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眩晕 > 眩晕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神经内科、耳鼻喉科

疾病简介

眩晕(vertigo)或前庭系统性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自身或外景运动错觉或幻觉,发作时多数患者感觉周围事物在旋转,少数患者出现视物摆动或摇晃(他动感眩晕);也可有自身在一定平面上转动、倾倒,沉浮或摇晃(自动感眩晕)。临床上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头昏),病因较复杂。

病因

(一)发病原因1、前庭系统性眩晕①周围性:A.耳源性;B.神经源性。②中枢性:A.脑干病变;B.小脑疾病;C.大脑疾病。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①眼性眩晕;②心血管疾病;③全身中毒性代谢性疾病;④各类原因的贫血;⑤头部外伤性眩晕;⑥颈椎病;⑦精神性头晕(psychiatric vertigo),神经官能症等。(二)发病机制人体平衡与定向功能有赖于视觉,本体觉及前庭系统(合称平衡三联)的协同作用来完成,以前庭系统对躯体姿位平衡的维持最为重要,前庭系统包括内耳迷路末梢感受器(半规管中的壶腹嵴,椭圆囊和球状囊中的位觉斑),前庭神经,脑干中的前庭诸核,小脑蚓部,内侧纵束,前庭皮质代表区(颞叶)。现代研究表明,前庭系统中神经递质在眩晕的发生与缓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外周和中枢前庭回路中,已证实均存在胆碱能,单胺能和谷胺酸能突触,谷氨酸是前庭神经纤维主要的兴奋性神经传导递质,它可能通过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影响前庭代偿功能,在脑桥和延髓中发现乙酰胆碱M受体,涉及头晕的受体推测主要是M2型,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传导递质,它存在于二级前庭神经元和眼球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处,在中枢前庭结构中发现有组胺弥散分布,组胺能受体定位于前庭细胞突触前和突触后,H1和H2两个亚型均影响前庭效应,去甲上腺素主要调节前庭兴奋作用的强度,也影响前庭的适应性,近来发现多巴胺对前庭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正常时,前庭感觉器在连续高强频率兴奋时释放神经动作电位,并传递至脑干前庭核,单侧的前庭病变迅速干扰了一侧紧张性电位发放率(tonic electric potential firing rate),从而引起左右两侧前庭向脑干的动作电位传递不平衡,导致眩晕。眩晕的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及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的快慢,单侧或双侧前庭损害,是否具备良好的前庭代偿功能等因素有关,当病变刺激或损害一侧前庭时,由于左右两侧正常的前庭平衡系统被打破,严重的前庭失衡导致迅即出现眩晕,若起病急骤,自身的前庭代偿功能来不及建立,则患者眩晕重,视物旋转感明显,稍后由于自身调节性的前庭功能代偿,患者眩晕逐渐消失,故绝大多数前庭周围性眩晕呈短暂发作性病程,若双侧前庭功能同时损害,如耳毒性药物所致前庭病变,两侧前庭动作电位的释放在低于正常水平下基本维持平衡,故通常不产生眩晕,仅主要表现躯干平衡不稳和摆动幻觉;由于前庭不能自身调节代偿,症状持续较久,恢复慢,缓慢进展的单侧前庭损害,如听神经瘤,通常也可不产生眩晕,系两侧前庭兴奋传递的不平衡是逐渐形成和中枢神经系统代偿所致。由于前庭核与眼球运动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出现眼球震颤,前庭诸核通过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及前庭-小脑-红核-脊髓等通路,与脊髓前角细胞相连接,所以,前庭病损时还可出现机体向一侧倾倒及肢体错物定位(指物偏斜)等体征。前庭核还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等连接,因此损害时往往伴有恶心,呕吐,苍白,出汗,甚至血压,呼吸,脉搏等改变,前庭核是脑干最大的核团,对血供和氧供非常敏感,前庭及耳蜗的血液供应来自内听动脉,该动脉有两个分支,大的耳蜗支供应耳蜗和前庭迷路的下半部分,小的前庭前动脉支供应前庭迷路的上半部,包括水平半规管和椭圆囊,两支血管在下前庭迷路水平有吻合,但在前庭迷路的上半部则无吻合;此外,从耳囊到膜迷路并无侧支循环,因此,由于前庭前动脉的血管径较小,又缺乏侧支循环,故前庭迷路上半部分选择性地对缺血更敏感,所以当颅内血管即使是微小的改变(如狭窄或闭塞)或血压下降,均可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而出现眩晕。

