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新生儿呕吐 > 新生儿呕吐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新生儿科

疾病简介

呕吐(vomiting)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管理呕吐的是延脑里的呕吐中枢。软腭、咽壁、胃肠的任何刺激,以及神经系统本身的某些疾病(脑炎、脑膜炎等)时发出的刺激都由神经传到呕吐中枢,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中枢发出反应,引起食管、胃或肠道自下向上蠕动,同时膈肌、腹肌收缩迫使胃中食物从口腔涌出。  新生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使很多情况下容易发生呕吐,尤以生后3、4天为多见。由于呕吐物常从口鼻同时喷出,容易呛入气道而引起窒息和(或)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甚至死亡。较长时间的呕吐还可以导致营养不良。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常见的病因有:  1、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道梗阻:多数为先天畸形所致。  ①上消化道梗阻: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食管裂孔疝、幽门肥厚性狭窄、胃扭转、环状胰腺、先天性膈疝等。  ②下消化道梗阻:肠旋转不良、肠狭窄、肠闭锁、小肠重复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等。少见嵌顿疝、肠套叠等。  (2)消化道黏膜受刺激:如咽下综合征、应激性溃疡、胃出血、牛奶过敏等。  (3)消化系统炎症:如急性胃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急性肠炎、腹膜炎等。  (4)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吞咽功能不协调、幽门痉挛、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胎粪性便秘、胎粪排出延迟等。  2.全身性疾病  (1)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等。  (2)颅内压增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水肿、脑积水、颅内出血、颅内肿瘤等。  (3)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糖代谢疾病(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症)、氨基酸代谢疾病(高氨血症、苯丙酮尿症、甘氨酸血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  3.其他因素  (1)药物:  孕妇或乳母应用洋地黄、依米丁等时,药物可以通过胎盘血行或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引起新生儿呕吐。  婴儿服用药物引起消化道反应,发生呕吐,如红霉素、两性霉素B、吐根糖浆、氯化钙等。  (2)喂养不当:  主要原因:  喂奶次数过于频繁,喂奶量太多,因吞咽过快,吞入空气。  浓度不适合,牛乳太热或太凉,乳方多变。  奶嘴孔过大或过小、乳头下陷。奶头放入口腔过多,刺激了咽部。  喂奶后平卧,体位多动。喂奶后剧烈哭闹。  (二)发病机制  呕吐是由消化道及其他有关的一些脏器、器官藉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反射来完成的。在此反射弧上任何一个环节的兴奋冲动增加或加强时、就会产生呕吐。  新生儿特点:  (1)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对呕吐中枢的控制能力差。  (2)食管肌层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幽门括约肌力强。胃上端和食管连接处贲门较松弛、胃下端和十二指肠连接处幽门相对较紧。  (3)胃黏膜对各种刺激较敏感,分泌胃酸及蛋白酶的功能较差。  (4)胃呈水平状(成人为垂直型),容量较小而需要的入量较多。  (5)蠕动功能较差。  由于上述种种解剖、生理及生后环境温度、营养摄取、代谢、排泄等的变化,使初生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很容易发生呕吐。

