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妇科
疾病简介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癌症发生前该部位发生的病变而由此引发癌症的病变。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不典型增生。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时间可以从数年到数十年,一般认为这个演变过程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浸润癌。
病因
病因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相关。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球形外壳,直径55nm,主要感染皮肤粘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目前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至少30种与生殖道粘膜感染相关。HPV妇女一生中80%可感染HPV,通常在8-10个月内被自然清除,只有少数(5%)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高危因素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1、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6、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7、 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病理宫颈癌中常见的是鳞状上皮细胞癌,20世纪60年代宫颈鳞癌占90%~95%; 其余为腺癌,约占5%~10%。近年来宫颈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宫颈鳞癌占75%,而腺癌约占25%。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好发部位为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交界处(鳞-柱交界)。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鳞-柱交界随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而上下移动,当雌激素水平高时,柱状上皮向外扩展,占据一部分宫颈阴道部,当雌激素水平低落时,柱状上皮向上移至宫颈管,这一鳞-柱上下移动的区域称为移行带。在移行带形成过程中,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所代替。鳞状上皮代替柱状上皮的机制有两种:①、鳞状上皮化生:当鳞柱交界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道酸性影响,移行带柱状上皮下未分化储备细胞开始增生,并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柱状上皮随之脱落,而被复层鳞状细胞所代替。②、鳞状上皮化: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此时如有某些外来致癌因素刺激,或多次妊娠导致宫颈鳞-柱交界反复移动,以及宫颈裂伤、炎症时,移行带区活跃的未成熟细胞或增生的鳞状上皮可向非典型方向发展形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并继续发展成为镜下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宫颈不典型增生的病理特征是:鳞状上皮细胞分化不良、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深染,有多核、分裂象异常等。根据异常细胞及其侵犯上皮的程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不典型增生病变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细胞异型性较轻,排列稍紊乱;中度为异型上皮占据上皮层的下2/3,细胞异型性明显,排列紊乱;重度为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下2/3,但部分表层细胞分化尚正常,细胞显著异型,失去极性。宫颈原位癌又称上皮内癌,其上皮全层极性消失,细胞显著异型,核大深染,染色质分布不均,有核分裂象,但病变仍限于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异型细胞还可沿着宫颈腺腔开口进入腺体,代替子宫颈腺体的柱状上皮,但腺体的基底膜不被破坏,这种情况称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仍属宫颈原位癌范畴。通常将CIN分为3级,CINⅠ级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级指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指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二)、宫颈浸润癌1、宫颈鳞状细胞癌(1)、镜下早期浸润癌:在原位癌的基础上,镜下发现有癌细胞小团似泪滴状,甚至锯齿状穿破基底膜,或进而出现膨胀性质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5mm,宽度不超过7mm,且无癌灶互相融合现象,也无侵犯间质内血管迹象。(2)、浸润癌:癌组织侵入间质的深度超过5mm,或在淋巴管、血管中发现癌栓。根据细胞的分化程度又分为角化性大细胞型、非角化性大细胞型和小细胞型,这三型分别相当于分化Ⅰ、Ⅱ、Ⅲ级。2、宫颈腺癌。来源于宫颈管表面和颈管内腺体的柱状上皮,主要有以下两型。(1)、粘液腺癌:镜下见腺体结构,腺腔内有乳头状突起,腺上皮增生为多层,细胞低矮,异型性明显,见核分裂象,细胞内含粘液。根据腺体结构形态和细胞异型性程度在组织学上分为高、中、低分化,即分化Ⅰ、Ⅱ、Ⅲ级。粘液腺癌中有一种形态学上分化极其良好的腺癌,称为宫颈恶性腺瘤或偏差极小的腺癌。肿瘤细胞貌似良性,其异型性极小。腺体由柱状上皮覆盖,表现为正常宫颈管粘膜腺体,腺体多,大小不一,形态多变。肿瘤侵犯宫颈壁深层,并有间质反应包绕。此癌具有高度浸润的生长过程,患者预后差。(2)、鳞腺癌:是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方向发展而成,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症状