症状

1、临床类型(1)前庭系统性眩晕:①周围性:A.耳源性:外耳及中耳病变,如外耳道耵聍,急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等累及内耳时;内耳病变,如梅尼埃(Ménière)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内耳耳石病变,晕动病,迷路卒中,内耳外伤及耳硬化症等。B.神经源性:听神经瘤,脑桥小脑角肿瘤,后颅窝蛛网膜炎,前庭神经元炎及脑膜炎。②中枢性:A.脑干病变:如脑干血管病变(椎-基底动脉缺血,延髓背外侧综合征,锁骨下动脉偷漏症,椎-基底动脉性偏头痛),脑干肿瘤,脑干炎,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第四脑室肿瘤,扁平颅底及小脑扁桃体下疝。B.小脑疾病:如小脑蚓部肿瘤,小脑脓肿,下部小脑梗死,小脑出血。C.大脑疾病:如颞叶肿瘤,颞叶癫痫,脑脓肿。(2)非前庭系统性眩晕:①眼性眩晕:如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注视飞快行车,或站立高崖俯视危壁等。②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脑动脉硬化,偏头痛等。③全身中毒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过度换气,尿毒症等。④各类原因的贫血。⑤头部外伤性眩晕:如颅底骨折或脑震荡后遗症等。⑥颈椎病。⑦精神性头晕(psychiatric vertigo),神经官能症等。2.主要表现(1)前庭周围性眩晕:①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该病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疾病(约占眩晕患者的20%),可分为3种类型,即后半规管性BPPV,水平性和前半规管性BPPV,水平半规管中的囊石病,但绝大多数属于后半规管性(占所有BPPV的80%以上)。A.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常在头部位置改变,如在起床,卧床时或仰头时出现瞬间发作性眩晕,持续约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0s),当头部从动态恢复到某一固定位时眩晕迅即消失,故多数患者对头位的变动有一种恐惧心理,起,卧床时可呈电影慢镜头似的分段逐渐缓慢进行,借以减轻眩晕,Hallpike位置性试验时多数患者可诱发突发性眩晕和旋转性眼震(称位置性眼震),眼震方向朝头所偏方向(低的耳朵一侧),并与患侧相一致。本病为内耳耳石器病变,头颅外伤,耳病,老年,噪音性损伤或用链霉素等可使耳石变性,变性和破碎的耳石碎屑在半规管内因头位变动和在重力的作用下而移位,引起内淋巴流动而激活后半规管的毛细胞受体,从而诱发眩晕和眼球震颤,该病经治疗预后良好,但后期易复发,平均随访18个月以后约1/3的患者复发。B.水平性和前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除后半规管外,现已逐渐认识到水平半规管或前半规管亦偶可引起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这种变异型的症状亦可由半规管内活动的耳石碎屑所致,患者既可以是以该种少见类型首次发病,更多是继发于后半规管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做体位疗法之后的并发症,诊断水平性半规管位置性眩晕时,嘱患者仰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时可迅速诱发出(无潜伏期)水平性眼震,眼震方向是朝向偏头时耳朵低的一侧,持续30~60s。C.水平半规管中的囊石病(intracapsular lithiasis):此类患者均有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的病史,临床表现为无论头偏向哪侧均出现位置性眩晕,伴持续水平性眼震,方向朝转头后耳朵位置较高的一侧,症状持续数天后缓解,即可自发缓解或在体位疗法治疗后缓解,目前认为附着在水平半规管上的碎屑是最可能的致病原因,尚无特别的治疗方法,但头部的震动和摇头锻炼可能有效。②梅尼埃(Ménière)病:是迷路病变中有代表性的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随病变进展可逐渐发生耳聋,该病在眩晕中约占5.9%。患者常突然发病,感周围事物和自身的转动和摇晃,故患者不能站立和走路,由于转头,甚至躯干的活动,灯光和声音的刺激均可使眩晕加重,故患者喜闭目静卧,多有耳鸣及耳充塞感,并在病变同侧有耳聋,发作时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腹泻等,急性发作期常有眼球震颤,呈旋转性或水平性,慢相向病侧,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长者可达数天,发作可一周数次,也可缓解数月至数年,随着病程的延长,眩晕发作程度逐渐减轻,而耳聋则渐呈跳跃式加重,当听力完全丧失时,眩晕发作也即消失,耳聋一般为单侧性,有10%可侵犯两侧,前庭功能试验示病侧前庭动能减弱或消失,除眼球震颤外,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异常。该病男女均可罹患,以40~50岁最多见,但年轻人和老年人也可发生,病理变化包括内耳的淋巴液代谢失调,淋巴液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淋巴腔积水,膨胀,压力升高,致使脆弱的耳蜗毛细胞变性,病理上未见炎症或出血,曾推测阵发性眩晕发作和膜迷路破裂有关,导致感觉受体破坏,并使含钾内淋巴倾入外淋巴,从而使前庭神经纤维麻痹。本病可能为变态反应所致,也有提出由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由明显的内耳疾病,如炎症,动脉硬化,出血,耳硬化等所产生的类似内耳眩晕症临床表现,称为梅尼埃(Ménière)综合征。③迷路炎:迷路炎是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多因中耳化脓性炎症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散所致(化脓性迷路炎),部分患者迷路并无感染的直接侵犯,受到邻近化脓性中耳炎的影响,也能出现症状(浆液性迷路炎)。