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妇科、中医妇产科
疾病简介
潮热是指发病按时而至,一日一次,按时而发,按时而止,如潮水按时来潮一样,故称为潮热。多为午后潮热,系阴虚、湿热、胃肠实热而引起。
病因
潮热的病因大概有三:因体内阴液不足的,每于入夜即发热盗汗,叫“阴虚潮热”;因阳气受湿邪所遏制的,可见午后发热,叫“湿温潮热”;因热邪下结于肠,亦可于每天午后发热,称为阳明“日晡潮热”。此外,温病传至营分或血分阶段,身热往往在午后逐渐升高,这种热型不称潮热,而叫热入营分或热入血分。
症状
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一般多在下午出现)。这种突然发热的感觉会从躯干传递到脸部,令人不快。有的妇女满脸通红,也有人感到心跳加快,感觉焦虑。这样的情况可能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因人而异。潮热来临时,人的体温并没有变化,真正升温的是皮肤,有的更年期女性皮肤温度甚至会升高3.9℃,不过一般来说只升高约0.6至2.2℃。通常,潮热感会持续30秒至5分钟。
检查
雌激素 ,血压 ,体温测量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血液电解质检查, 心电图。
诊断与鉴别
在潮热过程中,雌激素含量波动和脑下垂体产生的激素导致下丘脑出现混乱。下丘脑是大脑中控制血压、血液流动和电解质平衡以及体温的区域。这一区域在保持人体有效运转时,能从人体的所有部分得到信息。如果它感觉有问题,会迅速采取行动,调整心率和经过皮肤的血流量等。在热感到来前,下丘脑得到皮肤过热的错误信息,因此它试图让人平静下来。它会促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皮肤中的血管扩张,以便让更多的血液流通。如此一来,人体就会散发热量,汗腺也会超速运转。满脸通红的效果就由血管扩张引起。
治疗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潮热出汗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气亏虚为主,五脏俱不足,从而造成人体调节机能下降,阴阳失衡。肾藏精,主人体生长发育,肾阴肾阳乃人体元阴元阳,肾气是先天之本。妇女更年期后,由于其内在的生理规律,肾气已衰,肾阴肾阳俱不足。肾阴亏损时,阴不维阳,虚火内扰,津液不能内守,外泄为汗;肾阳亏损,气不卫外,开合失司,腠理不固,津液亦可外泄。同时,汗为心之液,肾阴不足可造成心火偏亢,迫液外出而发为汗;肝主疏泄,肾水不足,肝木失养,肝阳偏亢,疏泄不利亦可造成水液正常通道堵塞而汗发于体表;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气不足,清浊不分,湿邪积聚,外泄为汗。所以,更年期潮热出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理过程,不仅仅与个别脏器有关,而是多个脏器协调不利所致。因此治疗上就不能以调节单一脏腑为主,而应兼顾五脏,整体调节。 引火汤方中以生、熟地黄滋阴补肝肾,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生津退热,是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茯苓配山药健脾渗湿,配熟地滋肾降浊;牡丹皮配山茱萸养肝凉肝;用少量肉桂,引火归源,并起到阳中求阴的作用,正如《景岳全书·新方八略·补略》所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生龙骨、生牡蛎收敛浮阳,镇静安神;桑叶、菊花养肝清热;当归补血养肝;浮小麦、麻黄根止汗,浮小麦又能养心气、益心阴、安神。诸药合用,具有滋阴补肾、养肝止汗、收敛浮阳、引火归源的作用。西医治疗 潮热症状一般在更年期妇女身上持续两年,目前通过医生的帮助,采用补充雌激素的办法可以改善症状。治疗用药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治疗周期:3-6个月治愈率:60-70%常用药品: 安乐片 更年安片
并发症
并发盗汗,颧红,干咳少痰,头晕耳鸣。
饮食与护理
宜食清凉、养阴生津类蔬菜水果,如西瓜、梨、芦柑、橙、苹果、柿子、丝瓜、百合、西红柿、鲜藕、银耳、莲子、甲鱼等,忌食辛辣刺激、动炎之品,可吃黄豆来促进荷尔蒙的分泌。若有脸潮红、胸闷的症状出现时,也可服中成药,有助于疏肝、补血、健脾胃镇静解痉及调节更年期月经失调的功用。此时亦可服用当归,也有养血补血及润肠的功效。忌吃护理 避免烟酒:酒精和尼古丁会对身体带来一些刺激,造成女性体内血压和精神发生一些异常现象,所以女性更年期不宜吸烟喝酒。注意事项
预防
①寻找诱因: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更年期女性出现潮热的症状也是不同的,所以导致潮热现象的诱因也是不同的。更年期妇女日常应注意自己的一切活动、饮食、环境和情绪等方面变化,必要时也可记日记。有些妇女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诱发潮热的行为模式。因此,也就找到对症克服潮热出现的方法。②衣服调剂:不少更年期女性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公开场合的时候感到潮热现象,而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更年期妇女不妨穿一两层衣服,以便在潮热发作时随时增减。③更年期女性可以穿一些比较舒适的衣服,如绵、毛料等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