症状

一、诊断方法  1、了解发病日龄  生后几小时内:多见于咽下综合征。  第一次喂奶后:要注意有无食管闭锁。  生后几天内:多为生产性颅脑损伤和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  新生儿晚期:以喂养不当和感染性疾病多见。  2、呕吐性质  (1)溢乳  (2)典型呕吐:主要见于非梗阻性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外感染性疾病等。  呕吐动作:  ①蠕动自胃体开始,向下传导停留于胃角切迹处,在该处产生强烈的收缩,胃内容物不能向下推进。  ②会厌关闭,软腭上提,使咽部与气管和鼻腔的通道隔开。  ③贲门开放,食管松弛,膈肌固定在深吸气的位置,腹肌突然收缩,胃内容物被挤压通过食管排出。  (3)喷射性呕吐  为剧烈的典型呕吐,大量胃内容物由口鼻喷涌出。  见于各种颅内病变和消化道高位梗阻。  3、呕吐物内容  (1)粪性呕吐物:见于低位器质性肠梗阻。  (2)呕吐物不含胃酸和乳凝块:应考虑食管梗阻性疾病。  (3)呕吐物含有胆汁:呕吐量大且含有胆汁时,提示梗阻在十二指肠壶腹部以下。  (4)血性呕吐物或呕血:见于新生儿自然出血症、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全身出血性疾病,以及少见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等。  4、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消化道的病变部位越高,呕吐距离进食后发生的时间越短。  5、呕吐与体位的关系  卧位时呕吐明显:胃食管返流、食管裂孔疝、胃扭转等,改变体位可以缓解。  6、伴随症状和体征  应注意是否有其它消化道症状,有无全身症状。  7、母亲的孕产史  母亲孕早期的感染:可引起婴儿消化道和全身多脏器的畸形。  产时的宫内窘迫和窒息:可以造成颅脑损伤。  羊水过多:胎儿消化道闭锁。  8、喂养史  应询问喂奶情况、母亲和新生儿的服药史。  二、诊断要点  1、呕吐的原发病是属于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还是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  非消化系统疾病:多属于非器质性呕吐,可以按照各系统疾病处理原则治疗。  消化系统疾病:根据呕吐的特点、时间和呕吐物的性状、伴随的症状,进行进一步定位。  (1)上消化道  先天性上消化道闭锁:伴有羊水过多。  食管和贲门疾病:呕吐物无胆汁和乳凝块。常伴有溢乳和吞咽困难,多在生后第一天或进食后短其内出现。  胃和幽门疾病:呕吐物为乳块或乳水,可混有血液,无胆汁。  (2)中消化道  呕吐物都含有胆汁。  空肠上段:生后早期出现,腹胀不明显或仅有胃型在。  空肠下段和回肠:呕吐物为黄绿色粪便样物质,腹胀明显。  (3)下消化道  主要表现为便秘和腹胀,可见到粗大的肠型,有时能触及到粪块。  常在生后一周出现。呕吐物为粪便样物质。  病变多在乙状结肠、直肠或肛门。  2、呕吐的原因是属于功能性病变所致还是器质性病变所致。  (1)鉴别功能性呕吐或器质性呕吐:  呕吐出现早、较重、顽固,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血液和粪便,有明显的消化道以外的症状和体征时常为功能性呕吐。  (2)鉴别机械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  表现不典型,需临床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A.机械性梗阻:  腹胀伴有明显的肠型,肠鸣音亢进,可闻气过水音。  表现:陈发性哭闹,呕吐后哭闹可暂时缓解。  B.麻痹性肠梗阻:  腹胀但肠型不清,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表现:没有哭闹,出现痛苦呻吟貌。  三、临床表现  1、溢乳  在出后不久即可出现,生后6个月左右消失。  表现:喂奶后或喂奶后改变体位后有1~2口乳水返流入口腔或吐出。  溢出物:主要为白色奶水,可含有乳凝块。  原因:新生儿食管的弹力组织及肌肉组织发育不全。  特点:不属于真正的呕吐,不具有呕吐时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兴奋反射过程,无需给予特殊处理。  2、吞咽动作不协调  主要见于早产儿,或见于有颅脑和颅神经病变的患儿。  原因:咽部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吞咽动作不协调。  表现:有分泌物在咽部潴留。吞咽时部分乳汁进入食管,部分从鼻腔和口腔流出,部分流入呼吸道,可引起新生儿肺炎。  特点:  不属于真正的呕吐,早产儿可以自行恢复。  神经系统损伤引起者的预后,取决于神经系统本身的恢复。  3、胃食管返流  多生后第一周内出现,常在平卧时发生。  原因:可能与食管神经肌肉发育不全有关。  呕吐物:乳汁,不含胆汁,可混有血液。  特点:  长期可以引起返流性食管炎和食管溃疡。  若没有解剖结构上的异常,生后数月可以自愈。  4、贲门失弛缓  4岁前儿童少见。  表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可有乳汁溢出,体重增长缓慢。  钡餐透视:可见食管扩张,贲门狭小,食管无或少蠕动波,食管内有时可见液平,胃内少或无气体。  5、幽门痉挛  多在生后一周内发病,呈间歇性喷射性呕吐。  原因:幽门的暂时性功能失调。  