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中医五官科、耳鼻喉科
疾病简介
外耳道异物(foreign body in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常见于儿童将豆类、小珠粒、火柴棒头等各种小物塞入外耳道。
病因
常见于儿童。将豆类、小珠粒、火柴棒头等各种小物塞入外耳道,成人可因创伤、弹片、泥土、木块等,或耳病治疗时误留棉花,小纱条于外耳道,其它如夏季昆虫可爬入或飞入外耳道内形成异物。
症状
因异物种类大小和部位而异,小而无阻塞,无刺激的异物,可长期存留无任何明显症状,较大异物或植物性异物可遇潮湿而膨胀,阻塞外耳道影响听力及耳鸣等,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炎,出现耳痛,异物接近鼓膜可压迫鼓膜致耳鸣,眩晕,活动昆虫爬行骚动时可引起难以忍受的不适,触及鼓膜可致疼痛,耳鸣,甚至损伤鼓膜。
检查
外耳道异物一般用耳镜检查多能发现,但有时因异物刺激,患者本人或家长自己试图取异物损伤外耳道,致外耳道肿胀,看不清异物。如有明显异物史,应仔细检查。另外,在外耳道底壁和鼓膜下缘的交接处比较深陷隐蔽,细小的异物可在此存留并被隆起的外耳道底壁遮挡,检查时,要格外小心。
诊断与鉴别
需要与外耳道炎及疖,外耳道真菌病鉴别,外耳道异物常见于儿童。将豆类,小珠粒,火柴棒头等各种小物塞入外耳道。成人可因创伤,弹片,泥土,木块等,或耳病治疗时误留棉花,小纱条于外耳道,其它如夏季昆虫可爬入或飞入外耳道内形成异物。
治疗
1)针灸2)推拿3)按摩
西医治疗
根据异物大小、性质和部位,采用不同的取出方法。一、活动而不膨胀的小异物,可用生理盐水将异物冲出。但外耳道、鼓膜有损伤或穿孔禁用。二、植物性异物可在直视下用异物钩或耳刮匙取出,不宜用水冲洗,以免膨胀而取出困难。三、活动的昆虫类可先滴入油剂、酒精或乙醚使其死后用镊、钩或冲洗取出。注意事项:①并发急性炎症时,可先抗炎治疗后再取出异物,若异物影响炎症消退,可在消炎过程中酌情取出。②取异物时操作必须轻巧熟练,不得盲目强行取出,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特别对圆形光滑异物如豆类、玻璃珠等,切忌随意用镊、钳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部。③异物嵌顿于外耳道不易取出者,如创伤进入弹片等,可从耳后作乳突凿开术之切口,分离外耳道软骨部,然后取出异物。④不合作儿童或异物嵌顿很紧难以取出者,可予以短暂的全身麻醉后取出。
治疗用药
治疗方式: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治疗周期:1-3天治愈率:80%常用药品: 盐酸米诺环素胶囊 硝酸咪康唑乳膏
并发症
容易并发细菌感染。
饮食与护理
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忌吃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对预防此病也很有帮助。
注意事项
预防
1、要常教育孩子不要把小东西向耳朵里乱塞。2、成人必须戒掉用火柴杆及牙签之类掏挖耳朵。3、有了异物之后, 立即到医院里由医生取出。4、取出异物之后的耳道,要注意保持其干燥与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