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蛔虫性肠梗阻 > 蛔虫性肠梗阻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外科、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蛔虫症是我国人体最常见的肠寄生虫病之一,以学龄儿童多见,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蛔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蛔虫聚结成团引起肠管机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肿瘤性堵塞性肠梗阻中占首位多为单纯性、部分性肠梗阻。阻塞部位以回肠末端最多见。但可发生于小肠的任何部分。

病因

当机体感染蛔虫后,蛔虫在肠道内寄生,当寄生宿主机体环境和肠管功能紊乱时,蛔虫体受刺激,兴奋性增高,在肠道内增强活动,并相互扭结成团,容易阻塞肠腔造成肠梗阻。

症状

1、腹痛:
大多数初起为程度较轻的、阵发性,腹痛,多在脐周。
病情进展后腹痛为持续性,精神差,面色青灰,烦躁不安,有的大声哭叫。
2、呕吐:
伴随腹痛后多数有呕吐,呕吐物多为胃液和胆汁,有的甚至吐出蛔虫。
少数也可有粪质性呕吐物,一般呕吐物中无咖啡样物或血液。
3、便秘:
多数有便秘,少数仅初期有少量大便或排少量蛔虫,有的肠阻塞严重致缺血、坏死、出血,而排出少量血便。病情进展后完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明显。
4、腹部肿物:
腹略胀而软,本病多可触及多数活动性细索条样包块物,且有时按压肿物可变形,变更部位或分为数个,早期诊断多无困难。晚期腹胀严重时诊断较困难。
5、肠梗阻:
蛔虫团肠扭转则呈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患儿突然有剧烈腹绞痛、呕吐,偶有血便,但一般量不太多。患儿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常有中毒症状、高热、脱水、腹膨胀伴压痛及肌紧张。
病儿出现阵发性脐周疼痛,呕吐伴有吐蛔虫、便秘等症状。

检查

一、血常规化验:
白细胞总数增高达15×109/L左右,嗜酸性粒细胞可达10%以上。
二、粪便检查:
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此项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分为肉眼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和化学检查。
大便镜下检查可找到蛔虫卵。

诊断与鉴别

要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一、肠套叠。
二、肠囊肿。
三、机械性肠梗阻。

治疗

  暂无有效的中医疗法和中药的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1、适应症:
如经保守治疗,虫团持久不见消散、虫团较大、坚实并有压痛或腹胀、全腹紧张压痛,疑有肠穿孔、肠坏死,以及肠扭转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2、术前准备:
纠正脱水及休克,然后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所见进行虫团疏散,切肠取虫,肠切除吻合等手术方式。
3、手术方法:
一般选用单纯肠切开取虫、穿孔修补,若肠管坏死或生机不良即行肠切除。
4、注意事项:
不论单纯取虫或肠切除,均应把蛔虫取尽,不宜将蛔虫挤入结肠,以防蛔虫再次聚集成团造成梗阻。

治疗用药
用阿托品类药物解痉、止痛。

并发症

常可并发脱水、酸中毒,可发生肠坏死、穿孔和腹膜炎,亦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饮食与护理

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


护理
  以前预后不佳,20世纪50~60年代蛔虫性肠梗阻的病死率为5.86%~14.9%。
  但现在如能早期诊断及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蛔虫性肠扭转引起肠坏死者较多,病死率较高。

注意事项

预防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3、集体儿童机构可定期集体驱虫,积极治疗带虫者,消灭传染源。
4、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染媒介,搞好环境卫生,不随地大便。做好粪便管理,实行高温堆肥,减少地面污染。
5、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常剪指甲,生吃瓜果要洗烫等好习惯。克服吮手、咬指甲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