呕吐物:奶水,可有奶块,不含胆汁。  特点:对全身营养影响较小。体格检查较少见到胃型和蠕动液,触诊摸不到增大的幽门括约肌。  6、胎粪性便秘  原因:生后数日内不排便或排便。  呕吐物:含有胆汁。  表现:烦躁不安、腹胀、拒奶和呕吐。全腹膨隆,有时可见肠型,可触及到干硬的粪块,肠鸣音活跃。  腹部X线片:全腹肠管扩张,可见液平和颗粒状胎粪影。  肛查:可触及干结的胎粪。  特点:较少见。生理盐水灌肠使大量粘稠的胎粪排出后,症状即可缓解。  7、新生儿便秘  原因:多为肠道蠕动功能不良。  表现:腹胀和呕吐。  特点:与胎粪性便秘相似,通便后症状解除,不久后又出现,大多数于满月后自然缓解。  8、咽下综合征  多发生于生后1~~2天内。  原因: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过多的羊水、污染的羊水、产道中的分泌物或血液,刺激胃粘膜而引起。  表现:生后即吐,喂奶后呕吐加重,为非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泡沫粘液样,含血液者为咖啡色液体。  特点:  将吞入的羊水及产道内容物吐尽后,呕吐即消失。  不伴有发绀和呛咳,轻者不需特殊处理,重者用1%碳酸氢钠洗胃1~2次即可痊愈。  9、胃内出血  原因:新生儿出血症等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出血,刺激胃粘膜引起。  表现: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10、过敏性疾病  原因:对药物、牛奶蛋白、豆类蛋白过敏。  对牛奶蛋白过敏较常见,常在生后2~6周发病。  表现:喂给牛奶后24~48小时出现呕吐、腹胀、腹泻,大便中含有大量奶块和少量粘液,可以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等。  特点:停用牛奶后呕吐消失。  1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表现:以腹胀、腹泻、呕吐和便血为主。感染中毒症状严重,重者常并发败血症、休克、腹膜炎、肠穿孔等。  X线平片检查:出现肠道普遍胀气,肠管外形僵硬,肠壁囊样积气,门静脉积气等。  12、胎粪性腹膜炎  原因:胎儿时期肠道穿孔导致胎粪流入腹腔,引起腹膜无菌性、化学性炎症。  分类:  ①肠梗阻型:  表现:  出生后即可见到梗阻症状,如呕吐、拒奶、腹胀、便秘等。  X线立位片可见肠曲扩大,伴有多个液平面,可见明显的钙化斑片影。  ②潜伏性肠梗阻型:  出生时肠穿孔已闭合,存在着肠粘连  表现:生后反复发作的肠梗阻,腹部X线片可见钙化影。  ③腹膜炎型:  出生时肠穿孔开放,出生后迅速引起化脓性腹膜炎或气腹。  A.游离气腹:肠穿孔为开放性  表现:  可伴有呼吸困难和紫绀。腹胀显著,腹壁发红、发亮,腹壁静脉曲张。腹腔积液可引流到阴囊,引起阴囊红肿。  腹部叩诊呈鼓音和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少或消失。  腹部X线片:可见钙化影。  B.局限性气腹:肠穿孔被纤维素粘连包裹  表现:形成假面具性囊肿,囊内含有积液和气体。假性囊肿的壁上或腹腔内其它部位可见钙化点。  可以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腔脓肿。  13、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  原因:胎儿食管闭锁,不能吞咽羊水。羊水过多导致呛咳、青紫及吸入性肺炎,甚至发生窒息。  本病分为5种类型,Ⅰ型、Ⅱ型胃肠道不充气,Ⅲ、Ⅳ、Ⅴ型胃肠道均充气。临床上以Ⅲ型最多见。  14、膈疝  临床分为后外侧膈疝、胸骨后疝和食管裂孔疝。  (1)后外侧膈疝:又称胸腹裂孔疝,多发生在左侧。  伴有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发育不良等。  表现:  出生后出现阵发性呼吸急促和紫绀。上腹部凹陷呈舟状,可见到反常呼吸。  如伴有肠旋转不良或进入胸腔的肠曲发生嵌顿:剧烈呕吐,重者全身状况迅速恶化。  X线检查:  胸腔内见到充气的肠曲和胃泡影、肺不张、纵隔向对侧移位,腹部充气影减少或缺如。  (2)食管裂孔疝  原因:先天性膈肌发育缺陷,使部分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食管裂孔疝  分类:食管裂孔滑动疝、食管旁疝和混合型。  多在生后第一周内出现呕吐,少数在生后6周内发病。  表现:立位时不吐,卧位时呕吐明显,可呈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乳汁,可含有棕色或咖啡色血液。  特点:可引起继发性幽门痉挛,临床极似幽门肥厚性性狭窄。可出现吸入性肺炎。  A.食管旁疝  可发生胃溃疡,偶尔可以出现胃坏死。  呕吐可持续12~18月,多数患儿待身体直立时可以消失。  B.滑动疝  在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可以自已消失,一般采用体位疗法。  15、肥厚性幽门狭窄  多见于足月儿,有遗传倾向。  表现:  始于生后第二周左右,每次喂奶后不久或喂奶过程中呕吐。呕吐呈持续性、进行性,逐渐发展为喷射性呕吐。  患儿食欲好,饥饿感强,反复呕吐后体重不增,大小便减少。  腹部检查:可见明显的胃型和顺、逆两个方向的胃蠕动波。在右肋缘下腹直肌外侧可触橄榄大小的坚硬肿物,为肥厚的幽门括约肌。  