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先天性肠闭锁 > 先天性肠闭锁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小儿外科

疾病简介

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intestinal atresia)是造成新生儿肠梗阻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畸形,严重的威胁病儿生命。早年,本病病死率很高。近20年来,病因学研究的进展,诊断水平的提高,技术操作的改进,手术前后良好的监护,尤其是静脉高营养的应用,使存活率显著提高。中国医科...

病因

1.胚胎发育阶段实心期中肠空化不全可产生肠闭锁或狭窄。 2.胎儿期肠管某部损伤和血运障碍 如胎儿发生肠扭转、肠套叠、胎便性腹膜炎及粘连性肠绞窄、肠穿孔、内疝、肠系膜血管发育畸形等导致肠管某部血运障碍,使肠管发生坏死、吸收、修复等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肠闭锁。北京儿童医院曾见到7例肠闭锁,切除标本的肠腔内呈肠套叠改变,并多次见到肠闭锁合并腹腔内粘连及散在钙化灶的病例。大量实验研究也证明了此学说。 3.家族遗传因素已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多发性肠闭锁和Apple-Peel闭锁,均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症状

先天性肠闭锁或肠狭窄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肠梗阻的症状,而症状出现的早晚和轻重则取决于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检查

常规做血象和血生化检查,发生腹膜炎,肺炎时有感染性血象,有白细胞增高,有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血生化检查血钠,钾,氯,钙和血pH值,常有水,电解质紊乱,可出现碱中毒,可有肾功能受损表现,如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等。 过去很多人特别强调用Farber试验,检查胎粪中无角化上皮细胞及胎毛以诊断肠闭锁,对3个月以内胎儿形成肠闭锁者有诊断价值,但对中,晚期胎儿由于机械性或血管性所致的肠闭锁则无诊断意义,因角化上皮已下降到闭锁远端,近年来在临床上已很少应用,因为根据临床及X线检查,确定肠闭锁的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另外该试验也不完全准确。

诊断与鉴别

 先天性肠闭锁需与以下疾病鉴别:先天性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环形胰等,通过钡灌肠结果即可除外。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先天性肠闭锁如不手术,无生存希望。手术治疗的早晚,手术前的准备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如保暖、胃肠减压、矫正脱水、静脉营养以及清洁口腔分泌物等,直接影响其预后。根据闭锁的不同类型可选用以下手术方式: 1.肠切除吻合术 闭锁肠管远近端各切除10~15cm行端端吻合; 2.端侧吻合并造瘘 有时近端肠管过度肥厚扩张,远端肠管细小,可行端侧吻合和远端造瘘术(Bishop-Koop法),或行侧端吻合和近端造瘘术(Santulli法)。 3.择期肠吻合 低位肠闭锁、全身情况差,不能一期肠切除吻合者,可将远近端肠管造瘘,并扩张远端肠管,择期再行肠吻合。但新生儿多不能耐受肠液的丢失,易产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尽量争取一期吻合不做肠瘘。

治疗用药
先天性肠闭锁如不手术,无生存希望。

并发症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并发吸入性肺炎,肠穿孔时并发腹膜炎,气腹,休克等。并常并发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胆道闭锁、食管闭锁、脐膨出、肛门直肠闭锁、梅克尔憩室、肠重复畸形等其他消化道畸形,多指(趾)、尿道下裂、马蹄肾等泌尿系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畸形。小肠闭锁伴发先天愚型者罕见。

饮食与护理

做好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

忌吃


护理
1.保证患儿营养的吸收。 2.清洁口腔分泌物。 3.保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

预防

做好孕期保健和遗传咨询工作,预防措施参照其他出生缺陷性疾病,预防应从孕前贯穿至产前: 1.婚前体检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2.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 包括远离烟雾,乙醇,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以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