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日光性荨麻疹 > 日光性荨麻疹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疾病简介

日光性荨麻疹是指皮肤暴露于日光或人工光源后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出现过敏反应,红斑和小风团伴瘙痒。通常数分钟至1小时后消退,但亦可持续较长时间,特别是由可见光引起者。有些患者在反复暴露后可产生耐受性。以女性为多见。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一部分为自免疫性变态反态,即在一定波长紫外线(3700A以下)的作用下,释放出具有抗原性的代谢产物产生抗体,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另一部分可能为光毒性作用导致组胺释放所致。  少数患者属于SLE早期或后期表现。也可能由药物引起,如布洛芬、磺胺、氯丙嗪等。  不同地区日光性荨麻疹作用光谱有一定差别,欧美患者以紫外线型居多,日本患者则以可见光谱型为多。同一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感应光谱也可能发生改变。

症状

 皮肤暴露于日光或人工光源后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出现瘙痒、红斑、风团、偶尔有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发生皮疹的同时可有畏寒、乏力、晕厥、痉挛性腹痛、支气管痉挛等。  常常为特发性的,有时可伴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等。  根据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对不同波长的光反应情况,可分为2大类6个亚型。  第一大类:一般认为发病与IgE变态反应有关,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的致病抗原。该类又分3个亚型,即Ⅰ型、Ⅳ型和Ⅵ型。  Ⅰ型主要对280~320nm的短波紫外线过敏,照射后局部皮肤可见明显组胺释放,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出现中性、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Ⅳ型对400~500nm的可见光过敏,目前已肯定此类型属遗传性代谢性疾病,可能是迟发型皮肤卟啉症的一种皮肤表现,其光敏原为原卟啉Ⅸ。但又与其他卟啉症不同,其尿卟啉排泄正常,而红细胞原卟啉、粪原卟啉及粪卟啉增加。此类病人照光后可活化血清中补体系统,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  Ⅵ型由400~500nm光线引起,与Ⅳ型的不同处是由β胡萝卜素引起。  另一大类亦包括3个亚型:  Ⅱ型系由300~400nm长波紫外线引起。  Ⅲ型为400~500nm的可见光。  Ⅴ型为280~500nm的广谱光线。

检查

 光试验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在短时期的试验暴露后,照射部位即出现风团和红斑。  被动转移试验:把患者血清注射到健康人皮内,24小时后在同一部位照射日光,观察有无风团反应。  逆被动转移试验:先让健康人的皮肤照射日光,然后局部注射患者血清,观察有无风团反应。

诊断与鉴别

一、检查  光试验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在短时期的试验暴露后,照射部位即出现风团和红斑。  被动转移试验:把患者血清注射到健康人皮内,24小时后在同一部位照射日光,观察有无风团反应。  逆被动转移试验:先让健康人的皮肤照射日光,然后局部注射患者血清,观察有无风团反应。二、鉴别1、多形性日光疹 在暴露部位出现多形性发疹,如红斑、丘疹、风团样红斑、水疱等,皮损消退较慢。2、光过敏接触性皮炎 在暴露部位出现红斑、水肿,外观类似接触性皮炎,皮损消退较慢。

治疗

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西医治疗
 抗组胺药治疗有效,Hl受体拮抗剂有效,如扑尔敏、羟嗪、特非那定、息斯敏、克敏能等,亦可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  抗组胺药治疗无效时可试用日光或人工光源照射,增加皮肤对光的耐受性。PUVA或UVB治疗对某些日光性荨麻疹效果明显。  根据不同类型日光性荨麻疹选择诱发风团阈值的开始剂量,每周照射2—3次,逐渐增加剂量。

治疗用药
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并发症

本病可以是迟发性皮肤卟啉症或红细胞生成卟啉的一种表现。本病也可以是早期或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之一。

饮食与护理

少吃鱼、虾、蛋类、奶类,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忌吃


护理
 应避免日晒及做脉冲光、激光美容,并防止紫外线照射,例如打伞,要多吃瓜类食物,少吃叶子类蔬菜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涂上SPF值很高的防晒霜,也无法避免过敏。

注意事项

预防

 应避免日晒及做脉冲光、激光美容,并防止紫外线照射,例如打伞,要多吃瓜类食物,少吃叶子类蔬菜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涂上SPF值很高的防晒霜,也无法避免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