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大,胃排空时间延长,幽门部呈典型的鸟嘴样改变,及狭窄而延长的幽门管。  超声检查:幽门肌厚度超过4mm或幽门管的长度超过14mm。  呕吐物:奶水和奶块,量多,有酸臭味,有胆汁。  16、幽门前隔膜  隔膜多位于幽门疝1、5~3cm处,多数隔膜中央有孔。  无孔隔膜生后即出现上消化道完全梗阻的症状,隔膜孔较小时在新生儿期可发病。  表现:进食后呕吐,常呈喷射状。  呕吐性状和内容物:类似肥厚性幽门狭窄。  腹部触诊:摸不到肿物。  钡餐检查:在幽门前1~2 cm处见到狭窄处的缺损。  17、胃扭转  原因:新生儿胃的韧带松弛,且胃呈水平位。  分为器官轴型扭转和网膜轴型扭转,以器官轴型多见。  表现:多于生后即有吐奶或溢奶,也可以在生后数周内开始呕吐。呈喷射状呕吐或非喷射状呕吐,多在奶后呕吐,奶后移动患儿时更为明显。  呕吐物:不含胆汁。  特点:严重者可以影响生长发育。钡餐造影后就可停止呕吐,症状严重者行胃固定术。  18、先天性肠闭锁  闭锁可发生于肠管的任何部位,以回肠最多,其次为十二指肠,空肠较少,结肠罕见。部分患儿合并其它畸形。  (1)高位肠闭锁:发生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常有羊水过多史,闭锁部位越高,呕吐出现得越早。  十二指肠闭锁:  表现:生后第一次喂奶即发生呕吐。可有少量的胎便排出,腹不胀或轻度膨隆。  呕吐物:胃内容物及十二指肠分泌液,大多含有胆汁。  特点:喂奶次数增多,呕吐逐渐加重,呈持续性反复呕吐。  腹部立位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二泡征或三泡征,  (2)低位肠闭锁:发生于空肠下段、回肠和结肠。  主要表现:腹胀,常在生1~2天开始呕吐。  呕吐物:呈粪便样,带臭味,无胎粪或仅有粘液样胎粪。  腹部立位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多个扩大的肠袢和液平面。  19、肠狭窄  多为膜型狭窄,十二指肠发生最多,其次为回肠,空肠,结肠较少见。  特点:狭窄发生的部位越高,症状出现得越早,狭窄越明显著成绩,症状就越严重。  表现:呕吐和腹胀。高位肠狭窄上腹部膨隆,可见胃液蠕动波,低位肠狭窄则全腹胀,可见肠型和肠蠕动波,伴有肠鸣音亢进。  呕吐物:多数含有胆汁 ,可有正常大便排出。  腹部X线检查可见狭窄上端扩大,钡餐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20、肠旋转不良  在胚胎10周左右,中肠回纳回腹腔的过程中,有一个从左向右逆时针方向的旋转,中肠的旋转中止造成。由于中止旋转的时机不同,新生儿期可以发生以下情况:  ①盲肠位于中上腹或右上腹,盲肠或由盲肠至右后腹壁的盲肠韧带压迫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分,引起不完全梗阻。  ②盲肠位于上腹或中腹部,小肠系膜根部未能固定在后腹壁,易发生肠扭转。  ③盲肠已达右下腹,但肠系膜未完全与后腹壁融合而形成“游动盲肠”,易发生结肠扭转,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  ④少数病例十二指肠袢位于肠系膜动脉的前方,空肠第一段被腹膜系带牵缠、压迫、形成空肠不完全梗阻。  ⑤肠反向旋转,使小肠系膜位于横结肠前方,造成横结肠梗阻。  多数症状出现于新生儿时期,少数病例可终身无症状。如扭转复位,则症状消失。  主要表现:高位不完全梗阻症癍,一般在生后3~5天开始呕吐,呕吐可为间歇性,时轻时重,生后有胎便排出。  呕吐物:乳汁,含有胆汁。  X线立位片:胃和十二指肠扩张,有双泡征,空肠、回肠内少气或无气,钡灌肠显示大部分结肠位于左腹部,盲肠位于左上腹或中腹即可确诊。  如发生胃肠道出血,提示肠坏死,继之可出现肠穿孔和腹膜炎,腹膜刺激征阳性,中毒性休克等。  21、先天性巨结肠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有家族发病倾向。  原因:结肠末端肠壁肌间神经丛发育不全,无神经节细胞,常处于痉挛状态而狭窄,粪便堆积在近端结肠,狭窄以上肠壁扩张、增厚,造成巨大结肠。  按照无神经节细胞肠段的延伸范围分为5型:  ①普通段型:最多见,病变自肛门向上达乙状结肠远端。  ②短段型:病变仅局限于直肠下端。  ③长段型:病变肠段延伸至降结肠以上。  ④全结肠型:病变包括全部结肠及回肠末端。  ⑤全肠无神经节细胞症:较少见。  首发症状:胎粪排出延迟、便秘。多在生后2~6天出现低位肠梗阻症状,出现呕吐,次数逐渐增多。腹部膨隆,皮肤发亮,静脉怒张,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  呕吐物:含胆汁或粪便样物质。  22、肛门及直肠畸形  主要指肛门及直肠的闭锁或狭窄。常合并泌尿生殖道畸形和消化道其它部位的畸形。  临床可分为4型:  ①肛门狭窄。  ③肛门直肠发育不全:肛门处仅有一凹陷,直肠与肛门凹陷间有相当距离,为高位肛门闭锁。  ②肛门膜式闭锁:肛门皮肤与直肠间有膜状物分隔,为低位肛门闭锁。  ④直肠闭锁:肛门、肛管正常存在,但肛管与直肠之间有不同距离。  由于患儿畸形的形式较多,合并瘘管或其它畸形等,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23、感染  分为胃肠道内或胃肠道外的感染,以胃肠道内感染多见。  (1)胃肠道内感染  引起新生儿肠炎。  表现:新生儿肠炎的早期症状。呕吐后出现腹泻,容易合并水、电解质紊乱。  呕吐物:胃内容物,少数含有胆汁。  病原菌:  细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属、金黄色葡萄球等。  