一是性生活后出血。70%-80%的宫颈癌症患者都有这一症状; 二是宫颈糜烂。年轻女性宫颈糜烂经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宫颈糜烂,应该引起重视;三是接触出血,性生活后出血,或是妇科内诊检查后子宫出血,都是宫颈癌前病变的征兆;四是白带混血,除上环引起子宫出血外,女性长期白带混血应及时检查。有80%的宫颈癌前病变可以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达到治愈。
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1)宫颈巴氏涂片法:为传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它的广泛应用,已在过去50年里成功地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约70%。但由于巴氏涂片假阴性、漏诊率较高,已不再适应当今医疗服务的需要,逐渐被更先进的检查方法所替代。(2)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是90年代末发明的一项细胞学新技术,它可以明显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是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方法。2.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以发现高危发病人群并作进一步检查。3.电子阴道镜检查。4.宫颈碘试验检查。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6.宫颈锥切术病检。7.阴道细胞学检查。阴道细胞学检查注意事项:(1)细胞涂片前,勿冲洗阴道,禁止性生活,亦不做阴道镜检查。细胞涂片应在妇科检查前进行。窥阴器上勿涂抹润滑油,可涂少许生理盐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2)玻片应干燥,清洁。(3)涂片要均匀,动作要轻柔,用力过重可造成细胞损伤或变形。(4)涂片不要太厚或太薄,以免影响观察。(5)应避免在刮片时造成出血,否则之制成的玻片被红细胞干扰、覆盖,难以找到癌细胞。(6)取到阴道分泌物后应立即制片。(7)制片后应立即固定,以免涂片干燥造成细胞变形,难以辨认癌细胞。
诊断与鉴别
暂无资料。
治疗
中医的认识病因病机HPV病毒引起CIN(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按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主要的病因为房事不洁、早婚早育、孕产频多(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引产等)、宫颈裂伤、包皮垢的刺激、月经失调、精神因素等,导致正气不足、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感受湿热淫毒和秽浊之邪,侵犯子宫胞门所致。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方面是由于湿热邪毒对宫颈的长期刺激,另一方面是“其气必虚”的关系。若机体正气足,脏腑功能健旺,气血运行顺畅,筋脉腠理固密,则虽染邪毒,而不易发为病。《灵枢·经脉篇》渭“虚则生疣”。正气虚,不能鼓邪外出,邪气搏结于子宫胞门发为赘生物。正虚邪恋,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根据长期临床观察,体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有关。肝郁脾虚,肝脾失调,不仅致气血失和,而且也易滋生内在湿热。湿热下注,任带失固,而流注胞门。而肝脾失调又往往与肾阴阳不足互为因果,故肾阴虚、肾阳虚在下焦湿热病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所谓“肾主二阴”亦包括阴道、官颈在内。湿热邪毒在宫颈局部长期为害,肆意浸润,实际上意味着肾阴阳的衰退,故而形成该病并趋向恶性病变。 分型论治对HPV感染应采用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基于HPV是子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所以辨证分型以湿热瘀毒为主证型,再分别以脾虚、肝郁、肾阴虚、肾阳虚等兼证为次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全身治疗以内服汤药为主,以改善机体的失衡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扶正祛邪,具体治法有清热养阴、解毒化瘀、健脾益肾。局部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要特色,多数医家在几服中药同时都有辅助阴道内塞药的治疗,包括外阴熏洗法、阴道灌注冲洗法、阴道纳药法等等。而药物组成则以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活性功效为主。西医治疗 暂无资料。 治疗用药
并发症
暂无资料。
饮食与护理
暂无资料。 忌吃护理 暂无资料。 注意事项
预防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防范意识,避免过早性生活、杜绝性生活混乱。2.定期做妇科检查,已婚女性建议至少每两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问题应进一步做病理学检查。3.对已发现的宫颈病变及生殖系统感染,尤其是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人群,应做积极采取相应诊疗措施,以防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