临床上中耳炎患者出现阵发性眩晕并伴恶心,呕吐时,提示合并迷路炎的可能,病情严重者眩晕甚剧,并有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等,全身症状也很明显,外耳道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并可与梅尼埃病鉴别,如简单的瘘管试验法阳性(以指压外耳道口,反复数次,诱发眩晕),表示可能有瘘管存在,有助于本病的诊断。④药物中毒性眩晕:多种药物可引起内耳及前庭神经损害,其中首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通过对前庭毛细胞的不可逆损伤而产生耳毒性,硫酸链霉素对内耳前庭毒性较大,易引起眩晕,而双氢链霉素则易致耳蜗损害产生耳聋,急性链霉素中毒多在用药后数天内发生眩晕,恶心,呕吐,慢性中毒多见,常在用药治疗几周后患者出现摆动幻觉,运动失调和轻度眩晕,并在1周后病情达高峰。毒性的程度取决于抗生素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但也可因个体敏感性不同而有仅用数克,甚至用药1次后即发生眩晕者,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低下者更易发生,由于双侧前庭同时损害,患者仅表现轻度眩晕,更主要是一种周围环境摇晃不稳的摆动幻觉,即主要表现为躯干的平衡障碍,因此在行走,头部转动或转身时症状更明显,并在上述动作停止后,似觉原来的动作仍在继续进行,躯干和头部不动时,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甚至消失,少见眼球震颤,前庭动能试验示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眩晕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个别在停药后可持续数年,前庭功能恢复更慢,药物使用史及其特征的临床表现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新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眩晕,但较链霉素为轻;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多黏菌素B等引起者偶见,奎宁,水杨酸盐引起耳蜗损害较重,前庭症状较轻,停药后可消失,其他如三甲双酮,苯妥英钠,扑痫酮,口服避孕药,乙醇,尼古丁及长期滥用巴比妥类药物均可致眩晕。⑤晕动病:或称运动病,即晕车,晕船,由于坐车,船,飞机等时,内耳的迷路受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主要表现眩晕,恶心及呕吐,常伴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等,该病可能存在易感人群,但原因未明;睡眠不足,情绪不佳及不良刺激常为促发因素。⑥迷路卒中:为突然发作的严重眩晕,恶心,呕吐,并有耳鸣或听力丧失,可发生迷路功能永久性损害,主要见于老年人内听动脉的闭塞,或迷路出血,患者年龄大,起病快,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症及既往无类似发作史等有助诊断。⑦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患者主要表现慢性进行性耳聋,极少数患者早期可出现眩晕,部分患者亦可在起病后数月或数年后才出现眩晕,除有第Ⅷ对脑神经损害外,还有Ⅴ,Ⅶ,Ⅸ,Ⅹ对脑神经麻痹,头痛,共济失调等,耳科检查可发现病侧有神经性耳聋及前庭功能减弱的表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侧可有各种异常,脑脊液蛋白质增高,头颅平片有病侧内听道异常扩大或同时有骨质破坏,头颅CT,MRI在小脑脑桥角处显示占位性病变,则诊断可肯定。⑧前庭神经元炎:指前庭神经元(包含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节和前庭周围神经)的病变,是单次发作的急性单侧周围性前庭神经功能减退或丧失的最常见的病变,约占眩晕的4%,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的单次重症眩晕发作,伴有恶心,呕吐,不能活动,但而无耳鸣和耳聋,躯体易向病灶侧倾倒,并有向对侧快速水平或水平旋转性眼球震颤,听力检查正常,多见于青,中年患者,儿童和老年偶可罹患,病因未明,多数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检查可发现一侧前庭神经麻痹,本病为良性病变,患者的严重症状在数天内可逐渐减轻,但病程较长,症状常持续数周,少数患者眩晕发作呈反复性。(2)前庭中枢性眩晕:本类眩晕主要属于脑干性,其损害包括前庭核及其联系,因前庭及耳蜗纤维在进入延髓和脑桥是分开的,故听力可不受累。脑干病变所发生的眩晕伴发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及不平衡,较迷路病损者顽固;其眼球震颤为垂直性,较粗大,向一侧凝视时较明显且持久,脑干病变的眩晕常同时有脑干其他结构(脑神经及各种传导束)的损害表现。①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性发作及其供应区脑干梗死的突出症状,50岁以上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患者突然出现眩晕,应考虑本病,眩晕为旋转性,摆动性,有站立不稳,行走有漂浮不稳感,常伴脑干受损的其他症状,如复视,延髓麻痹征,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及麻木等。若眩晕发作持续仅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并反复发作,则临床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椎-基底动脉的TIA明显较颈内动脉系统的TIA发作频繁,可每天发作多次,亦可间断反复发作数周或数月,但一般并不是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先兆,另外可有一特殊的猝倒发作,此因中脑红核区域或脑干网状结构的缺血,导致突发性四肢肌张力消失,使在站立或行走时发作倒地,迅即恢复,并无先兆,不伴有意识丧失。②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瓦伦贝格(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病灶局限于延髓背外侧部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在老年人绝大多数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所致;在中,青年人亦可由炎症,脱髓鞘病变,肿瘤,外伤等所引起。