病毒:以轮状病毒最多见,也有星状病毒、冠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等。  真菌:白念真菌引起新生儿鹅口疮和真菌性食管炎,直接引起新生儿呕吐。真菌性肠炎可能引起新生儿腹泻和呕吐。  (2)胃肠道外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脐炎,皮肤、粘膜、软组织感染,心肌炎,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和败血症等。  呕吐物:胃内容物,一般无胆汁。  24、新生儿肝炎  以病毒感染引起居多,主要是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  出现于生后28天以内,主要感染途径为母婴传播。  表现:  出现发热,黄疸、肝大,呕吐、食欲低下,体重不增等。  严重时,出现重症黄疸,大便呈陶土色,肝脾肿大,出现腹水,甚至发生大出血、肝昏迷等。  有的仅表现为呕吐,少数可发展为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  25、颅内压升高  新生儿较多见。  原因:颅内出血、颅内血肿、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种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  表现:呕吐呈喷射状。伴有烦躁不安或嗜睡、昏迷、尖叫、前囱饱满、颅缝开裂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呕吐物:乳汁或乳块,一般不含胆汁,有时带咖啡色血样物。  特点:给予脱水降颅压后呕吐减轻。  26、遗传代谢病  多有家族史。  (1)糖代谢障碍:半乳糖血症、枫糖血症等。  表现:进食后不久出现呕吐、腹泻等,之后出现黄疸、肝肿大、白内障等。  (2)氨基酸代谢障碍:先天性赖氨酸不耐受症、苯丙酮酸尿症、胱氨酸血症、甘氨酸血症、缬氨酸血症等。  表现:有各种疾病特有的症状,做血液检查可以确诊。  (3)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18-羟化酶缺乏、18-氧化酶缺乏、11β-羟化酶缺乏、17α羟化酶缺乏、17、20裂解酶缺乏、3β羟脱氢酶缺等。  21-羟化酶缺乏:  表现:  生后不久出现嗜睡、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  外生殖器性别不清:男性阴茎大或尿道下裂、隐睾,女性阴蒂肥大,大阴唇部分融合。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全面检查:要注意有无肛门闭锁,有无心肺和神经系统异常或其他畸形。  2、腹部检查:  (1)有无腹胀及腹胀部位。  全腹胀:提示低位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  上腹胀、下腹空虚:提示高位肠梗阻  注意事项:因呕吐剧烈或脱水,高位肠梗阻可无腹胀。  (2)有无胃蠕动波及肠型。  (3)能否触及肠块。  (4)肠鸣音是否正常。  3、直肠指检:  适应症:对无胎便排出的患儿。  注意事项:检查时用小指涂油或肥皂液后缓缓进入,以防引起肛门裂伤。  二、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腹部透视和摄片  注意事项:应该采用立位透视和摄片,可更好地观察胀气的肠曲和液平。也可以采用侧位水平投照法摄片。  (2)钡餐或钡灌肠检查  作用:可以观察食管、胃和肠道的形态和功能。  禁忌症:疑有胃肠道完全性梗阻或穿孔的新生儿。  注意事项:疑有食管闭锁或食管气管瘘者可用水溶性碘剂造影,并于造影后及时将造影剂吸出。  2、超声检查  作用探查腹水、腹部肿物部位和性质的诊断、腹腔内游离气体。  特点: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能直接观察肝胆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改变及其对消化道的影响,对胆总管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诊断方面都优于X线检查。  3、胃镜  常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临床应用较少。  4、鼻胃管检查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上消化道畸形的方法。  适应症:母亲羊水过多,出生后短期内婴儿出现口吐螃蟹样泡沫  食管闭锁:鼻胃管下降受阻或从口腔或鼻腔内折返回来。  5、脑CT  适应症: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出现感染性血象:  (1)原发病因为感染引起的呕吐  (2)呕吐引起吸入性肺炎并迁延不愈。  2、血气分析及血生化检查 了解患儿是否存在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3、脑脊液检查  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颅内出血等变。  4、尿、便常规和大便潜血实验等。  5、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检查

