独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多用于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如浆液性、透明细胞癌等;或是复发病例;或是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如G3,ER/PR阴性者。常用化疗药物有铂类、紫杉醇以及阿霉素类药物,如多柔比星等。目前多采用联合化疗,化疗方案有AP、TP、TAP等。
4、激素治疗适应证:晚期或复发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保守性手术联合大剂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有血栓病史;糖尿病患者;精神抑郁者;对孕激素过敏者;脑膜瘤患者。孕激素以高效、大剂量、长期应用为宜,至少应用12周以上方可评定疗效。常用药物:醋酸甲羟孕酮、已酸孕酮。
并发症
1、宫腔镜检查和分段诊刮均有发生出血、感染、子宫穿孔、宫颈裂伤、人流综合反应等并发症,宫腔镜检查尚有发生水中毒等风险。
2、手术并发症:出血、感染、切口愈合不良。
饮食与护理
改变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尽量减少含有雌激素食物的摄入。
预防
1、对绝经后出血,更年期月经紊乱应注意排除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对年轻妇女月经紊乱治疗无效者,亦应及时做B超检查和子宫内膜检查。重视子宫内膜癌的癌前病变,对已证实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者,根据患者情况宜行全子宫切除术,有生育要求者应及时给予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并监测病情变化。
2、严格掌握激素替代治疗的适应证,并合理使用,对更年期及绝经后妇女更应慎用。对有子宫的妇女,在应用雌激素的同时宜适当应用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并严密监测。
3对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肥胖、不孕、绝经延迟、长期应用雌激素及他莫昔芬等,应密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