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噪声性耳聋 > 噪声性耳聋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中医五官科、耳鼻喉科

疾病简介

噪声性耳聋系由于听觉长期遭受噪声影响而发生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聋。噪声除对听觉损伤外,还可引起头痛、头昏、失眠、高血压等,影响胃的蠕动和分泌。

病因

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与下列因素有关:1、噪声强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2.噪声频谱特性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频噪声对听力损害比低频重,窄频带噪声或纯音对听力的损害比宽频带噪声大。3.噪声类型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4.接触时间和方式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5.个体易感性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有人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症状

耳鼻咽喉部位的一般检查多无异常。纯音电测听为感应性聋。

检查

耳鼻咽喉部位的一般检查多无异常。纯音电测听为感应性聋。

诊断与鉴别

诊断有明确的噪声暴露史,即在超过85dB(A)以上的环境下长期超时工作的历史。主诉双侧耳鸣与进行性耳聋而无其他致病因素。对怀疑噪声性聋者做听力测定,必须用经计量部门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389,ISO/DIS-7566规定的听力计标准气骨导零极校准的听力计。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应按损害较轻耳定级。因噪声多先损害高频,故近来各国均有将3000或4000Hz之听阈列入计算平均听力丧失数的倾向。鉴别诊断与药物性耳聋、先天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聋以及突发性耳聋鉴别。

治疗

暂无资料。

西医治疗
该病仍无真正有效的疗法,早期仅有4000Hz听力下降者,休息数日或数周,应用维生素及血管扩张药物,有望听力恢复。若病期已久,螺旋器及螺旋神经节细胞已变性,则治疗亦难奏效。影响日常生活者可配用助听器。

治疗用药

并发症

拖延日久将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病理损害,可以终身失聪。

饮食与护理

暂无资料。

忌吃


护理
暂无资料。

注意事项

预防

1、控制噪声来源。2.减少噪音接触时间。3.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简便者可用棉花塞紧外耳道口,再涂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达30dB。4.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