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慢性鼻窦炎 > 慢性鼻窦炎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综合五官科、耳鼻喉科

疾病简介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是鼻窦及鼻腔粘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病程超过12周,常见于急性鼻窦炎反复未彻底控制所导致,常常双侧鼻窦发病,也可单侧鼻窦发病。

病因

1.全身性因素:过度劳累、受寒受湿,各种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而导致的全身抵抗力下降。同时过敏性体质患者,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急性传染病等可诱发本病

2.局部因素:

(1)急性鼻窦炎多因治疗不当,或治疗时间不足,未予彻底治疗以致反复发作,使之转为慢性鼻窦炎,甚至出现鼻息肉。

(2)邻近器官的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上列第2前磨牙和第1、2磨牙的根尖周感染等容易引起鼻窦炎的发生,特别是牙源性上颌窦炎。

(3)创伤性因素:鼻腔鼻窦外伤骨折,或者异物射入并残留在鼻窦内,游泳呛水及擤鼻导致污水挤入鼻窦等,导致鼻窦炎。

(4)鼻腔内的阻塞性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鼻息肉、鼻腔异物等因素阻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

 (5)致病菌毒力强,某些毒力较强的致病菌,如患猩红热时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所致的急性鼻窦炎,极易转为慢性。

症状

慢性鼻-鼻窦炎的症状分为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

1. 主要症状:鼻塞,粘性或粘脓性鼻涕。

2.  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者丧失。

检查

慢性鼻-鼻窦炎确诊需要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主要的检查如下:

1.  鼻内镜检查 :在鼻内镜检查中可以发现 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粘性或者粘脓性分泌物附着 ,其中鼻粘膜充血、肿胀、或者可见中鼻道或者嗅裂区息肉,或者中鼻甲及钩突样改变。

2.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检查目前为鼻窦炎诊断的首选检查项目,可以清楚显示鼻窦及鼻窦粘膜,窦口鼻道复合体等结构有无炎症表现或者鼻窦粘膜炎性病变,如果发现鼻窦占位不能区分是积液还是实质性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鼻窦MRI检查,可以更好的区分鼻窦积液及息肉等情况。

诊断与鉴别

1.诊断临床进行鼻窦炎诊断时需要结合三个方面的因素进行诊断

 (1)  症状,需要具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中主要症状中的鼻塞,粘性或粘脓性鼻涕必须包含其中一个。

(2)  鼻内镜检查:中鼻道及嗅裂、总鼻道见粘性或粘脓性分泌物,中鼻甲及钩突粘膜息肉样变,严重还可见中鼻道及总鼻道堵塞鼻息肉组织

(3)  影像学检查:鼻窦CT检查可明确鼻窦粘膜有无炎性病变,窦口鼻道复合体有无堵塞结合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结果,可以进行明确的诊断,但是针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应该严格掌握鼻窦CT扫描的指征。

2.鉴别诊断

(1)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多为单侧发病,症状表现为鼻塞,脓涕,头痛及涕中带血,检查可见单侧鼻腔见灰白或淡红色新生物堵塞,表面粗糙,触之易出血,鼻窦CT检查见鼻窦软组织影堵塞,伴有骨质破坏,该病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并有恶变的可能,确诊需依据组织病理学检查。

(2)鼻咽血管纤维瘤 好发于秦春期男性患者,主要症状是鼻塞及反复鼻出血,堵塞咽鼓管咽口可有耳闷及听力下降,肿瘤原发与鼻咽与后鼻孔交界处,基底广,多为单侧,表面可见血管,色红,触之较硬,易出血,可进行鼻咽增强CT及MRI明确,禁忌病理活组织检查。

(3)鼻腔恶性肿瘤 单侧鼻塞,脓涕伴有恶臭味,脓涕带血丝及反复少量出血,侵犯周围骨质可出现同侧面部麻木,偏头痛等症状,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内新生物堵塞,表面粗糙,易出血,伴有脓血性分泌物堵塞,鼻窦CT检查可见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局部骨质破坏,增强扫描见肿物不均匀强化,确诊需进行病理活组织检查

治疗

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的患者 首选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可考虑手术治疗,而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或者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后仍然需要进一步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

