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动力性肠梗阻 > 动力性肠梗阻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肛肠外科、小儿外科

疾病简介

动力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管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肠管蠕动功能紊乱而产生的肠梗阻,也称之为麻痹性肠梗阻或假性肠梗阻,小儿发病率较成人高。

病因

引起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分为两大类:继发性及原发性。 近年来,有人报道胃肠激素对肠壁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从肠壁本身、自主神经系统或胃肠激素方面,考虑动力性肠梗阻的原因。

症状

1、一般表现: 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或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的肠梗阻综合征,而没有肠内外的梗阻。 2、病史: (1)一般腹部外伤、腹膜后血肿可刺激腹膜后自主神经产生肠麻痹梗阻,腹部手术尤其是伴有腹膜炎者,手术后1~2天内多处于肠麻痹阶段。 手术愈复杂,腹膜反应愈严重,麻痹时间则愈长,可出现肠梗阻症状。 (2)可能存在全身性疾患,如肺炎、败血症、神经系统感染、肠炎等。 (3)可根据肠梗阻症状是否自生后即开始,将动力性梗阻分为以下两类。

检查

血生化检查: 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应常规做血钠、钾、氯、钙和血pH检查。必要时做甲状腺功能测定,以明确有无甲低等。

诊断与鉴别

应注意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一、先天性巨结肠: 1、简介: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case)又称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Agangliono-sis)。由于hirschsprung将其详细描述,所以通常称之为赫尔施普龙病(hirschsprung’s- Disease),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的近端结肠,使该肠这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 2、临床表现: 患儿因病变肠管长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痉挛段越长,出现便秘症状越早越严重。多于生后48小时内无胎便排出或仅排出少量胎便,可于2~3日内出现低位部分甚至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呕吐腹胀不排便。痉挛段不太长者,经直肠指检或温盐水灌肠后可排出大量胎粪及气体而症状缓解。 3、鉴别要点: 直肠测压取活检可以鉴别。 1、机械性肠梗阻: 1、简介:由机械性阻塞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完全受阻或严重障碍。 2、临床表现: (1)腹痛集中于脐周或上腹部,若疼痛严重而固定,则可能已发生绞窄。 (2)在小肠梗阻时呕吐发生较早,大肠梗阻时则较晚。 (3)在完全性肠梗阻可发生便秘,但部分梗阻时可发生腹泻.约25%的小肠梗阻患者可发生绞窄性梗阻,并在6小时内发展为坏疽,它突出表现是腹痛开始或数小时内进展成为严重的固定疼痛.。 3、鉴别要点: 如果梗阻病变是癌肿或憩室炎,则腹部平片可显示病灶近端的结肠扩张。 为确定梗阻的部位应进行内镜或钡剂灌肠检查。若采用,内镜检查应先于钡剂灌肠。

治疗

  针刺足三里、合谷、灸中脘、关元穴。

西医治疗
应针对原发病给以治疗。 一般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如禁食、胃肠减压、针刺足三里、合谷、灸中脘、关元穴,肾囊封闭可以预防严重腹胀。

治疗用药
可应用大量新斯的明(0.045~0.060mg/kg)促进肠蠕动。肛管排气,小量2%肥皂水或小量3%盐水灌肠等刺激结肠活动,也有助于减轻腹胀。

并发症

常并发脱水、酸中毒,慢性、持续发作可至小儿营养障碍,生长发育迟缓等。

饮食与护理

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


护理
1、一般正常腹部手术后的肠麻痹,经过禁食、减压等正确处理,多能于短时间内恢复。 2、中毒性肠麻痹常为原发病临终期表现的一部分,故预后不良。 3、对原发性假性肠梗阻,自生后即出现症状者,由于营养难以维持,多不能长大成人。

注意事项

预防

1、预防: 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原发性病因尚在研究,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应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3、继发于肠炎,败血症、肺炎、低钾血症、药物中毒等,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防发生肠麻痹而加重病情。 4、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