诊断与鉴别

诊断一.诊断方法新生儿全身各系统疾病均可出现呕吐症状,对呕吐的病因诊断须密切结合病史,母亲的孕产史,喂养史,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及密切观察呕吐的情况,加以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明确的诊断。1、发病日龄生后几小时内呕吐多见于咽下综合征,第一次喂奶后呕吐要注意有无食管闭锁,生后几天内呕吐多为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和生产性颅脑损伤,晚期新生儿呕吐以喂养不当和感染性疾病多见。2、呕吐性质(1)溢乳 溢乳不属于真正的呕吐,不具有呕吐时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兴奋反射过程,大多数表现为喂奶后即有1-2口乳水反流回口腔和口角边。(2)典型呕吐 具备有上述呕吐动作的三个步骤,临床最多见,主要见于非梗阻性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外感染性疾病等。(3)喷射性呕吐 为剧烈的典型呕吐,大量胃内容物由口鼻喷涌出,见于各种颅内病变和消化道高位梗阻。3、呕吐物内容(1)呕吐物不含胃酸和乳凝块 应考虑食管梗阻性疾病。(2)呕吐物含有胆汁 一般较轻的呕吐不含胆汁,呕吐量大且含有胆汁时,提示梗阻在十二指肠壶腹部以下。(3)粪性呕吐物 见于低位器质性肠梗阻。(4)血性呕吐物或呕血 见于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全身出血性疾病,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以及少见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等。4、呕吐与进食的关系消化道的病变部位越高,呕吐距离进食后发生的时间越短,食管和贲门疾病,通常于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立即发生,消化道外疾病所致的呕吐与进食无明显关系。5、呕吐与体位的关系胃食管返流,食管裂孔疝,胃扭转等,常在卧位时呕吐明显,改变体位可以缓解,消化道梗阻,颅脑病变时呕吐与体位没有明显的联系。6、伴随症状和体征应注意是否有其它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胎便排出延迟,便秘,便血等,有无全身症状,如精神状态,食欲,生长发育,发热,哭闹等情况。7、母亲的孕产史母亲孕早期的感染,有可能影响胚胎的分化和发育,形成消化道和全身多脏器的畸形,羊水过多提示胎儿消化道闭锁,产时的宫内窘迫和窒息,可以造成颅脑损伤,引起呕吐。8、喂养史应询问喂奶情况,母亲和新生儿的服药史,喂养不当可以引起呕吐。9、体格检查(1)全面检查:除一般情况外,要做好全面体格检查,要注意有无肛门闭锁,有无心肺和神经系统异常或其他畸形。(2)腹部检查:注意有无腹胀及腹胀部位,全腹胀提示低位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上腹胀,下腹空虚提示高位肠梗阻;但有时由于呕吐剧烈或脱水,虽为高位肠梗阻可无腹胀,此外还应观察有无胃蠕动波及肠型,能否触及肠块,以及肠鸣音是否正常。(3)直肠指检:对无胎便排出的患儿应作肛门指检,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在肛门指检后常呈爆破性排出较多的气体和胎便,脂粪性便秘在肛检后带出胎粪可使症状缓解,检查时用小指涂油或肥皂液后缓缓进入,以防引起肛门裂伤。10、辅助检查(1)鼻胃管检查 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上消化道畸形的方法,当遇到母亲羊水过多,或出生后短期内婴儿出现口吐螃蟹样泡沫时,应该在产房内下鼻胃管检查,正常时鼻胃管能够顺利进入胃内,并抽出少量液体,如鼻胃管下降受阻或从口腔或鼻腔内折返回来,提示食管闭锁(2)X线检查①腹部透视和摄片 腹部透视和摄片是新生儿呕吐时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为了更好地观察胀气的肠曲和液平,应该采用立位透视和摄片,也可以采用侧位水平投照法摄片。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5~60分钟,肠道内气体可到达空肠,2~3小时到达回肠,3小时后到结肠,5~6小时后横结肠,降结肠均有气体分布,出生24 小时后胃,小肠,结肠均有气体分布,正常新生儿肠道内气体比儿童多,且小肠内气体较多,气体多不能视为肠梗阻的表现,主要应该观察肠道气体分布情况,有无 胀气的肠曲和液平,根据胀气肠曲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可以推测梗阻性疾病的性质和部位,还应该重视肠道气体出现的时间,如生后24小时直肠内仍无气体,往往 提示肠道梗阻性疾病,腹腔内出现游离散气体,提示胃肠道穿孔,肠腔或腹腔内发现钙化影,有助于胎粪性肠梗阻和胎粪性腹膜炎的诊断。②钡餐或钡灌肠检查 可以观察食管,胃和肠道的形态和功能,对消化道疾道德败坏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疑有胃肠道完全性梗阻或穿孔的新生儿,禁用钡剂造影,疑有食管闭锁或食管气管瘘者可用水溶性碘剂造影,并于造影后及时将造影剂吸出。③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对腹水的探查,腹部肿物部位和性质的诊断,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存在等,都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胆总管囊肿,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诊断方面都优于X线检查,现在,肥大性幽门狭窄的超声检查已经基本取代了钡餐检查,超声检查不仅可以观察到胃肠道的某些改变,而且能直接观察肝胆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改变及其对消化道的影响,对呕吐病因的诊断有很大帮助。