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呼吸内科
常见症状:发绀、呼吸急促、呼吸表浅、喘鸣音、哮鸣、啰音、咯血
疾病简介
支气管扩张系支气管因反复感染及分泌物阻塞或先天性发育缺陷等因素,造成管壁破坏、变形和扩张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病变一般为不可逆性,进展较慢。约50%的成人患者,症状常起自小儿时期。主要表现为经常发热、咳嗽、多痰、甚至咯血。近年由于加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防治,以及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发病率已有所减少,症状也较过去为轻。
病因
1.先天性支气管扩张 较少见,可因支气管软骨发育缺陷所致,见于婴儿;或由于气管支气管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缺陷引起巨大气管支气管(tracheobronchomegaly),见于年长儿。 2.后天性支气管扩张 常见于麻疹、百日咳、毛细支气管炎及重症肺炎,尤以腺病毒21型、7型及3型所致严重肺炎时较为多见。哮喘病亦系常见,由此类病因所致者多为双侧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如果由于异物堵塞,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或肿瘤压迫所致,以及支气管结核合并肺不张长期存在所致支气管扩张,多为局限性。支气管扩张和机体一些特异性的防御功能缺陷有关。主要包括体液免疫缺陷、局部免疫防御缺陷和免疫紊乱。其中,最多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的病人,如X连锁的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IgG亚类缺陷也为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之一。局部免疫防御缺陷,原发纤毛运动障碍的病人,由于纤毛运动不良,从而导致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减低。另外,良性或恶性肿瘤、肋骨的骨质增生压迫也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症状
1、主要症状 为咳嗽、多痰,多见于清晨起床后或变换体位时,痰量或多或少,稠厚脓液,臭味不重。不规则的发热并非少见。病程日久者可见程度不同的 咯血、贫血和营养不良。患者易患上、下呼吸道感染,往往反复患肺炎,甚至并发肺脓肿,常限于同一病变部位。 2、胸部体征 与肺炎近似,但轻重悬殊,有时听诊毫无所得,但大多数在肺底可闻湿啰音,位置比较固定。如果病区范围较广,纵隔和心脏常因肺不张或纤维性病变而移位于病侧。患儿营养发育落后,胸廓畸形。杵状指、趾的出现早晚不一,最早者1~2个月即可发生,可在患病肺叶手术切除后自然消失。上颌窦炎比较多见。如病情继续发展,可见肝脏肿大和蛋白尿,也可并发淀粉样变性病及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在正常范围,继发感染时则可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个别可略呈贫血。血沉降率轻度增速。痰液检查尚无恒定的致病菌发现,临床上常见几种细菌混合存在。这些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感杆菌、产气杆菌等,故在治疗前宜进行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 1、X线检查 轻度时只有肺纹理加重,病变明显时双中下肺可见大小环状透光阴影呈卷发状或蜂窝状,常伴肺段或肺叶不张及炎症浸润阴影,心脏及纵隔可见移位。断层X片可见到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2、支气管造影 可示支气管呈柱状、梭状或囊状扩张,明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部位及范围。造影时应作好术前准备,预防意外窒息。术前须禁食以免呕吐,术后应给硫酸镁以排出胃中碘油,避免碘中毒。 3、CT检查 近年来,高分辨CT已经代替了支气管造影,安全可靠。简单易行,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支气管造影是相同的,已成为确诊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检查方法。
诊断与鉴别
此病需与慢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先天性肺囊肿、肺隔离症、肺吸虫病等相鉴别。关于咯血,应与小儿肺结核、肺吸虫病鉴别。从痰液检查结核菌及肺吸虫,做结核菌素试验及肺吸虫抗原皮肤试验,均有鉴别价值。X线检查对鉴别诊断帮助很大。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西医治疗 治疗除重视、新鲜空气、休息、营养之外,主要应消除炎症,充分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治疗用药 盐酸溴己新片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
并发症
肺不张区域及扩张的支气管常见感染复发,其程度轻重不同,轻者仅有低热及痰量增多,重者发生肺炎和肺脓肿。
饮食与护理
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忌吃护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注意事项
预防
应认真随访肺炎患儿直至完全复原为止。及时治疗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以及尽早取出支气管异物,都是预防支气管扩张的措施。营养不良及佝偻病患儿,应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并做好麻疹和百日咳的自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