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胆碱能性荨麻疹 > 胆碱能性荨麻疹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皮肤科

疾病简介

胆碱能性荨麻疹又称小丘疹状荨麻疹或全身性热性荨麻疹。多见于23~28岁青年,病程经数年后渐趋好转。约占荨麻疹的5%~7%。

病因

  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等使体内深部温度上升等诱发因素刺激中枢神经,通过胆碱能传入神经刺激汗腺神经结合部,引起乙酰胆碱释放,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生,或由于胆碱酯酶不足而发生。

症状

  皮损特点为直径1~3mm小风团,周围有红晕,疏散分布,不相融合。  多在致病因素刺激后2~10min发疹,持续30~50min,很少超过3h,皮疹即全部消退,掌跖很少发生,自觉剧痒。有时每次发病后有8~24h的不应期存在,在这段时间内,即使再遇上述刺激,也不会发疹。  约有近1/3患者可伴有头痛、口周水肿、流泪、眼胀痛、流涎、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少数有眩晕、低血压、哮喘发作等现象。

检查

  以1∶5000醋甲胆碱(methacholine)作皮试或划痕试验阳性者,可在注射处出现风团,并于周围出现卫星状小风团(正常人少见)。但轻症患者或同一患者重复试验,结果常不一致。

诊断与鉴别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荨麻疹或是热过敏引起其他症状鉴别。

治疗

具体详情请咨询医生。

西医治疗
  轻型胆碱能性荨麻疹一般在停止运动或平静以后,症状即可消退,故不易引起重视。  发作频繁者经抗组胺药、抗乙酰胆碱的药物治疗,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病情可减轻或缓解。  在发病期间可采取“脱敏疗法”。

治疗用药
具体详情请咨询医生。

并发症

具体详情请咨询医生。

饮食与护理

  少吃鱼、虾、蛋类、奶类,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另外腐败性食品分解为多肽类,碱性多肽是组胺释放物。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色素、调味剂、防腐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也能引起荨麻疹。

忌吃


护理
  一旦患上此症,患者除了及时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外,自己不要强烈抓挠患处,也不要用热水烫洗,并忌食动物蛋白性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事项

预防

  喝酒、受热、情绪激动、运动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有过该病发作的人要特别注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