临床表现眩晕,平衡障碍,呕吐,语言含糊不清及进食呛咳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球震颤,病侧软腭及声带麻痹,交叉性或偏身性等各种类型的感觉障碍,病侧霍纳(Horner)征以及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体征,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头颅MRI检查,一般不难诊断。③脑干肿瘤:眩晕可呈持续性,可因头部转动而加重;病早期即出现脑干损害征如脑神经麻痹,交叉性瘫痪;有明显的眼球震颤及肢体共济失调,根据进行性发展,多见于儿童及头颅CT或MRI的发现可确诊。④多发性硬化:约1/3患者有眩晕,其中部分为首发症状,是一种逐渐加重的,旋转性眩晕,眩晕程度一般较轻,但眼球震颤多见而且明显,多为水平性或垂直性,可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耳聋少见,根据常有视神经,脑干,小脑,脊髓,其他脑神经及大脑半球损害的多个病灶,病程中有多次缓解和复发,各种诱发电位(脑干,视觉,体感)可发现亚临床病灶及头颅CT或MRI检查的典型异常表现,脑脊液中γ-球蛋白增高,IgG指数异常和有IgG寡克隆带等,均有助于诊断。⑤第四脑室肿瘤:由于肿瘤压迫第四脑室底部,刺激前庭核及迷走神经背核,常可引起剧烈眩晕,呕吐,尤其在第四脑室有可活动性肿瘤(如囊肿),当患者转动头部时可因突然闭塞脑脊液循环而发生严重眩晕,伴呕吐及剧烈头痛,称布伦斯(Bruns)综合征,如患者保持一定的头位,避免突然变动位置,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因在迅速改变头位时,可引起眩晕,此种情况易被误诊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需注意鉴别。⑥眩晕性癫痫病:前庭系统的皮质中枢在颞上回后部或颞顶交界处,这些区域的病变(肿瘤,动静脉畸形,梗死,外伤性瘢痕)均可刺激皮质而发生眩晕,患者有严重的旋转感,或感觉外界环境向一侧运动,伴有恶心,可有眼球震颤,有些在眩晕前或随之可见一侧耳鸣及对侧感觉异常,眩晕可为发作的先兆,时间很短,一般仅数秒钟,如放电扩散到颞叶其他区域,则随后出现颞叶癫痫的其他症状,或出现全身性发作,少数患者以眩晕为惟一表现,此时需与其他眩晕发作鉴别,脑电图检查发现棘,尖波及阵发性异常可助诊断。⑦中枢性位置性眩晕(central positional vertigo):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特别是第四脑室及周围的病灶也可引起位置性眩晕,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没有潜伏期,发作后持续时间长,缺乏眩晕的典型表现,眼震方向变化不定,体位疗法不能缓解,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症状和体征等,可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鉴别,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率极低,其常见病因有脊髓小脑变性,多发性硬化,Ⅰ型Arnold-Chiari畸形以及小脑和脑干的肿瘤等,对疑诊中枢性位置性眩晕者,须进行详细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和头颅MRI检查,以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3)其他:①颈性眩晕:颈部突然活动时,特别是向一侧转动或头上仰时发生的眩晕称颈性眩晕,其确切的病因尚有争论,可能是因为脊髓前庭传导冲动的改变,骨赘压迫引起的椎-基底动脉缺血,以及颈椎强直引起的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等所致,但主动脉弓综合征和锁骨下盗血综合征亦可发生颈性眩晕。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无症状性颈椎病,故颈椎X线摄片对诊断并无帮助,诊断主要依据老年人在转颈或仰头时突然出现的眩晕,以及TCD检查结果,但由于椎动脉行程较长,颅外段与颈椎解剖密切相关,因此椎-基底动脉TCD检查除常规头位外,还应包括头部特殊位置如转颈试验,颈性眩晕的患者TCD转颈试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20%以上则支持诊断。②恐惧性位置性眩晕(panic positional vertigo):是一种常见的主观平衡障碍性疾病,属于精神性眩晕,临床上易被误诊为器质性眩晕,本病约占眩晕就诊者的16%,中年人发病较多见,男女均可罹患,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是:A.尽管临床的平衡功能检查如龙贝格(Romberg)征,足尖足跟衔接行走(tandem walking),单脚平衡试验和常规姿势图示平衡功能正常,但患者站立或行走时有头晕和主观的平衡障碍。B.持续数秒至数分的发作性起伏不稳感,或短暂的身体不适的错觉。C.虽然恐惧性位置性眩晕可自发发生,但患者通常认为一些不可避免的不适刺激(过桥,上梯,独自在屋,上街)或社会刺激因素(在商店,饭馆,音乐会,人群拥挤)为诱发因素。D.绝大多数患者在眩晕发作期间或发作后存在自主神经症状和焦虑。E.有强迫观念和行为的个性特征,情绪不稳定,轻度抑郁。F.发作常继发于特别的情绪紧张,重病后,或器质性前庭障碍以后,如常可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或前庭神经元炎恢复后发病。③颅脑外伤性眩晕:外伤后眩晕可由于损及内耳,前庭神经,前庭神经及其中枢联结引起,也有耳石终末器受损而出现短期的位置性眩晕,严重颅脑损伤病例在第四脑室及导水管周围可有点状小出血,以致伤及前庭核及其与中枢的联结。外伤性眩晕除伤及迷路和前庭神经外,少见自发性旋转性眩晕,其主要表现为头晕,常诉述其本身或周围环境有运动,同时觉得不稳,转动或向上看等动作常可使之加重,脑震荡患者出现的头晕较外伤的其他症状持续更长时间。④眼球运动障碍性眩晕:新近的眼肌麻痹伴有复视时,因空间失定向,可引起短暂的眩晕感,伴有恶心,摇晃,当患者向麻痹肌肉方向注视时最明显。⑤高空眩晕症:属生理性眩晕,是在高空向下看时由视觉诱发的眩晕综合征,表现为主观的体位和运动不稳,这是由于注视者和固定目标之间极大距离产生的一种“距离眩晕”,高空眩晕和体位有关,在立位时最明显,眼和目标间的距离是主要的因素而非凝视的方位。

