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面瘫 > 面瘫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神经内科

常见症状:面具脸

疾病简介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中医学上称为“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皱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病因

1.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

3.自身免疫反应。

4.肿瘤。

5.神经源性。

6.创伤性。

7.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9.血管机能不全。

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症状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撅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

检查

1.静止检查:

茎乳突检查、额部检查、眼检查、耳检查、面颊检查、口检查、舌检查

2、运动检查:

(1)抬眉运动检查额枕运动功能

(2)皱眉检查皱眉肌是否能运动

(3)闭眼时应注意患者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

(4)耸鼻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

(5)示齿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

(6)努嘴注意观察口角两侧至人中的距离是否相同,努嘴的形状是否对称。

(7)鼓腮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诊断与鉴别

1.诊断要点:本病急性起病,数小时至数天内瘫痪症状达到高峰。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排除中枢性病变引起的表情肌瘫痪。

2.鉴别诊断:根据起病形式和典型的临床特点,周围性面瘫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能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1)格林巴利综合征:有肢体对称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常伴有双侧周围性面瘫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莱姆病:伯氏螺旋体伴感染导致的面神经麻痹,多经蜱叮咬传播,伴慢性游走性红斑或关节炎史。可应用病毒分离和血清学实验记录。

(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常伴有其他脑神经麻痹。以动眼外展及面神经麻痹居多,可单独发生。

(4)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或腮腺肿瘤,颌后化脓性淋巴结炎,中耳炎及麻风均可累及面神经,但多有原发病表现。

(5)后颅窝病变:桥小脑角肿瘤,多发性硬化,颅底脑膜炎及鼻咽癌颅内转移等原因所致的面神经麻痹,大多起病较慢,有其他脑神经受损或原发病的特殊表现。

治疗

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来考虑。     急性期:起病1-2周内可视为急性期,此阶段主要是抑制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连续7-10天或口服泼尼松30mg每天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天,逐渐减量停药,疗程共10-14天,注射用腺苷钴胺营养神经。联合抗病毒药物更佳,常选用阿昔洛韦或病毒唑口服或静滴。此外,给予维生素B1 100mg肌注,每日1次。配合耳后刺络拔罐疗效较好。      恢复期:第2周末至1-2年为恢复期。给予维生素B1,B12外,可给予烟酸,地巴唑等,可给与面部肌电刺激,按摩等。针刺可取较多的穴位,如加取地仓,翳风,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强刺激,留针时间延长,并可加用电针。恢复期可根据病情进行面肌的被动和主动运动锻炼。      后遗症期:2年后面瘫仍不能恢复者可按永久性面神经麻痹处理。

并发症

1、面肌痉挛:一种间接发作,而且有规则的面部肌肉抽动,发病部位不是整个面部,而是局限在口角或眼睑,发作时患者没有疼痛感。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有时是几秒钟,有时则是几分钟,症状也会由于患者情绪波动、过于疲劳而加重。

2、鳄鱼泪症候群:面瘫发生后的一段时间(数周或数月不等),患者在进食时,病患侧会有眼泪流下,有时即使没有进食而只是看到自己喜欢或想吃的食物,也会表现的两眼含泪。这种症状被称作鳄鱼泪症候群。

3、面肌纤维性痉挛:面肌纤维性痉挛不同于面肌痉挛,它表现为患侧脸部肌肉快速抽搐性收缩,常常伴有瞬目运动增多,而且症状表现部位不具确定性,两次病发部位很可能不同。

4、面肌联合运动:面瘫患者在做鼓腮、张口、示齿、吸吮等动作时,眼睛会逐渐变小闭合,而且眼睛闭合的同时,口角也会因受到牵拉而闭合,这种症状被称为面肌联合运动,这种运动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只是有一部分会出现。

饮食与护理

(1)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忌热性补药、热性食物、烟、羊肉、狗肉、带鱼、白酒、大蒜、大葱、海鲜、麻辣火锅、浓茶咖啡等。(2)多食新鲜蔬菜、粗粮,如黄豆制品,南瓜、玉米、洋葱、瘦肉、山楂、海带、大枣、苦瓜、丝瓜、冬瓜、黄瓜、甜瓜、香蕉、瘦肉、大枣等。(3)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并进行足底按摩。(4)减少光源如电视、电脑、紫外线等的刺激。(5)进行功能性锻炼,如抬眉、双眼紧闭、鼓气、张大嘴、努嘴、示齿耸鼻等。(6)用毛巾热敷,每晚 3~4 次,勿用冷水洗脸,遇风、雨、寒冷时注意头部保暖。(7)适当运动,加强身体锻炼,常听轻快音乐,心情平和愉快,保证充足睡眠。(8)每天坚持穴位按摩。(9)急性期应嘱咐病人注意保护眼睛,以防止引起暴露性结膜炎,特别是要防止角膜损害,可用眼膏,入睡后应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

预防

防止面部特别是耳后部受风寒,如:夏季夜晚不在窗口,屋顶睡觉;乘火车,汽车时不使耳后部长时间的受冷风吹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