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内科、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是一种肺泡内反复出血,致肺间质内铁质积聚,终而造成进行性肺纤维化。是一组肺泡毛细血管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临床以缺铁性贫血、咳嗽、咯血及进行性气促为主的疾病。
病因
1.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可分为4个亚型:
(1)单纯型。
(2)与牛奶过敏共同发病。
(3)与心肌炎或胰腺炎共同发病。
(4)与出血性肾小球肾炎共同发病(Goodpasture综合征)。 2.继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多继发于下述病理情况: (1)各种原因所致左心房高压的后果。 (2)胶原性血管病的并发症(如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3)化学药物过敏 (如含磷的杀虫剂)。 (4)食物过敏 (如麦胶蛋白,gliadin)。此处以特发性单纯型为中心进行阐述。
症状
发病情况可分两种,以暴发性起病多见,突出的是反复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伴咯血或呕血;另一类型则仅以贫血伴嗜睡、衰弱而来诊。据我院早期65例统计:来院时的症状有面色苍白(95.2%);乏力(79.5%);咳喘 (66.7%);咯血或呕血(429%);低热(33.5%);腹痛(12.7%);鼻出血(6.4%)。而体征方面则有肝脾肿大(39.7%);心率增快(27%);肺部啰音(25.4%);黄疸(4.8%);杵状指(1.6%)和关节肿大(1.6%)。
检查
关键为在痰内或幼儿胃液内找到有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其他方面有:
1.血象 急性期显示不同程度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入院时有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30~60g/L)约占1/3,中度贫血者(血红蛋白60~90g/L)占45%,末梢血片中网织红细胞增加,最高可达23%,超过3%的占70%,嗜酸性粒细胞在部分病例中可见增加,超过3%者约占1/3,血小板正常,血沉多增快。
2.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或胃液检查 含铁血黄素细胞阳性,阳性率达95%左右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可疑者应多次查找。
3.其他检查 急性发作期血清胆红素可见增加,直接Coombs试验,冷凝集试验,嗜异凝集试验可偶呈阳性,大便潜血多为阳性,肺内虽堆积大量铁质,但由于禁锢于巨噬细胞中,不能利用于造血,故血清铁浓度仍呈低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不全表现,血沉增快,血T细胞亚类检测异常,CD3降低,CD4/CD8倒置。
4.X线 急性起病的X线肺片可见肺野中有边缘不清,密度浓淡不一的云絮状阴影,病灶可自米粒大小至小片融合,多涉及双侧,一般右侧较多;亦可呈透光度一致性减低的毛玻璃样改变,肺尖多不受累,且在追踪观察中可见片絮状阴影于2~4天内即可消散,但亦可在短期重现,肺纹理增多,粗乱,慢性反复发作期,表现为肺弥散性颗粒影或细网点状影,严重者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气肿,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用肺心病征,约半数病例可见肺门增大,2/3病例由于淋巴回流受阻可见右侧叶间膜增厚,胸片中还可见2/3病例有心脏的扩大,慢性反复发作期X线肺片呈现两侧肺纹理粗重,纹理可见境界不清的细网状,网粒状或粟粒状阴影,多为双侧,较多见于两肺的中野内带,肺尖及肋膈角区很少受累,亦可同时并存新鲜出血灶,此种典型X线所见多显示其病程已久,一般在6~12个月,此期病程甚至可达10年以上。
5.B超 肝,脾肿大。
6.心电图 心电图有异常变化。
7.肺组织活检 见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可确诊。
诊断与鉴别
关键为在痰内或幼儿胃液内找到有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其他方面有:
1、血象 急性期显示不同程度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入院时有重度贫血者(血红蛋白30~60g/L)约占1/3,中度贫血者(血红蛋白60~90g/L)占45%。末梢血片中网织红细胞增加,最高可达23%,超过3%的占70%。嗜酸性粒细胞在部分病例中可见增加,超过3%者约占1/3。血小板正常,血沉多增快。
2、痰液(或支气管灌洗液)或胃液检查 含铁血黄素细胞阳性,阳性率达95%左右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可疑者应多次查找。
3、其他检查 急性发作期血清胆红素可见增加。直接Coombs试验、冷凝集试验、嗜异凝集试验可偶呈阳性。大便潜血多为阳性。肺内虽堆积大量铁质。但由于禁锢于巨噬细胞中,不能利用于造血,故血清铁浓度仍呈低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不全表现。血沉增快,血T细胞亚类检测异常,CD3降低、CD4/CD8倒置。
