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小儿外科、中医儿科
疾病简介
梅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又称回肠远端憩室,是常见消化道畸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黄管退化不全所形成的回肠远端憩室。临床上多无症状往往因憩室出现并发症表现才就诊而获诊断。当发生炎症、坏死穿孔、肠梗阻和出血等并发症时,引起外科急腹症而就诊。
病因
尽管憩室形成的具体原因尚未知晓,但大多数专家认为,排泄低纤维饮食产生的小块硬质粪便产生的压力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结肠异常运动(可能由于饮食中纤维含量过低所致)产生的高压会迫使肠道内皮穿透结肠外肌层的薄弱点。
在胚胎发育期间,中肠原以卵黄管与卵黄囊相通,约于胚胎第5周末,胎盘的血循环已经形成,不再需要卵黄囊,故卵黄管的体腔部分即开始变细逐渐闭合、萎缩成一条索以后即被吸收。发育异常时卵黄管有一部或全部萎缩闭合不全,就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卵黄管异常。有脐肠瘘、脐窦、脐茸、卵黄管囊肿、美克尔憩室及脐肠系带。
卵黄管先从脐端开始向肠端萎缩退化,若脐端已退化,肠端未退化则形成一盲囊,称为回肠远端憩室,1809年梅克尔(Meckel)对这种先天性畸形,在胚胎学和临床方面作了详细的描述,因而称为美克尔憩室。
症状
1、肠梗阻:
憩室所致肠梗阻主要为低位,且多为绞窄性,与其他粘连索带所致小肠梗阻难于鉴别。
主要表现有:
阵发性哭闹或腹痛,伴恶性、呕吐,甚者发热、腹痛后排便、排气减少或停止排便、排气,伴有肠套叠者,可出现果酱样血便,腹部触及腊肠型肿块,伴脐周压疼。
2、憩室溃疡出血:
引起黏膜糜烂和消化性溃疡,结果可导致出血和憩室穿孔。多见于婴幼儿,一般无前驱症状、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为突然出现无痛性全血便,大量便血,伴或不伴有腹痛,起初为黑紫色或黑褐色血便,混有粪质;
大量出血时血便为暗红色或鲜红色,一昼夜内可有3~5次,可持续2~3天。病儿很快出现面色苍白、口渴、烦躁不安、精神萎靡、脉细速无力、四肢凉、尿少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但此时腹部体征极少,偶有轻压痛。
3、憩室炎或穿孔:
(1)急性憩室炎:
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难以鉴别,疾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疼,一般为持续性腹痛,无转移性右下腹疼病史,其肌紧张及压痛点比较靠近右侧脐旁,较一般阑尾偏高偏内,常常伴有腹泻或伴有便血,肛查直肠右侧壁触痛不明显。
(2)憩室炎并发穿孔:
病儿可有剧烈腹痛,呕吐、发烧、白细胞增高,腹部有明显腹膜刺激体征,可出现气腹,全腹压痛,腹肌紧张明显。
4、其他:
美克尔憩室可进入腹股沟、股或脐疝之疝囊内,临床症状,多数诉腹股沟部敏感,但无压痛。个别伴有腹内阵痛,表现为不全肠梗阻改变。
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血常规:
1、炎症: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贫血: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重症病例可有血小板减少。
诊断与鉴别
美克尔憩室引起肠梗阻、憩室炎或穿孔时,出现的症状及体征与一般肠梗阻或阑尾炎很相似,或基本一致,术前要做出正确诊断仍很困难。
消化道出血时,要与结肠息肉、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鉴别。
治疗
暂无有效的中医疗法和中药的资料。
西医治疗
不论诊断何种疾病,均应早期手术,切除憩室,才能彻底根治,有利病儿恢复健康。
治疗用药
颠茄片 聚卡波非钙片。
并发症
美克尔憩室也可伴发其他畸形,如脐膨出、肠旋转不良、肠闭锁、肠重复畸形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常见有肠梗阻、憩室溃疡出血、憩室炎或穿孔、憩室疝等并发症。
饮食与护理
多吃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
护理
一般预后良好。
该病诊断虽较困难,但由于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能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死率已由6%~7%下降到1%~2%。
注意事项
预防
目前尚无确切预防措施,同其他先天性畸形一样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做好孕期保健和遗传咨询工作。
1、婚前体检:
在预防出生缺陷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用大小取决于检查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如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艾滋病病毒)、生殖系统检查(如筛查宫颈炎症)、普通体检(如血压、心电图)以及询问疾病家族史、个人既往病史等,做好遗传病咨询工作。
在妊娠期产前保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包括定期的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以采取切实可行的诊治措施。
2、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
包括远离烟雾、乙醇、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