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屏气发作 > 屏气发作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内科、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屏气发作(breath holding spell)多见于婴幼儿时期,是指儿童在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病因

屏气发作常有诱因,患儿在发怒、害怕、受挫或疼痛之后易出现症状。

症状

  患儿在发作前,有明显的情绪不快,首先是1~2min的呜咽,然后哭声逐渐增强,成为大哭大叫,继而瞬间无声响、张大嘴、深呼气,面色明显改变,瞬间过后患儿出现用力吸气,如这时患儿无意识丧失现象,称为“轻型”;如这时患儿屏气发作持续下去,皮肤颜色变成发绀或苍白,神志逐渐昏昏沉沉,最后意识丧失,肌张力从松软变成角弓反张,甚至伴有身体的痉挛,称为“重型”。据国外报道,在发作末期,约55%的患儿可出现抽搐,有的甚至出现遗尿,发作停止后,患儿可出现吸气性气喘,或恢复自主的呼吸。  正确和详细的采集病史,描述发作时的情形和过程,询问发作开始的年龄、频率(每天、每周或每月)、诱发因素、环境,发作时的面部和躯干的颜色、身体姿势、有无痉挛以及家族史等,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检查

 未发作时各项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发作时可有血氧分压下降等低氧血症改变。有的患儿可有血清铁下降,铁结合力增高。  脑电图检查正常,X线胸片等检查亦正常。

诊断与鉴别

  1、癫痫 虽然癫痫大发作也有肌张力、身体姿势和皮肤颜色的改变,但肌张力和身体姿势的改变在先,皮肤颜色改变在后。最重要的鉴别是EEG有异常的特征。此外,头部外伤所引起的癫痫可出现肌阵挛性抽搐,发作过后,患儿昏昏沉沉的时间较屏气发作的小儿长,而且在发作前无明显的诱因、无啼哭,皮肤颜色改变在抽搐之后。 2、直立性晕厥 为自发性的,发作时无啼哭,常在体位突然发生改变或环境因素下如温度升高、突然遇到害怕的事物、看到出血的情景而发生。其发作往往很突然,并伴有肌张力的丧失,发作时,患儿尽力免使自己跌倒,如置小儿于平卧位即恢复。 3、窒息 小儿因缺氧窒息或造成意识丧失和肌张力的变化。中枢性窒息表现当胸壁运动或用力呼吸时,无呼吸性的通气。其发作常常是无任何诱因、突然性的。正常婴儿或脑干有病变的患儿均可发生。窒息可发生在清醒和睡眠中,而屏气发作仅发生于清醒时,这点可作鉴别。 4、胃食管反流 某些胃食管反流的患儿可引起反射性的窒息,这是一种因反射性的神经通路所造成的窒息。患儿因咽部受刺激,该刺激通过感觉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至脑干,然后又通过自主传出神经回到呼吸肌,产生类似于屏气发作的症状,但两种的诱因完全不同。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屏气发作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家长 首先应向家庭解释清楚屏气发作的机制,不要误以为这仅仅是行为问题,更不要因为避免患儿的情绪不快,父母在患儿哭闹之前采取姑息的方法,这往往强化患儿日后用哭闹达到自己的要求,更易引起屏气发作,而是用镇定的行为矫正方法应对。 2.应急措施 在屏气发作时,尤其是重型患儿家长应使小儿侧卧或仰卧,避免头部损伤和吸入异物;当有阻塞现象时,应清除口腔和气道内的异物以保持气道通畅,这点十分重要。 3.药物治疗 目前主张较为安全的药物治疗有2种,一种是口服铁剂5~6mg/(kg·d)。另一种是类似于γ-氨酪酸的复合物吡拉西坦40mg/(kg·d),每天分成2次口服。

治疗用药
醒脾养儿颗粒 缩泉丸 盐酸甲氯芬酯胶囊。

并发症

  缺氧可致发绀或苍白,可伴有痉挛、吸气性气喘。

饮食与护理

1、小儿屏气发作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菌类食物,如香菇、平菇、木耳等菌类干品和鲜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类和矿物质食物,适量进食鱼、虾、瘦肉、牛奶、豆类、蛋类等蛋白质类食物,补充些榛子等坚果食物。多吃以下食物:牛奶、大豆、核桃、板栗、牛蒡、胡萝卜、菠菜、小米、鸡蛋、花生、玉米、黄花菜、海产品、辣椒、鲈鱼、干贝、橘子、柚子、菠萝、梨、海藻、木耳、杏子等 2、小儿屏气发作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忌大量食用猪、牛、羊等酸性肉类食物,注意不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忌吃


护理
注意个人的身体保暖,不要着凉。

注意事项

预防

注意合理教养和心理卫生,使小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