④胃镜 新生儿常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临床应用较少,胃镜检查可以对粘膜充血,出血,水肿,溃疡,瘢痕,肿瘤和先天畸形等情况进行直接的观察,对某些食管,胃部疾病具有确诊意义。二.诊断要点和分析呕吐的原因非常复杂,只有在详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之后,才能作出初步诊断,总体上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呕吐的原发病是属于消化系统本身的疾病还是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第二,呕吐的原因是属于功能性病变所致还是器质性病变所致。首先应该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确定是哪个系统发生了病变,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等,这些系统的疾病多属于非器质性呕吐,可以按照各系统疾病处理原则治疗。如果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根据呕吐的特点,时间和呕吐物的性状,以及呕吐伴随的症状,进行进一步定位。1、上消化道食管和贲门疾病时,呕吐物中无胆汁和乳凝块,常伴有溢孔和吞咽困难,多在生后第一天或进食后短其内出现呕吐,先天性上消化道闭锁时常伴有羊水过多,胃和幽门疾病时,呕吐物为乳块或乳水,可混有血液,但不会出现胆汁,上消化道疾病时,钡餐或胃镜检查大部分会得出明确的诊断。2、中消化道中消化道病变时出现的呕吐物都含有胆汁,生后早期出现呕吐,腹胀不明显或仅有胃型,提示病变在空肠上段,呕吐物为黄绿色粪便样物质,腹胀明显,则病变多在空肠下段和回肠。3、下消化道主要表现为便秘和腹胀,可见到粗大的肠型,有时能触及到粪块,呕吐常在生后一周出现,呕吐物为粪便样物质,病变大多在乙状结肠,直肠或肛门,手指肛查和钡餐灌肠有助于诊断。鉴别功能性呕吐或器质性呕吐 呕吐发生的时间,呕吐的特点,呕吐物的性状,呕吐与饮食关系等,对呕吐定性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呕吐出现早,呕吐较重,呕吐顽固,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血液和粪便,又有明显的消化道以外的症状和体征时常为功能性呕吐。鉴别机械性肠梗阻或麻痹性肠梗阻 机械性梗阻时腹胀伴有明显的肠型,肠鸣音亢进,可闻气过水音,新生儿可以表现为陈发性哭闹,呕吐后哭闹可暂时缓解,麻痹性肠梗阻时,腹胀但肠型不清,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新生儿往往没有哭闹,而表现为痛苦呻吟貌,但是,新生儿表现不典型,尤其是早产儿缺乏特异性的表现,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4、胃镜新生儿常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临床应用较少,胃镜检查可以对粘膜充血,出血,水肿,溃疡,瘢痕,肿瘤和先天畸形等情况进行直接的观察,对某些食管,胃部疾病具有确诊意义。鉴别诊断1.溢乳和呕吐 首先确定是溢乳还是呕吐。(1)溢乳:新生儿溢乳比较常见,但溢乳没有神经反射参与,不属于真正的呕吐,溢乳的原因与食管弹力组织和肌肉发育不完善有关,溢乳多发生在喂奶后不久,乳汁从口角边溢出,量少,喂奶后体位改变可引起溢乳,小儿一般情况好。(2)呕吐:有神经反射参与,乳汁常从口,鼻涌出,量多。2.喂养不当和疾病引起(1)喂养不当:喂养不当引起新生儿呕吐非常多见,有喂养不当史,新生儿一般情况较好,改进喂养方法后呕吐可停止。(2)疾病引起:除呕吐外,有其他伴发症状和体征,原发疾病不解除,呕吐不易止住,且影响小儿发育和营养状况。3.各种病因的鉴别(1)定位:根据呕吐发生的时间,呕吐特点,呕吐物,是否有腹胀,肠型,便秘等情况,初步判断消化道疾病的位置。①上消化道疾病:呕吐出现时间早,呕吐物为乳汁或乳凝块,不含胆汁,腹胀不明显。②下消化道疾病:生后1~2天即呕吐,呕吐物含较多胆汁,腹胀不明显,提示病变在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如呕吐物含黄绿色粪便样物质,腹部有较细的肠型和肠蠕动,提示病变在空肠下段或回肠,而直肠病变的呕吐,常发生在出生3天以后,呕吐物含棕色粪便样物质,腹胀明显,肠型较粗大,可触及粪块。(2)定性:为使呕吐原发病得到及时治疗,要鉴别是内科疾病还是外科疾病所致。①内科疾病:呕吐症状不剧烈,呕吐次数不频繁,呕吐物常不含胆汁或粪便,有较明显的消化系统以外的症状和体征,常提示呕吐为内科疾病所致。②外科疾病:呕吐出现早,频繁,较剧烈,呕吐物含胆汁,血液或粪便,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常提示呕吐为外科疾病所致。(3)进一步检查:对呕吐原发病的位置和性质有初步判断后,应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诊断。①消化道影像学检查:对消化道先天畸形,对肠道炎症,肠梗阻等诊断,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②脑脊液和头颅B超或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出血或其他占位病变可做出诊断,鉴别诊断。③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如已排除消化道,中枢神经等疾病,而患儿仍然频繁呕吐,应进一步做内分泌和代谢方面检查,如血氨,血糖等,以助诊断,鉴别诊断。

