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肺蛔虫病 > 肺蛔虫病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呼吸内科

疾病简介

主要是由蛔蚴移行、成虫异位寄生及虫卵肺部沉积所引起的呼吸道病变,占异位蛔虫病的第2位(第1位是胆道蛔虫病)。

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人对蛔虫普遍易感。虫卵经口进入体内,因此有生食蔬菜、瓜果习惯者容易被感染。 二、发病机制人误吞感染期蛔虫卵后,在小肠孵化,蛔蚴破壳而出,通过3个途径而到达肺:①经小肠黏膜、微血管、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肺动脉至肺;②经小肠黏膜淋巴管、胸导管、左心到肺;③蛔蚴穿过小肠壁进入腹腔,然后再经肝、膈肌、胸腔而入肺。蛔蚴在肺脏移行时可损伤肺毛细血管及肺泡引起点状出血、肺泡、细支气管炎和嗜酸粒细胞浸润、黏液分泌物增加或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一次大量感染时可有出血性肺炎及肺小叶栓塞。成虫偶亦可经肝入胸腔至肺,也可穿入静脉系统经右心至肺,亦可经咽部、气管、支气管至肺,引起肺脓肿、肺栓塞或窒息。雌虫侵入后可在肺局部产卵,引起嗜酸性脓肿、肉芽肿及假结核结节。

症状

主要有畏寒、发热、胸闷、咽痒、干咳、荨麻疹,少部分患者可有哮喘、呼吸困难、痰中带血、胸痛、头痛、抽搐、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症状。体征常缺如或有两肺散在干湿啰音,有中毒性脑病者可有瞳孔改变、巴氏征、克氏征阳性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在急性大量感染蛔蚴早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一般可达20%~70%,痰中或可找到蛔蚴或虫卵。X线胸片示肺内有散在、点状、絮状或小片状边缘模糊阴影。

检查

实验室检查在急性大量感染蛔蚴早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一般可达20%~70%。痰中或可找到蛔蚴或虫卵。  X线胸片示肺内有散在、点状、絮状或小片状边缘模糊阴影。

诊断与鉴别

一、检查  实验室检查在急性大量感染蛔蚴早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一般可达20%~70%。痰中或可找到蛔蚴或虫卵。  X线胸片示肺内有散在、点状、絮状或小片状边缘模糊阴影。 二、鉴别 肺蛔虫病的肺部损害应注意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相鉴别。

治疗

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45克,川椒8克,细辛3.5克,肉桂5克,干姜5克,附子5克,黄连6克黄柏7克,人参8克,当归7克,甘草4克。 艾灸疗法 神阙,百虫窝。 方法:①艾条悬炙每穴每次灸治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艾炷无颜痕炙每穴每次灸治5~7壮,每日灸治1次,7次为1个疗程。 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脾、胃肠、肝、胆囊、淋巴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反射区分别按摩3分钟,每日2次。 脐部敷药疗法 1、使君子20克.上药研末,调拌浓茶,外敷贴脐部.本方主治小儿虫积. 2、大葱白3根,蜂蜜lo克。共捣如泥,敷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本方主治虫积。 3、山胡椒3克,鲜苦楝根皮27克,蘸白、鸡蛋清各适量。将山胡椒,鲜苦楝根皮和葱白共捣烂,用鸡蛋清调和均匀,再用茶油煎成药饼,敷于患者肚脐上,冷则再煎再敷.本方适用于胆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可缓解疼痛。使君子散: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炒熟后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天剂量为年龄+1=服用克数,总量不超过10克,早晨空腹时1次服完,再隔2小时服泻药,连服2天,停药7天,再服3天。本方具有杀虫消积的作用,适用于蛔虫病。 百部根散:百部根适量.先将百部根炒熟后研成粉末,装瓶备用.剂量为每岁1克,每日1次,最大剂量不超过8克,服法同使君子散。同使君子散.

西医治疗
除对发热、咳嗽、咯血、哮喘等症状明显者予对症治疗外,主要的治疗还是药物驱蛔。 1. 哌嗪(驱蛔灵) 是常用的驱蛔药,能阻断虫体神经肌肉间的连接,使虫体麻醉失去吸附能力。剂量:儿童每天75~150mg/kg,一天量不超过3g,顿服,连服2天。成人每天不超过4g,睡前顿服,连服2天,严重感染者可延长至3~4天,一般排出率在90%以上,不良反应轻微,偶有头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停药可消失。 2.噻嘧啶 广谱驱虫剂。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对蛔虫的神经肌肉产生阻断作用,能麻痹虫体使其随肠蠕动排出体外。成人每天剂量为1.2~1.5g,晚上顿服,疗效可达95%。不良反应轻,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及头昏、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服药后1h左右出现,3~4h消失。孕妇、幼儿及肝功能不良者不宜服用。 3.阿苯达唑 是目前常用的驱线虫药,驱蛔虫时疗效与剂量有关,而与剂型无关,成人顿服300mg时蛔虫卵转阴率为88.8%,顿服400mg时虫卵转阴率为100%,成人与2岁以上儿童均400mg(2片)顿服。约有6%~15%患者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约2%有口吐蛔虫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1岁以下儿童及肝功能不良者禁用。

