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风湿免疫科、口腔科
疾病简介
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luǒl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西医则指,人体内有专事于清毒杀毒从而保护血管,组织的淋巴系统,遭遇来自体内外无法清除杀灭的毒菌,凝聚和集结于肌表组织形成的毒瘤。
病因
淋巴结结核发病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结核杆菌通过上呼吸道或随食物在口腔及鼻咽部尤其是扁桃体腺引起的原发灶上感染。后沿淋巴管到达颈部浅深层淋巴结。各部位多为单侧性淋巴结。受累咽部。重发病以上吸收后受累淋巴结核仍继续发展形成冷脓肿或溃疡。另一种是原发结核感染后血中结核杆菌随血行进入内侧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核;还可以从腰腹部淋巴感染,然后汲及深部淋巴结群继发感染,在颈淋巴结结核发病中较为常见。
症状
多在颈部一侧或双侧长出疙瘩,逐渐长大,不痛不痒,推入滑动,无明显压痛,如身体抵抗力低则逐渐增大,皮肤发变紫,最终破溃流水样脓液并排出黄浊样干酪样脓液,中医称之谓“老鼠疮”。反复溃烂少,部分病人可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
诊断与鉴别
(一)淋巴结核与性传播疾病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1、软下疳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应与脓肿型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本病细菌培养较难。2、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3、艾滋病艾滋病相关征候群中有一个亚型, 表现为顽固的全身淋巴结病、 淋巴结肿大常持续3个月以上, 而近期并无任何可致淋巴结病的疾病或用药史。 查AIDS病病毒抗体(HIV)阳性。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高热38℃一个月以上;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③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R);④卡波西肉瘤(K.S);⑤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若HIV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①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AIDS病人: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 2="" 1="" 2="" x="" kviem="" 3="" sle="" sle="" dna="" sle="" 3="" 1="" horner="" r="" s="" 1="" 3="" ct="" 2="" 2="" 3cm="" 3="" m="" igm="">20g/L,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重链病共有四种不同的重链类型,临床表现各异,但经免疫电泳可查出相应的单克隆性重链存在,同时作淋巴结活检可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骨髓瘤鉴别。4、恶性组织细胞病长期发热,以高热为主,伴进行性全身衰竭、消瘦、贫血,淋巴结、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全身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疾病晚期,早期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骨髓或外周血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也可通过淋巴结、肝、脾和其他受累部位的病理活检确立诊断。近年经免疫组化证实,过去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病许多是T淋巴细胞瘤,真正的恶组只占少数。5、Langerhan组织细胞增多症为一组病因不明,以淋巴样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病变常累及肝、脾、淋巴结、肺、骨髓等器官。分为三型:①勒-薛氏(Letterer-Siwe)病:见于2岁以下婴儿,以高热、红色斑丘疹、呼吸道症状,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②韩-薛-柯(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儿童和青年多见,以颅骨缺损、突眼和尿崩症三大特征;③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以长骨或扁平骨溶骨破坏为主要表现(见第八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6、淋巴结转移癌对年龄较大而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特别注意某些原发肿瘤的转移。癌转移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3cm,质地坚硬、生长快、无压痛、与基底粘着活动性差,表面凹凸不平。颈部无痛性淋巴肿大应注意鼻咽癌、甲状腺癌的转移。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至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可来自胃、支气管、食管、纵隔、胰腺等脏器,一般而言,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年来自呼吸系统癌肿,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来自消化系统癌肿。