检查

(1)神经系统检查:须特别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眼震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时间,是自发性或诱发性,伴有眼震者多考虑前庭,迷路,小脑部位的病变,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以了解是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有听力减退或消失,则需确定为神经性或传导性,迷路病变及听神经病变常伴听力丧失,有无指物偏向及倾倒现象,明确前庭有无受损,注意有无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者多为小脑,脑干的病变。(2)耳科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有无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等,电测听,瘘管试验等。(3)前庭功能试验:包括变温试验(微量冰水试验或冷热水交替法),旋转试验,位置试验(Hallpike位置性试验,即患者坐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偏侧头位使身体快速向下卧倒至平卧位,但头部后仰30°),直流电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试验,眼跟踪试验,必要时作眼球震颤电图。(4)内科检查:应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情况。

诊断与鉴别

诊断根据病史分析及检查结果的定位诊断(一)前庭末梢性眩晕——感受信息障碍症状 发作性运动错觉性眩晕,头部活动时加剧,通常在48小时后逐渐减轻,其后主要为平衡障碍,有耳蜗症状,恶心,呕吐,焦虑。体征 眼震,共济失调,偏点试验阳性,偏倒。听力学:一侧听力损失。眼震电图:半规管功能减退,固视抑制。(二)脑干、小脑病变性眩晕可有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多发性硬化、肿瘤、基底动脉偏头痛等疾患。症状 强烈的急性运动错觉性眩晕,恶心,呕吐,严重共济失调,复视,面部无力,麻木,感觉异常,蹒跚,偏倒,咽下困难,意识丧失。体征 核内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征,听力损失,吞咽障碍及构语障碍,感觉缺失,肢体无力或麻痹。听力学:蜗后性听力损失失征象。眼震电图:水平或垂直性眼震,固视诱发眼震,扫视障碍,平滑跟踪障碍,优势偏侧,麻痹,强烈位置性眼震。(三)丘脑、皮层功能障碍性眩晕-知觉障碍如脑震荡后遗症,药物的作用,焦虑,心理障碍,过度换气综合症,前庭性癫痫等。症状 头晕,头昏,晕厥,耳鸣,记忆力减退,平衡失调,疲劳,焦虑,情绪不稳定,抑郁,认识障碍等。体征 检查常无异常发现,症状多于体征,轻度不稳,未能避免倾倒,立行不能(asta-sia,abasia),不伴有恶心之呕吐。听力学:正常。眼震电图:正常。1、应明确眩晕的性质:周围性眩晕,眼球震颤多有固定方向;阵发的、偶发的或严重的眩晕发作,间歇期无异常者提示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靠标志。中枢性眩晕,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持续的眩晕或失平衡状态,伴有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也提示中枢性病变。2.前庭功能测验、电测听较有价值,头颅摄片、脑电图、脑脊液检查、Cr、hm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3.再结合上述疾病的临床特征,最终明确诊断。鉴别1、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前庭系统眩晕因损害部位不同而分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两类,前者主要由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损害所引起,后者由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所引起。2.眩晕的病因鉴别诊断依据患者是单次或反复眩晕发作,单侧或双侧的前庭损害,症状与头位变化的关系等,可作病因鉴别诊断。(1)单次眩晕发作:①常见原因:A.周围性: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B.中枢性:脑干卒中或小脑卒中,多发性硬化。②少见原因:迷路梗死,Ramsay Hunt综合征,梅毒性迷路炎,结核性迷路炎,莱姆病,结节病(肉芽肿),胆脂瘤,听神经瘤。(2)反复眩晕发作:①常见原因:A.周围性:梅尼埃(Ménière)综合征。B.中枢性:偏头痛,椎-基底动脉缺血。②少见原因:梅尼埃(Ménière)病,外淋巴瘘,复发性迷路缺血,高黏状态,Cogen综合征,耳硬化症,前庭发育不全,家族性复发性共济失调,前庭癫痫发作。(3)位置性眩晕:①常见原因:A.周围性: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B.中枢性:中枢性位置性眩晕。②少见原因: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前和水平半规管),酒精中毒,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4)双侧前庭神经病变:①常见原因:周围性:耳毒性前庭神经损害(氨基糖甙类抗生素)。②少见原因:A.周围性:耳硬化症,前庭神经元炎后遗症,双侧听神经瘤(神经纤维病),双侧梅尼埃(Ménière)综合征,特发性双侧前庭神经病,Paget病。B.中枢性:韦尼克(Wernicke)综合征。

