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硬皮病 > 硬皮病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风湿免疫科

常见症状:胃烧灼痛、面具脸、色素沉着过多、秃发

疾病简介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炎性、变性、增厚和纤维化进而硬化和萎缩为特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除了皮肤硬化外,还可以引起消化道、肺、心脏和肾等多系统内脏器官损害。

病因

1、遗传因素:在硬皮病患者中,某些HLA-Ⅱ类抗原表达较常人明显增高。

2、学品与药物:如聚氯乙烯、有机溶剂、硅、二氧化硅、环氧树脂、L色氨酸、博莱霉素、喷他佐辛等可诱发硬皮与内脏纤维化。

3、免疫异常:硬皮病的发生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患者有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

4、细胞因子的作用:某些细胞因子参与本病的发病,如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等。

症状

硬皮病有多种类型,其症状表现如下:

1、局限性硬皮病

⑴硬斑病:多发生在腰、背部,其次为四肢及面颈部,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肿性斑片,初呈淡红或紫红,经数周或数月逐渐扩大硬化,颜色变为淡黄色或象牙色,局部无汗、毛发脱落,数年后转化为白色或淡褐色萎缩性疤痕。

⑵带状硬皮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局限性皮肤硬化沿肋间和一侧肢体呈带状分布,可为单条或数条。

⑶点滴状硬斑病:多发于颈、胸、肩背等处,皮肤硬化斑约绿豆至五分硬币大小,呈集簇性线状排列。

2、系统性硬化病

⑴局限性硬皮病:皮肤增厚限于肘(膝)的远端,但可累及面部、颈部。

⑵弥漫性硬皮病:除面部、肢体远端和近端外,皮肤增厚还累及躯干。

系统性硬化病症状较为复杂,表现如下:

 雷诺现象:约70%的病例首发症状为雷诺现象,即患者在受凉或紧张时突然手足发冷、指(趾)端颜色苍白,继而变紫。外界刺激结束后10~15分钟,血管痉挛恢复,指(趾)端颜色变为正常,呈红色或斑点样杂色。鼻尖、舌尖、口唇和耳垂等肢端部位也可出现寒冷诱发的苍白。 

皮肤:手指、手背发亮、紧绷,手指褶皱消失,汗毛稀疏,继而面部、颈部受累。病人上胸部和肩部有紧绷的感觉。颈前可出现横向厚条纹。面部皮肤受累可表现为面具样面容。口周出现放射性沟纹,口唇变薄,鼻端变尖。皮肤病变可局限在手指(趾)和面部,或扩展累及上臂、肩、前胸、背、腹和腿。皮肤病变可分为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水肿期皮肤呈非可凹性肿胀,触之有坚韧的感觉;硬化期皮肤呈蜡样光泽,紧贴于皮下组织,不易捏起;萎缩期浅表真皮变薄变脆,表皮松弛。

骨和关节:患者常有多关节痛和肌肉疼痛,也可出现明显的关节炎。由于皮肤增厚且与其下关节紧贴,致使关节挛缩和功能受限。由于腱鞘纤维化,当受累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时,特别在腕、踝、膝处,可觉察到皮革样摩擦感。长期慢性指(趾)缺血,可发生指端骨溶解。

消化系统: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受累,其中食管受累最为常见,还有肛门、直肠,小肠和结肠。可出现胸骨后灼热感、反酸,以及吞咽困难、吞咽痛。可有轻度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

肺部:在硬皮病中肺脏受累普遍存在。最常见的症状为运动时气短、活动耐受量减低、干咳等。检查可发现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动脉高压,往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脏:病理检查80%病人有片状心肌纤维化。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心悸、水肿;临床检查可有室性奔马律.窦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

肾脏:病肾脏病变临床表现不一,部分病人有多年皮肤及其他内脏受累而无肾损害的临床现象;有些在病程中出现肾危象,即突然发生严重高血压,急进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常于数周内死于心力衰竭及尿毒症。