治疗

暂无资料。

西医治疗
一、.对症治疗  1、改善喂养方法:  选择孔大小适当的奶嘴。  喂奶时:奶瓶有一定倾斜,使奶充满奶嘴。  喂奶后:将婴儿抱起伏在肩上,轻拍其背部,使空气通过打饱嗝排出来。之后将婴儿上部垫高,右侧平卧。  2、禁食:  适应症:病因未清楚、怀疑外科疾病、消化道出血  同时给予补液,保证营养供给。  3、调整体位:提高头部和上身的体位,一般30°左右。  4、)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5、洗胃:  适应症:咽下综合征  用温生理盐水洗2~3次。  注意:洗胃后仍呕吐,应考虑其他疾病。  6、胃肠减压:  适应症:外科疾病、呕吐较频繁、腹胀。  7、解痉止吐:  适应症:  (1)胃食管反流:用胃动力制剂或解痉剂。  (2)幽门痉挛:用解痉挛药。  常用药物:阿托品1/l0000溶液  用法:喂奶后15min给药,从每次5~10滴开始,逐渐增加到控制呕吐为止。  注意事项:  须稍许减量以不引起脸红为宜,否则药量多大。  幽门肥厚用此法无效,可用手术治疗。  二、病因治疗  1、抗感染:对有感染者给抗生素治疗。  2、止血:对消化道出血者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等止血。  3、解除颅内高压:  脑水肿:  (1)20%甘露醇每次0.5g/kg,每6~8小时1次。  (2)呋塞米每次0.5mg/kg,1~2次/d。  颅内占位性病变:进行脑积水行引流术。  4、手术治疗

治疗用药

并发症

1、水电解质紊乱  原因:呕吐频繁可丧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表现:脱水、酸中毒、低钠血症等。  2、吸入综合征  原因:呕吐物进入气道可发生吸入性肺炎  表现:咳嗽、呼吸困难。  3、呼吸暂停  4、窒息与猝死  原因:  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发生窒息。  呕吐物多、没有及时发现可致猝死。  5、出血  原因:剧烈呕吐可导致胃黏膜损伤  特点:呕吐物呈血性。

饮食与护理

(1)鲜白萝卜500克,蜂蜜150克。将萝卜洗净,切成丁,放在沸水内煮沸即捞出,把水控干,晾晒半日,再放入锅内,加入蜂蜜,以小火煮沸,调匀,待冷,装瓶备用。一般饭后食用。  本方适用于伤食呕吐。  (2)神曲15克,丁香1、5克。同人药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伤食之呕吐。  (3)橘皮3--5克,粳米50克。将橘皮晒干,碾炒细末,用粳米加水入砂锅内,煮作稀粥,入橘皮末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复温热服食,5天为1疗程

忌吃


护理
暂无资料。

注意事项

预防

(1)母亲在孕期要注意乳房护理:奶头凹陷者要逐渐将奶头提拉出来。  (2)用奶瓶喂奶时要注意橡皮奶头孔眼不要过大,防止吸奶过急、过冲。不要让婴儿吸吮带眼的假奶头。  (3)喂奶次数不要过多或喂奶量过大。喂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头。  (4)喂奶前不要让婴儿过于哭闹。  (5)喂奶后不要过早地翻动婴儿,应将其竖起来,轻轻拍打背部,使“饱嗝“后再放回床上。  (6)容易呕吐的孩子喂奶后,将他的床头抬高一些,头侧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