治疗

中医药(1)肝阳上亢: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平肝潜阳。方药:天麻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川牛膝10克、益母草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杜仲10克、桑寄生12克、茯神12克。(2)痰浊中阻: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脉滑。治法:祛痰健脾。方药:半夏10克、白术10克、天麻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生姜2克、大枣6克、甘草6克。(3)淤血内阻:眩晕伴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淤斑,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祛淤生新。方药:当归15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赤芍6克、枳壳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6克、天麻6克。(4)肾精不足: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治法:补肾填精。方药:党参15克、熟地12克、茯苓12克、天冬12克、麦冬12克、柴河车10克、龟板15克(先煎)、杜仲12克、牛膝12克、黄柏6克、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山萸肉10克、女贞子10克、早莲草10克。(5)气血亏虚: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脉细或虚大。治法:益气养血健脾。方药:人参15克(另煎兑人)、黄芪25克、当归12克、白术12克、茯苓10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地黄12克、肉桂6克、牛膝12克、炙甘草10克。针灸疗法(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中药液体疗法现在一般都采用片剂。丸剂和一些西药 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晕宁合剂.饮食疗法(1)天麻炖猪脑:天麻10克,猪脑1个洗净,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食。用于治肝阳上亢眩晕。(2)五月艾煮鸡蛋:五月艾生用45克,黑豆30克,鸡蛋2个,加水共煲熟服食。用于治血虚眩晕。(3)羊头黄芪汤:羊头1个(包括羊脑),黄芪20克,水煎服食。用于治肾精不足眩晕。颈性眩晕的治疗 颈性眩晕又叫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同时患有颈椎病和动脉硬化症的老年女性。人的大脑主要靠颈动脉和椎动脉供血,当脊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时,会使椎动脉受到压迫。一般人头部旋转时,椎动脉供血减少约三成。当有颈椎病同时伴有椎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时,头部旋转很容易导致脑部严重供血不足,出现突然眩晕或视物旋转、站立不稳症状。有人则表现为恶心欲吐,在起床或卧床转头时头晕加重,常被误诊认为患了美尼尔综合征。颈性眩晕病人在颈椎棘突旁可有轻度压痛;旋颈试验呈阳性;颈椎侧斜位片显示骨质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变窄。患者平时多伴有颈肩疼痛等颈椎病症状。目前对颈性眩晕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推拿、牵引等综合疗法。如在眩晕发作时,可使用血管扩装剂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较重者可配合使用一些镇静止晕药,还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果要采用推拿等物理治疗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否则可能会因手法不当而加重病情,甚至发生危险。对于多发性眩晕,经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预防颈性眩晕的主要措施是防止运动性损伤。对于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颈椎病患者来说,应当注意四不宜:不宜猛然转头,颈部运动幅度不宜过大,用力不宜过猛,不宜做旋转头颈的颈椎操。偏方疗法方 1〔组成〕六棱菊 30g,石仙桃 30g,苍耳根 15g。〔用法〕水煎服。方 2〔组成〕白背黄花稔 30g,鸡蛋 1 个。