其他表现:50%的系统性硬化症病人常有抑郁的表现。性功能减退也比较常见,器质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常可造成男性患者的阳痿。

检查

1.血沉可轻度增快。血红蛋白可减低,蛋白尿提示肾损伤。可有轻度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类风湿因子可呈低滴度阳性。

2.免疫学检查:硬皮病患者可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约90%的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多为斑点型或核仁型,抗着丝点抗体多为阳性,抗Scl-70抗体为系统性硬皮病(SSc)特征性抗体,但阳性率低(20%~30%阳性)。

3.双手X线可有不规则的骨侵蚀,关节间隙变窄,少数硬皮病病人有末节指骨吸收,常伴有软组织萎缩和皮下钙质沉着,偶尔有中节指骨的完全溶解。常有骨质疏松。4.食管钡餐检查早期即可发现食管下端1/2或2/3轻度扩张,蠕动减弱。胸部X线及CT检查可见下肺纹理增厚,典型者下2/3肺野有大量线形、小结节影,或线形结节样网状阴影,严重时呈“蜂窝肺”。

诊断与鉴别

2013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与欧洲抗风湿联盟共同发表了新的系统性硬皮病(SSc)诊断标准并延用至今。

总分值由每一个分类中的最高比重(分值)相加而成,总分≥9分的患者被分类为系统性硬皮病。鉴别诊断:硬肿病:主要是因为季节寒冷引发疾病,所以也称之为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病后患者身体开始出现全身冰冷,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触摸有“冷猪肉”的感觉。

治疗

硬皮病目前尚没有根治办法。

1、对症治疗:雷诺现象:患者勿吸烟,手足避冷保暖。可用降压药无扩张血管,如硝苯吡啶片10mg,每日3次。静脉或口服前列腺素E1可缓解雷诺现象,治疗指端溃疡。潘生丁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减轻雷诺现象。反流性食管炎:要少食多餐,餐后取立位或半卧位。可服用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降低胃酸。如有吞咽困难,可用多潘立酮等增加胃肠动力药物。腹部胀满可间断服用广谱抗生素。硬皮病患者应经常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处理。早期控制血压增高,可预防肾危象出现。可用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口服。如发生尿毒症,需进行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2、控制病情治疗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在早期皮肤硬化水肿期,对关节痛、肌痛有效,对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炎症期有一定疗效,但剂量不宜过大,通常为醋酸泼尼松30~40mg/d,连用数周,渐减至维持量10~15mg/d。青霉胺:可抑制新胶原成熟,并能激活胶原酶降解已形成的胶原纤维,以减少皮肤硬化。青霉胺从每日0.125g开始,空腹服用,一般2~4周增加0.125g/d,根据病情可酌用至0.75~1g/d。用药6~12个月后,皮肤可能会变软,肾危象和进行性肺受累的频率可能会减低。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环孢霉素A、硫唑嘌呤等可控制内脏的损害,常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

并发症

1、关节损害;

2、营养不良;

3、心肌形成纤维组织,可能导致心肌永久性损害和/或功能退化;

4、肾脏损坏和/或肾功能障碍;

饮食与护理

1、硬皮病患者应以低脂、低盐、富含植物蛋白、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饮食为主,多食高纤维素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2、因硬皮病累及食道,食道蠕动变慢,造成患者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患者不愿进食。吞咽不畅的病人,宜给予半流食或糊状易消化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且要细嚼慢咽,以免发生呛咳造成窒息。

3、注意防寒,避免暴露在寒冷中以及穿保暖的衣服,特别是手套和袜子,尤要避免冷水刺激,保持肢端体温。定期运动、物理疗法、皮肤按摩和润肤霜有助于改善皮肤症状。

4、积极去除感染病灶,防止劳累及剧烈精神刺激。

预防

目前尚没有办法预防硬皮病。硬皮病病变多变,通常呈缓慢发展,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内脏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防止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