并且常为晚期征象。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癌。利用X线、CT、MRI、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及某些血清学试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检查可帮助寻找原发肿瘤,但确诊仍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4] (四)淋巴结核与慢性感染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1、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当颈淋巴结结核处于增殖阶段(结节型),此型易与慢性颈部淋巴结炎相混淆。慢性淋巴结炎常累及颌下颈部浅层数个淋巴结,体积较小,多能找到感染病灶,如头部病灶可传及耳后和乳突淋巴结;口腔、咽部病变可使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或针吸行病理及细胞学检查可确诊,如系结核可有结核病理改变,如为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2、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淋巴结炎本病主要侵犯颌下及上颌附近的淋巴结,多由瘰疬分支杆菌所致。特别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往往不伴有肺内结核病变,常需与颈淋巴结核的结节型和溃疡型相鉴别。在美国非结核型分支杆菌淋巴结炎比结核性淋巴结炎更为多见,是颈部淋巴结炎的重要原因。在美国,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淋巴结炎比典型的结核性淋巴结炎多10倍。本病症状比结核性淋巴结炎略急促,肿大淋巴结不红也不痛,即使淋巴结增大达3cm以上也能移动。抗结核治疗疗效较结核性淋巴结结核差,久治不愈。其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并作细菌分类。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此症往往以上感症状开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常见颈淋巴结肿大,尤其左侧颈后组多发,肿大淋巴结中等硬度,不粘连,不化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细胞可达50%~90%,并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高达80%~90%。病理检查可以确诊。4、丝虫病班氏和马来丝虫感染可引起慢性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并出现全身或局部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为腹股沟淋巴结。若合并下肢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下肢橡皮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夜间检查外周血中微丝蚴而确诊。5、弓形虫病(原虫病类)单侧颈部可见单个或一群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或不痛,不化脓,可有全身不适低热或无任何症状。确诊依靠病原体检查,弓形虫素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6、钩端螺旋体病(螺旋体病类)(见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早期(钩体血症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突出,全身肌痛,尤其腓肠肌。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较明显,有时行走困难,导致不能下床活动;眼结膜充血、呈持续性,无分泌物及畏光;腓肠肌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多见于腹股沟、腋窝淋巴结,多为黄豆或蚕豆大,有压痛,但无充血发炎,亦无化脓。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确诊需要有阳性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中期和恢复期表现复杂(见第八章血播型肺结核鉴别诊断)。所以应结合流行病学史,早期临床特点以及化验室的检查发现进行综合分析,可与淋巴结结核区别。7、真菌感染足部真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组织胞浆菌病常见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孢子丝菌病为一种慢性深部真菌病,受累组织呈乳头瘤样损害,可溃破、化脓及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结结核的鉴别不难,真菌涂片及培养即可确诊。
治疗