(1)鼻喷类固醇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水肿的作用,时间不少于12周。

(2)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果伴有鼻息肉的患者,建议全身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特别是复发性鼻息肉的患者,可以短期减量口服,但是需要注意观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3)抗菌药物,慢性鼻-鼻窦炎伴急性感染时,可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规剂量疗程不超过2周

(4)粘液溶解促排剂,可稀化鼻腔和鼻窦 分泌物并改善鼻粘膜纤毛活性,有促进粘液排出 和有助于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的作用,

(5)抗过敏药物,对伴有变应性鼻炎和 哮喘的患者,可是有抗过敏药物,包括口服或者鼻用的抗组胺药物,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程不少于4周,对于伴有哮喘的患者,首选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6)中药,中医诊疗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 ,中药制剂作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辅助方法,可以酌情使用。

(7) 减充血剂,原则上不推荐使用,但是在一些患者存在持续性鼻塞,药物很难起效,可以短期使用,疗程少于7天。

(8) 鼻腔冲洗,在慢性鼻-鼻窦炎急性发作的患者,及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患者,鼻腔冲洗可以很好的清理鼻腔分泌物,促进鼻腔粘膜消肿及粘膜纤毛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针对鼻腔鼻窦炎症情况,可使用不同浓度的盐水进行鼻腔的冲洗,可以达到很好的抗水肿作用。

2、  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存在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手术首选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

(1)  鼻窦CT检查发现窦口鼻道复合体或各鼻窦引流的明显解剖学异常

(2)  中鼻道息肉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及其引流通道的情况

(3)  慢性鼻-鼻窦炎经过3个月的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改善不满意

(4) 慢性鼻-鼻窦炎控制欠佳,炎症加重引起颅内、眶内并发症的情况

并发症

慢性鼻-鼻窦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是非常常见的,鼻窦炎性分泌物倒流入鼻咽部可刺激上、下呼吸道粘膜,引起咽喉、中耳乳突以及气管、支气管和肺的炎症,应同时给予治疗,由于鼻窦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严重的眶内和颅内并发症已显著减少,但是一旦发生,后果非常严重,下面简单介绍相关的并发症:

1. 鼻源性眶内并发症:鼻窦感染引发眶内并发症是由于鼻窦与眶相邻,以眶纸板相隔,且鼻眶之间有血管神经的自然通道,鼻窦感染容易侵犯眶内,另外鼻窦手术损伤眶纸板未及时处理也会引起医源性眶损伤,主要的并发症包括

①眶内炎性水肿;

②眶壁骨膜下脓肿;

③眶内蜂窝织炎;

④眶内脓肿;

⑤球后视神经炎,眶内并发症可经过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进而发展为颅内并发症,其症状轻者引起眼睑充血、肿胀和压痛,重者引起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称之眶尖综合征。

2. 鼻源性颅内并发症:鼻腔或鼻窦感染发生颅内并发症是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鼻窦引流不畅,鼻与鼻窦外伤、手术损伤或异物损伤累及颅底骨质侵犯颅内,其中以额窦和筛窦引起较常见,主要的并发症包括:

①硬脑膜外脓肿;

②硬脑膜下脓肿;

③化脓性脑膜炎;

④脑脓肿;

⑤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其出现的症状轻者可出现头痛,并有呕吐、脉缓等颅内压增高表现,重者损伤脑组织及神经可出现性格改变或后天获得性复杂动作障碍,肢体抽搐或瘫痪及第Ⅱ~Ⅵ脑神经麻痹等症状。

饮食与护理

1.慢性鼻窦炎饮食上需要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及尽量少进食牛奶制品。

2. 护理上平时注意鼻腔卫生,避免挖鼻,揉鼻,如有不适可使用鼻腔冲洗器盐水冲洗鼻腔可有效增强鼻腔粘膜的预防感染能力。

预防

1.感冒及流涕期间注意擤涕方法,可交替按压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出另一鼻孔分泌物,鼻涕过浓时可用鼻喷盐水或者鼻腔冲洗器进行鼻腔冲洗,可以较好的清理鼻腔分泌物,避免损伤鼻粘膜。

2.游泳时姿势要正确,尽量避免鼻腔呛水,一旦呛水后应正确擤鼻,避免污水进入鼻窦引起感染。

3.上列牙齿有龋齿需要及时处理,避免炎症加重延及鼻窦,特别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