〔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方 3〔组成〕锦鸡儿花 30g,天麻 2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也可用于头痛。方 4〔组成〕麦斛 30g,向日葵 15g,菊花 10g,钩藤 10g。〔用法〕水煎服。〔附注〕此方用于头晕。方 5〔组成〕鲜三张叶全株 15~30g。〔用法〕煎水频饮。〔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压头昏。方 6〔组成〕三铃子嫩叶 10g。〔用法〕蒸鸡蛋吃。〔附注〕此方用于虚证头晕。方 7〔组成〕大黑药 15g,千针万线草 15g。〔用法〕水煎服,红糖为引,也可煮肉吃,或研末蒸肉,鸡鱼吃。〔附注〕此方用于伴心慌,耳鸣、出虚汗者。方 8〔组成〕头晕药(水杨梅)60g,猪肉适量。〔用法〕加水炖,用汤煮青壳鸭蛋吃。〔附注〕此方用于老年头晕。方 9〔组成〕头晕药 30g,仙桃草 30g。〔用法〕研末,肉汤或油汤送下,每次服 15g。〔附注〕此方用于头晕疼痛。方 10〔组成〕头晕药根 30g,猜肉适量。〔用法〕加水炖服。〔附注〕此方用于肾阳虚眩晕。方 11〔组成〕白补药 30g。〔用法〕炖肉吃。〔附注〕此方用于虚弱干瘦、头晕目眩。方 12〔组成〕头发七 9g,瑞苓草 9g,羌活 9g,藁本 9g,石花 15g。〔用法〕水煎服。方13〔组成〕刺沙蓬、绢毛苣、黄芩各适量。〔用法〕煎汤服。〔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西医治疗 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用药物或物理的方法抑制健侧前庭功能或恢复病侧前庭功能,以及增强前庭代偿作用而消除或减轻症状。由于眩晕患者恶心、呕吐明显和担心症状再发而精神特别紧张,故需用药减轻眩晕伴随症状,如自主神经症状和精神症状。   1、一般治疗 眩晕患者宜安静休息,避免声光刺激,应减少头位变化以免加重症状。对眩晕症状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眩晕发作停止后,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和担心再发,而易形成恐惧性眩晕,若单用药物等疗效欠佳,需辅以精神安慰和耐心解释工作。   2.体位疗法 主要用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Brant疗法是嘱患者端坐床沿,头和躯干向一侧缓慢倾倒至床上,然后缓慢回复至原坐姿,再向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连作5次上述动作为一次锻炼,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多数BPPV患者约在2天至1周后症状消失。   对重症患者,特别是用Brant体位疗法后疗效不佳的顽固性BPPV患者,可用Epley体位疗法(1992)。该疗法是从Hallpike位置性试验演变而来。嘱患者端坐床上,头向一侧偏约30°,向后平卧至头过伸30°,再将头转至正中位(面部朝上),然后向对侧侧卧而头向下30°,再缓慢起坐,最后头恢复至正常位。可上、下午各做1次。此外,Lempert(1997)报道用360°旋转治疗仪治疗眩晕也有较好的疗效。   3.手术治疗 梅尼埃(Ménière)病眩晕严重,发作时间超过3个月,或频繁发作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或眩晕虽不顽固但伴有迅速的进行性听力下降,使听力丧失至少在30dB以上,语言辨别率少于50%,用药物等保守治疗1年以上无效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是既要消除眩晕,又应保持听力和尽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经颅中窝或迷路后径路,前庭神经切断术,可使眩晕消失且保存听力,但手术难度大;还须防止面瘫、脑脊液漏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内淋巴囊减压术的有效率为60%~80%,亦不影响听力,但应注意前庭小管狭窄、闭塞或囊小畸形等,致手术失败。半规管开窗冷冻术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而深受欢迎。  4.药物治疗 治疗眩晕的药物有两大类。   首先是减轻眩晕发作的对症治疗药物。常用的有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倍他司汀;亦可用钙拮抗药,如氟桂利嗪;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拟交感神经药,如麻黄碱;抗多巴胺能药物,如吩噻嗪衍生物等;其他还有地西泮类药物、乙酰亮氨酸和银杏制剂等。   另一大类是针对引起眩晕的不同原因进行治疗。例如对前庭神经元炎可加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用钙拮抗药尼莫地平或氟桂利嗪治疗;颈性眩晕可给予颈部牵引、理疗和按摩治疗等。治疗用药

