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内科、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流涎症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常见症状。早期推拿治疗,效果良好。
病因
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是脾胃积热或脾胃虚寒。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若小儿脾胃湿热,致廉泉不能制约,故涎液自流而稠粘,甚则口角赤烂;或因小儿脾胃虚寒,不能收摄其津液,以致口角流涎清稀,大便溏薄,面白唇淡。
症状
(1)脾胃湿热:流涎粘稠,口气臭秽,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或热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2)脾气虚弱:流涎清稀,口淡无味,面色萎黄,肌肉消瘦,懒言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指纹淡红。
检查
暂无资料。
诊断与鉴别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先天性痴呆:患儿在出生时即已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且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随着年龄增长,其智能低下表现逐渐明显,动作发育和性发育部延迟。
治疗
目的:改善症状,达到治愈。 (1)脾胃湿热 治法:清脾胃湿热。 处方: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天河水、掐揉四横纹、掐揉小横纹、揉总筋、摩腹(泻法)。 (2)脾气虚弱 治法:健脾益气,固摄升提。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八卦、推三关、摩腹(补法)、揉足三里、揉百会、捏脊。 每日1次,3~6次为一疗程。
西医治疗
暂无资料。
治疗用药
并发症
面黄肌瘦,少言懒语
饮食与护理
合理膳食。
忌吃
护理
1、注意护理好口腔周围的皮肤,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让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2.如果皮肤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去医院诊治。在皮肤发炎期间,更应该保持皮肤的整洁、清爽,并依症状治疗。如果局部需要涂抹抗生素或止痒的药膏,擦药的时间最好在睡前,以免不慎吃入口中,影响健康。
注意事项
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