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食物变态反应 > 食物变态反应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食物变态反应(food allergy)也称为消化系统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of digestive system)或过敏性胃肠炎(allergic gastroenteritis)、食物过敏(food allergy)等,是由于某种食物或食品添加剂等引起的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而导致消化系统内或全身性的变态反应。

病因

1.食物诱发过敏的途径 诱发小儿过敏的途径有五:胃肠道食入、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或注射、通过人乳和胎盘进入。
2.食物变应原 食物变应原指的是能引起免疫反应的食物抗原分子。几乎所有食物变应原都是蛋白质,大多数为水溶性糖蛋白,分子量10万~60万。每种食物蛋白质可能含几种不同的变应原。

症状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食物中变应原性的强弱和宿主的易感性有关。
IgE介导的食物变态反应 临床症状出现较快,可在进食后几分钟到1~2h。有时极微量就可引起十分严重的过敏症状。就症状出现的次序而言,最早出现的常是皮肤、黏膜症状。呼吸道症状如哮喘出现较晚或不出现,但严重者常伴呼吸道症状,食物诱发的哮喘在婴儿比较多见,除吸入所致者外,一般均合并其他过敏症状。年长儿和成人食物虽可诱发多种过敏症状包括休克在内,但诱发哮喘的不多见。食物一般不引起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作为食物变态反应的惟一症状更是十分罕见。
变应性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病:其特点为胃或小肠壁有EOS浸润,常有外周血EOS增多。EOS浸润累及胃或小肠的黏膜、肌层和(或)浆膜。患者常表现饭后恶心和呕吐、腹痛、间歇性腹泻,幼婴有生长发育停滞。肌层浸润导致胃和小肠变厚和僵硬,临床可出现阻塞征象。浆膜下层浸润一般表现为EOS性腹水。本病的致病机制不明。其中部分患者在进食某种食物后症状加重,涉及Ⅰ型变态反应,患者十二指肠液中和血清中IgE升高,多伴特应性疾病,对多种食物和吸入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可继发缺铁性贫血和低白蛋白血症。本病常累及6~18个月的婴儿。诊断基于胃肠活检,特征性的EOS增多。黏膜型患者常有特应性症状,血清总IgE升高,多种变应原皮试和RAST、呈阳性反应,外周血EOS增多,贫血等。排除过敏食物要多达12周症状才会消失,肠组织才会恢复正常。
婴儿肠绞痛:表现为婴儿阵发性烦躁不安,极度痛苦喊叫,腿蜷缩,腹膨胀,排气多,一般于生后2~4周发病,到3~4个月痊愈。诊断依靠排除攻击排除试验。
口腔(黏膜)变态反应综合征(oral allergy syndrome,OAS):患者在进食某种或几种水果或蔬菜几分钟后,口咽部如唇、舌、上腭和喉发痒和肿胀,少数患儿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多发生于花粉症患者或提示以后可能发生花粉症。这是花粉和水果或蔬菜间出现了交叉反应性之故。

检查

非特异实验室检查 多数病例血生化及三大常规检查无异常发现,少数外周血有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多,低色素性贫血,大便潜血试验和Charat-Leyden结晶体阳性。血清总IgE增高。消化内镜检查可正常或非特异性胃肠黏膜出血、水肿。这些均不能作为食物过敏的确诊依据。

诊断与鉴别

食物过敏引起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应与非变态反应所引起的消化道和全身性疾病鉴别,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胆石症、炎症性肠病、乳糜泻等。
进食某些食物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不能都认为是食物过敏。现引用1984年美国过敏和免疫学会提出的关于食物异常反应的概念如下。
1、食物异常反应(abnormal reaction of food) 食物异常反应是一个总的概念,适用于由摄入的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所有异常反应,包括人体对食物成分或添加剂引起的免疫反应(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及非免疫性副反应,如食物不耐受,中毒性、代谢性、药理性和特异体质的反应,以及精神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异常反应等。
2、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ance) 食物不耐受是指食物和(或)添加剂引起的异常生理反应,是由食物或添加剂引起的非免疫反应(如中毒性、药理性、代谢性、感染性反应及其他非免疫因素所致的异常反应),它与食物异常反应的主要区别是不涉及免疫反应,但可由非免疫因素引起的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参与。
3、食物中毒(food toxicity/poisoning)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毒物污染或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的全身性疾病,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毒物可来自污染的微生物与食物本身(如河豚、生鱼胆等),也可源于其他化学物质(如砷、汞、有机磷农药等)。此异常反应一般无免疫因素参与。
4、药理样食物反应(pharmacologic food reaction) 药理样食物反应指食物及其衍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中含有内源性药理作用样物质(如咖啡因、组胺等),摄入机体达到一定量后,产生的某种药物所具有的药理作用及表现。
5、假性食物过敏(food pseudo-allergy) 假性食物过敏多指由于精神及心理因素引起的食物异常反应,其临床表现类似食物过敏,但不涉及免疫机制介导的化学介质的释放。
6、食物过敏(food allergy/hypersensitivity) 食物过敏是指部分人群由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免疫反应。进食少量有关食物即可诱发,与食物和(或)食物添加剂的生理作用无关,涉及免疫机制引起的化学介质的释放。
食物中毒、药理样副作用和食物不耐受等一般不涉及机体的免疫反应,与食物的过敏反应不同,临床上应注意区分,尤其应避免将食物过敏反应误诊为食物的毒副作用或食物不耐受。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1.避免变应原 一旦确定了变应原应严格避免再进食,这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但“避”应有的放矢,如鸡蛋最容易过敏的部分为蛋清,可食蛋黄部分。一般6~12个月后小儿对大部分食物抗原的敏感性消失。此外,烹调或加热使大多数食物抗原失去变应原性。
2.药物 一般不主张长期用酮替芬、皮质类固醇预防。口服色甘酸的效果不肯定。也不主张以食物进行IT。但OAS可以用致敏花粉进行IT,1年后大多数患者对花粉和植物性食物的敏感性降低。但在食物诱发了症状时,应对症处理。

治疗用药
消炎止痢灵片 盐酸小檗碱片 枫蓼肠胃康胶囊。

并发症

  肠道外症状最常见的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各种皮疹、湿疹。此外尚可引起鼻炎、结膜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心律失常、头痛、眩晕等,甚至休克的全身反应。婴儿期食物过敏尚有发生猝死综合征的报道,应予重视。

饮食与护理

1、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2、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

忌吃


护理
注意个人的身体保暖,不要着凉。

注意事项

预防

有患特应性疾病高度危险的小儿(指父母一方或双方患特应性疾病),特别是生后最初3~6个月,鼓励人乳喂养。还应记住许多食物变态反应的婴儿后来发生了其他特应性疾病。因此遇有变态反应家族史的婴儿,医师要将这种可能性告诉父母,劝告他们不要吸烟,不要在室内养动物,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相关医院

Hospital

海口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45号

电话:0898-36380068

100

海口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海甸岛人民大道43号海甸总院区/龙...

电话:0898-66151001,0898-66151002

36015

海南省医学院附属...

三级甲等

暂无

地址:海口市新华区龙华路31号

电话:0898-66772248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