1、X线 急性起病的X线肺片可见肺野中有边缘不清、密度浓淡不一的云絮状阴影,病灶可自米粒大小至小片融合,多涉及双侧,一般右侧较多;亦可呈透光度一致性减低的毛玻璃样改变,肺尖多不受累。且在追踪观察中可见片絮状阴影于2~4天内即可消散,但亦可在短期重现。肺纹理增多、粗乱。慢性反复发作期,表现为肺弥散性颗粒影或细网点状影,严重者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气肿、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用肺心病征。约半数病例可见肺门增大,2/3病例由于淋巴回流受阻可见右侧叶间膜增厚。胸片中还可见2/3病例有心脏的扩大。慢性反复发作期X线肺片呈现两侧肺纹理粗重,纹理可见境界不清的细网状、网粒状或粟粒状阴影,多为双侧,较多见于两肺的中野内带,肺尖及肋膈角区很少受累,亦可同时并存新鲜出血灶。此种典型X线所见多显示其病程已久,一般在6~12个月,此期病程甚至可达10年以上。
2、B超 肝、脾肿大。
3、心电图 心电图有异常变化。
4、肺组织活检 见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吞噬细胞,可确诊。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治疗仔细寻找可能致病的原因或诱因,如对牛奶过敏,对食物或化学物质过敏,合并心肌炎、肾炎等仍属首要。症状治疗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急性发作期 由于大量肺出血,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及血红蛋白急剧下降时应卧床休息,间歇正压供氧,严重贫血者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急性期控制症状的疗效已较肯定,为目前最常用的疗法,可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d)静滴(重症患者除静滴液体外,不宜给口服食物或药物),危重期过后,可口服泼尼松(强的松)2mg/(kg·d),症状完全缓解(2~3周)后上述剂量渐减至最低维持量,以能控制症状为标准,维持时间一般为3~6个月。症状较重,X线病变未静止及减药过程中有反复的病人,疗程应延长至1年,甚或2年。停药过早易出现复发。但长期用药亦非良策,故停药应缓慢而慎重,并继续严密观察。激素治疗无效者可试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从1.2~2mg/(kg·d)增加到3~5mg/(kg·d),常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继续用药至临床及实验室所见已大致正常后,适量维持约1年。亦可试用环磷酰胺、胸腺素、苯丁酸氮芥(瘤可宁)、氯喹或活血化瘀中药(三棱、莪术静滴),疗效尚待长期观察。对发病年龄较小的婴儿以及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湿疹、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应考虑并有牛奶或其他食物过敏的可能,最好停用牛奶及其制品2~3个月,代以豆浆等代乳品,有时可获良好效果。对重型Goodpasture综合征或个别单纯型重患,亦可考虑用部分置换血浆疗法,以期改变病人免疫状态。如药物无效,又有明显溶血反应、脾功能亢进或血小板减少者,少数病例可考虑脾切除术。也有文献认为常规脾切除术有较好疗效,北京儿童医院经长期观察结果并不支持此种建议,因曾见术后数月内又出现急性发作者,脾切除术还可导致进一步出血倾向及免疫功能低下,以致死于肺出血或合并感染,故应慎重考虑其适应证。
2.慢性反复发作期的治疗 除用小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做维持治疗外,可试用中药(活血化瘀及促进免疫功能的方剂) 及祛铁药物可用去铁胺(又称去铁敏,deferoxamine,desferrioxamine)每天1.6g,分3次肌注,可使24h尿的铁排出量显著增加,缺铁性贫血也有改善的可能。北京儿童医院用除铁灵(desferal)20~40mg/(kg·d),静滴10~12h,取得较好效果。但国外文献对此类药物则评价不一。
3.静止期的治疗 病变静止时或症状大部消失后,应重视日常肺功能锻炼,并注意生活护理。
治疗用药
头孢羟氨苄胶囊 阿莫西林胶囊。
并发症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常数年后,出现贫血及慢性肺纤维化,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亦有肺出血,大咯血窒息而早期夭亡者。
饮食与护理
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注意生活习惯。
忌吃
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注意事项
预防
无特效预防方法,有人认为本病与牛奶过敏有关,因在患儿血清中,有能沉淀牛奶的多种抗体(血沉淀素)增高,若用牛奶蛋白作皮内试验,则为阳性反应,患儿停服牛奶后,症状迅速消失,重饮牛奶,症状可再次出现,有沉淀素增高的患儿,应注意查找过敏原因,避免接触变应原,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增强患儿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