并发症

1、眩晕患者发作期会出现旋转、呕吐,同时还会造成迷路、前庭、耳蜗器官损害,造成耳蜗毛细胞死亡和前庭功能丧失,进而引起耳鸣、耳聋、共济失调等危害性。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思维下降、头痛痴呆、脑血栓、脑溢血、半身不遂、中风偏瘫,甚至猝死。2.中老年患者,多次发作可影响脑血管调节机能及大脑微循环,加重脑供血不足,诱发脑梗塞等症。3.影响交际,生活圈缩小,精神压力加大等。4.坑边、井边、过马路、旅游登山等正常活动由于担心美尼尔氏综合症突然发作,都成为危险活动。所以医生提醒中年人一定要特别注意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美尼尔氏综合症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急性期里小心活动,尽量卧床休息,免得因为眩晕而导致摔伤、骨折等危险。

饮食与护理

饮食疗法(1)天麻炖猪脑:天麻10克,猪脑1个洗净,同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服食。用于治肝阳上亢眩晕。(2)五月艾煮鸡蛋:五月艾生用45克,黑豆30克,鸡蛋2个,加水共煲熟服食。用于治血虚眩晕。(3)羊头黄芪汤:羊头1个(包括羊脑),黄芪20克,水煎服食。用于治肾精不足眩晕。忌食物品蜂蜜:性平,味甘,虽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但有黏腻壅滞之弊。因此,体虚眩晕者食之颇宜,但痰浊中阻眩晕之人则忌食之。大枣:性温、味甘,能补气益血,气血不足眩晕者相宜。但大枣滋腻助痰。《医学入门》中认为“多食动风”。对痰浊中阻眩晕者,食之则加重痰湿,故当忌之。辣椒:《食物宜忌》说它“辛苦,大热”,故易耗阴助热上火。《药性考》中指出:“辣椒,多食眩旋,动火故也。”这说明对肝阳上亢,肝火过旺,包括高血压病的眩晕者,应忌食之。荔枝:性温,味甘酸。《玉楸药解》认为:“荔枝,甘温滋润。”《本草纲目》中曾说:“火病人尤忌之。”古人还认为:食荔枝肉过多会醉人,有头昏、恶心、乏力感,这是由于吃得太多,在体内引起糖代谢紊乱。因此,对肝火眩晕和痰浊眩晕之人,法当忌食。黄精:《本草便读》中记载:“黄精,为滋腻之品,若脾虚有湿者,不宜服之,恐其腻膈也。”《本草正义》亦说:“有湿痰者弗服。”因此,痰浊中阻,清阳不升之眩晕者,切勿食之。芥菜:虽有豁痰利气作用,但易生热助火。《本草衍义》中说:“多食动风。”《本草纲目》亦云:“久食则积温成热,辛散太甚,耗人真元,肝木受病,昏人眼目。”因此,肝火内炽,肝阳上亢眩晕者忌食。槟榔:为破气耗气食物。《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病属气虚者忌之。凡阴阳两虚,中气不足,……悉在所忌。”故凡气血不足,体弱之人的眩晕者,切勿服食。萝卜缨 :即萝卜叶。能理气、消食,又易耗气伤正。所以,《饮片新参》中告诫:“气虚血弱者禁用。”因此,体弱多病,气血不足眩晕者,法当忌之。荷叶:性平,味苦涩,虽能“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的功效,但对气血不足眩晕者,又当忌之。正如《本草从新》所言:“升散消耗,虚者禁之。”此外,体虚眩晕者还应忌食葱、姜、辣椒、胡椒、桂皮、萝卜、茶叶、白酒等辛辣香燥、破气耗气之物;痰湿型眩晕者还应忌食桂圆、肥肉、黄芪、鹅肉等滋腻助湿生痰之品;肝阳型眩晕者还应忌食狗肉、公鸡、辣椒、肉桂、人参、川芎、紫河车等甘温辛辣助热上火的食物。眩晕食疗方1、将枸杞15克、红枣10枚加水煮30分钟,将鸡蛋2个打破调入煮熟,早晚两次服用。可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贫血、慢性肝炎、肺结核等慢性病所致头晕眼花、精神恍惚、视力减退、夜尿增多有疗效。2.将鸡肉250克、首乌、当归、枸杞各20克加水共煮,食肉饮汤。可补血养肝,治疗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3.将牛肝100克切成片,与枸杞30克加水共煮,食牛肝饮汤,每日一剂。可补血养肝,治疗肝血不足所致的头晕、眼花。4.甘菊粳米粥:取甘菊新鲜嫩芽或者幼苗15~30克,洗净,与粳米60克、冰糖适量煮粥,早晚餐服用,每日1次,连服7日。适用于高血压、肝火亢盛之眩晕。5.芹菜苦瓜汤:芹菜500克、苦瓜60克,同煮汤饮用。或用芹菜250克、苦瓜30克,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加砂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剂,连服数日。适用于高血压、阴虚阳元之眩晕。6.葛根粳米粥:鲜葛根适量洗净切片,沙参、麦冬各20克,经水磨后澄取淀粉,晒干,每次用葛根沙参麦冬粉30克与粳米60克煮粥吃,每日一剂,可以常食。适用于高血压阴阳两虚之眩晕。7.车前粳米粥:车前子15克(布包)煎水去渣,入粳米60克煮粥,玉米粉适量用冷水溶和,调入粥内煮熟吃,每日1剂,常吃。适用高血压痰湿壅盛之眩晕。8.乌鸡粳米粥:乌鸡1只剖洗干净,浓煎鸡汁,黄芪15克煎汁,与粳米100克共煮粥,早晚趁热服食。用于气血两亏之眩晕患者。9.荔枝粳米粥:荔枝肉50克,山药10克、莲子10克加入适量水同煎煮至软烂时再放入大米250克,煮成粥即可。日服2次,用于脾虚血亏之眩晕者。10.龙眼鸡子粥:龙眼肉50克、鸡蛋1只、枣30枚,加粳米适量同煮常服,用于气血不足之眩晕患者。11、人参粳米粥:人参粉(片)3克,同粳米100克加清水适量同煮成粥,再把熬成汁的冰糖徐徐加入粥中,搅匀即成。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眩晕患者。忌吃护理 由于眩晕的原因有很多,故护理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主要的情况列举出来,供参考:1、眩晕者应保持安静,心情愉快,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用脑过度,精神紧张等。饮食宜清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2.眩晕由颈椎病引起者,睡眠时要选用合适枕头,避免长期低头工作,要注意保暖。3.眩晕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者,要经常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控制饮食及血脂,饮食宜清淡,情绪要稳定。4.眩晕由贫血引起者应适当增加营养,可应用食物疗法及辅助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预防

1、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医生应多做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及顾虑。2.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烟酒,饮食宜少盐。3.发作间歇期不宜单独外出,以防事故。

相关疾病

晕动病位置性眩晕

相关医院

Hospital

深圳市人民医院留...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门北路1017...

电话:暂无

200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湖路1333号(新安...

电话:0755-23329999

121064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圳园路6...

电话:0755-81206900

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