治疗用药
史克肠虫清、 安乐士、 盐酸左旋咪唑糖浆、 磷酸哌嗪宝塔糖。

并发症

合并肺脓肿、肺栓塞。

饮食与护理

方1 瓜仁丸  组成:黑生丝瓜子适量。  用法: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时作时止,不思饮食,面黄肌瘦,鼻孔作痒,面有虫斑。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2 菜椒散  组成: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腹痛,胃脘嘈杂,恶心呕吐,面黄肌瘦。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l  方3 桃叶汁饮  组成:鲜桃叶60片。  用法: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小儿脐周腹痛,鼻孔作痒,饮食欠佳,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  来源:民间验方。  方4 胡椒绿豆散  组成:胡椒、绿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功效:安蛔止痛。  主治:蛔虫病,突然发生胃脘及右胁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虫吐出,平时脐周腹痛时作,面黄肌瘦,鼻孔时痒。  来源:民间验方。  方5 香榧子丸  组成:香榧150克。  用法:将香榧炒熟,清晨空腹细嚼咽下。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面黄肌瘦。  来源:民间验方。  方6 梅椒煎子  组成:花椒10克,乌梅15克。  用法:上二味水煎。每日1剂两煎,分次服。  功效:安驱蛔虫。  主治:蛔虫病,脐周疼痛,鼻孔作痒,睡中蚧齿流涎,面黄肌瘦,或突然胃脘及右胁部疼痛较剧,恶心呕吐,辗转不安。  附注:乌梅能使胆囊收缩,可促使蛔虫从胆道内排出。  来源:韩冰.中国分科食疗大全.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32  方7 芝麻葱梅煎  组成:芝麻秸250克,葱白50克,乌梅30克。  用法:上三味水煎空腹服,每日1剂两煎,连用3天。  功效:安蛔驱蛔。  主治:蛔虫病,脐周时常作痛,鼻孔作痒,睡中龄齿,饮食不佳,面黄肌瘦,恶心呕吐。  服药期间饮食:  服驱药时,注意配合泻药同时服用,以促使虫体迅速排出体外;空腹服药,还可使药力充分作用虫体,特别是有副作用的药物,宜在临睡前服用。  服用驱虫药后应多喝水,多吃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因为水和植物纤维能增强肠蠕动,促进排便,及时把被药物杀死的虫体同粪便一同排出。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有谷类、坚果,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韭菜、菠菜等。

忌吃


护理
平时注意饮食卫生,还有喝奶粉和牛初乳等增强免疫力,因为牛初乳是给宝宝补充免疫力的,它里面含有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免疫球蛋白(IGG),能够与病塬微生物及毒素等抗塬结合,形成抗体,同时促进哺乳动物新生幼仔自身免疫系统发育成熟,保护其免受病塬侵袭。 但建议最好为孩子补充儿童配方的牛初乳比如生命阳光牛初乳不错。一、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饮食 专家建议,婴儿出生后的头半年里只喂母乳,之后在添加辅食的同时,继续喂母乳直到一岁。母亲的乳汁不论多少,只要是母乳就好。 二、维生素、矿物质 宝宝的健康生长离不开维生素和矿物质,但除了维生素D和维生素K以外,我们的身体并不生成其他营养素,那么其他的营养物质则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叁、锻炼不可少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加食欲、帮助休息,这些都是提高免疫功能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给宝宝做运动要适当,强度不能太大,每天保证至少花半小时就可以了。 四、充分休息 充分休息能使宝宝的身体做好准备,应对任何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身体能够通过休息恢复活力,从而减轻了免疫系统的负担。 五、免疫接种帮助宝宝抵抗疾病 六、补充免疫物质。

注意事项

预防

1、加强粪便管理,禁止随地大小便,消除传染源。 2、养 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生吃的水果或蔬菜要用清水冲洗干净。要教育小儿不要在地上玩耍,不要吮手指,,以免蛔虫卵在手上吃到肚里,引起蛔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