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急性荨麻疹 > 急性荨麻疹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疾病简介

急性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常见类型,在所有荨麻疹中约占1/3。一般见于急性过敏反应。发病迅速,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损害境界不清,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瘙痒剧烈。

病因

急性荨麻疹多见于过敏反应: 1、食物 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蛋白食品在未彻底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起荨麻疹,这在儿童较多见,也可能是儿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与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2、药物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另一类为组胺释放剂,如阿司匹林、吗啡、可待因、哌替啶、多黏菌素、维生素B、奎宁、肼苯达嗪等。 3、感染 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血吸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齿槽脓肿、鼻窦炎、脓疱疮、败血症等。 4、吸入物 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5、物理因素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6、动物及植物因素 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虫,甲虫及飞蛾的毛鳞刺入皮肤)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 7、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8、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症状

1、起病较急,皮损常突然发生,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境界清楚,形态不一,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开始孤立散在,逐渐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互相融合成不整形、地图形或环状。如微血管内血清渗出急剧,压迫管壁,风团可呈苍白色,周围有红晕,皮肤凹凸不平,呈橘皮样。 2、皮损大多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自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起彼伏,不断发生,1天内可反复多次发作。 3、自觉剧烈瘙痒、灼热感。

检查

  皮肤划痕症可呈阳性。  血常规检查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若有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或细胞计数正常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或同时有中性颗粒。

诊断与鉴别

荨麻疹根据皮损为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征,不难诊断。寻找病因比较困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寻找发病有关因素,甚为重要。

治疗

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西医治疗
1、内用药 抗组织胺药是治疗各种荨麻疹病人的重要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抗组织胺药物虽不能直接对抗或中和组织胺,不能阻止组织胺的释放,但对组织胺有争夺作用,可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抗组织胺药有各种副作用,最好选用副作用较少者,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久用一种抗组织胺药容易引起耐药性,可另换一种。或交替或合并应用。儿童的耐药性较成人大,因而相对用量也大。 钙剂可用于急性荨麻疹。 类固醇激素应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及血清性荨麻疹,对压力性荨麻疹及补体激活的荨麻疹可用少剂量。荨麻疹并发过敏性休克更须应用。 2、局部用药 炉甘石洗剂或氧化锌洗剂都可达到暂时的疗效。 口腔粘膜有糜烂、溃疡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或朵贝溶液漱口,外涂2%龙胆紫溶液。 眼结膜有炎症,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滴氯霉素眼药水及可的松眼药水, 阴部损害可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用金霉素软膏,或氯霉素、地塞米松软膏。

治疗用药
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并发症

  有时黏膜亦可受累,如累及胃肠,引起黏膜水肿,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喉头黏膜受侵时则有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如伴有高热、寒战、脉速等全身症状,应特别警惕有无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的可能。

饮食与护理

  荨麻疹可以吃什么?  葡萄、绿茶、海带、芝麻、黄瓜、胡萝卜、香蕉、苹果、橘子、萝卜、绿豆、苦瓜、意仁等。  荨麻疹不宜吃什么?  一般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食物蛋白、防腐剂、调味品、色素添加剂等,其中食物包括:鱼、虾、蟹、贝类、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肉、马肉、狗肉、兔肉、竹笋、蒜苗、菠菜、茄子、西红柿、柠檬、芒果、李子、杏子、草莓、果酒、葡萄酒、黄酒、白酒等及鸡蛋、牛奶、巧克力、干酪等。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区别。

忌吃


护理
  病人应卧床休息,宜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鱼、虾等水产品。鼓励病人多饮水,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床单被褥要清洁,室内保持安静。  病人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主要是因为对局部抓痒时,反而让局部的温度提高,使血液释放出更多的组织胺(过敏原),反而会更恶化。  不要热敷,虽然热可以使局部暂时获得舒缓,但其实反而是另一种刺激,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

注意事项

预防

  注意寻找敏原,结合以前病史,如发现对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并服缓泻药促进肠道内致敏物质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