西医治疗(一)全身治疗 适当注意营养和休息。口服异烟肼1-2年,伴有全身毒性症状或身体他处有结核病变者。加服对氨水杨酸钠或利福平或加用链霉素肌肉注射。(二)局部治疗1.少数局限的,较大的,能推动的淋巴结,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时注意勿损伤副神经.2.已形成寒性脓肿而尚未穿破者,可行潜行性穿刺抽脓。从脓肿周围的正常皮肤处进针。尽量抽尽脓液,然后向脓腔内注入5%异烟瞬溶液或10%链霉素溶液作冲洗。并留适量于脓腔内,每周2次。3.寒性脓肿破溃形成溃疡或窦道者,如继发感染不明显,可行括除术。细心地将结校病变组织全部括除。伤口不加缝合,用链霉素溶液换药。4.寒性脓肿继发化脓性感染者。需先行切开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必要时再行刮除术。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瘰疬发病情况多由三焦、肝、胆等经风热气毒蕴结而成,肝肾两经气血亏损,虚火内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多因外感风热、内蕴痰毒而发;慢性多因气郁、虚伤而发。该病常恚怒忿郁,谋虑不遂,精神颓靡。手心药灸疗法主治: 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肿瘤。流传地区:苏鲁。主要成分:淀粉、雄黄等。用法:两颗药丸分手用 各放24小时。忌:用药之后半年之内不食辣 三月之内不食海鲜 一月之内不食公鸡。注意事项:切勿吞食。圣玄汤记载于《兰室秘藏》》卷三,是李氏百年来治疗瘰疬“淋巴结核”的有效方剂之一。〖名称〗 内消圣玄汤〖功能主治〗 淋巴结核“瘰疬”软坚散结,球瘰疬痰核或肿或痛的内消。〖成 份〗阴仲、玄参、猴枣、天花粉、蝉蜕、玄明等60余味。〖用法〗 加热口服。〖性 状〗本品为褐黄色包装汤剂。〖信息来源〗 中国药典、中医药杂志。〖禁忌〗孕妇忌用。〖贮藏〗密封冷藏。蜈蚣散〖药物〗蜈蚣2 条, 新鲜鸡蛋2 个。〖用法〗将蜈蚣置瓦上焙干研末, 分2 份;取新鲜鸡蛋分别将其一端破一小口, 流出蛋清少许。每个鸡蛋倒入 1 份蜈蚣末, 用纸或面饼糊住小口。早上用夏枯草30克煮1 只蛋, 吃蛋喝汤;晚上用数层湿纸包裹另1 只鸡蛋, 置灰火中煨熟食之。10 天为 1 疗程。注: 蜈蚣有毒, 小儿及体弱含用量酌减;服药期间禁服辛辣刺激之品, 禁房事;发热咳血者不用, 待病情稳定后再用。猫眼草膏〖药物〗猫眼草5000克。〖用法〗上药洗净加水15000克, 浸泡水内3 天后, 慢火熬3 小时, 去渣, 再慢火熬至起泡似鱼眼时即成糊状, 装瓶备用, 根据疮口情况, 在局麻下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及胬肉后, 用涂有猫眼草膏的无菌纱布覆盖 (有窦道者用刮匙刮除豆渣样物及脓汁后, 取适量药膏纳入) , 包扎固定。视脓汁多少每天或隔大换药1 次, 直至疮口愈台。重者可加服抗痨药。〖疗效〗此方治疗破溃型颈淋巴结核245 例, 306 个疮口, 均痊愈。注, 猫眼草为大戟科植物猫眼草Euphcrbia lunulata Bge。的全草, 有祛痰、镇咳、平喘及拔毒止痒之功。蜈蚣蛋〖药物〗蜈蚣 (去头足) 1 条, 全蝎3 条, 鸡蛋1 个。〖用法〗上药焙干, 共研细未, 取鸡蛋开1 小孔, 纳入药未, 搅匀用面团包裹, 放草木灰中烧熟食之, 每天1 次, 每次1 个, 10 天为1 疗程。黄精夏枯膏〖药物〗鲜黄精100克, 鲜夏枯草200克。〖用法〗将上药切碎, 加水500 毫升煎煮, 最后浓缩成膏。用时根据患处大小, 将药膏摊于消毒的纱布上贴于患处。如有溃疡处, 将纱布剪1 小孔, 便于徘脓。每天换药1 次。结核膏〖药物〗·火石灰80克, 石碳酸100 毫升, 桐油200 毫升。〖用法〗用瓷碗或小铁锅装桐油, 微火烧开, 放入石碳酸, 后放火石灰熬成半膏状, 瓶装备用。用时涂擦患处, 每天2-3 次。〖疗效〗此方治疗化脓性颈淋巴结核, 一般连涂1-2 周可愈。消瘰疬方〖药物〗玄参20克, 贝母、海藻、夏枯草、生地各15克, 穿山甲9克。〖用法〗每天1 剂, 水煎服.1 个月为1 疗程。根据体质情况, 亦可将上药蜜制成丸, 早晚各服6克羊胆丸主要成分:羊胆干膏、百部、白芨、浙贝母、甘草。功用与药理:润肺化痰,解毒杀虫。药理证实,羊胆中胆酸及去氧胆酸对多种细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百部、甘草体外实验对人型结核杆菌及多种细菌也有抑制作用。用量与用法:每次3g,每日2 次,温开水送服,忌食辛冷油腻1.每天取鲜土茯苓200克,水煎分2次服用,连用1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停用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2.治淋巴结炎、淋巴 结核、单纯性甲状腺肿:紫菜20克,鸡蛋2个,文蛤肉250克,绿豆粉丝60克,马蹄粉30克。先将马蹄粉用水调稀;鸡蛋去壳搅匀;文蛤肉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煲熟,放入粉丝、马蹄粉、鸡蛋,煲沸后熄火,随即放入紫菜调味佐膳。3.紫菜10克,水煎,一日两次服,或用紫菜泡汤,每日当菜佐食,连食一两个月。4.紫菜萝卜汤:紫菜15克,白萝卜20克,加陈皮2小片,同煮汤,加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治甲状腺肿大和淋巴 结核。5.用生芋头3公斤,晒干研末,另用陈海蜇300克(洗去盐)及马蹄300克,两味加水煮烂去渣,配入芋头粉制成丸如绿豆大,用温开水送服,每次6克,一日三次;或用鲜芋头洗净放锅内蒸熟剥去皮,酱油调味,每日当菜吃。治瘰疬,颈淋巴 结核等症。
预防
控制传染源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结核病人,尤其是痰结核菌阳性患者早期接受合理化疗,痰中结核菌克在短期内减少,以至消失,几乎100%可获治愈,因此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并及时给予合理的化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早期发现病人的方法是对以下人群及时进行X线胸片和菌细菌学检查:(1)慢性咳嗽,咯血经抗生素治疗无效者。(2)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周围的接触者。(3)结素试验强阳性儿童的家庭成员。(4)厂矿工人尤其是矽肺患者。(5)定期对结核病较流行地区的人群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一些无症状病人。切断传染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钟,被褥在列日下暴晒4-6小时,痰盒便器可用5%-10%来苏浸泡2小时,最好将痰吐在纸上烧掉或用20%漂白粉溶液泡6-8小时。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可维持5-10年,因而隔数年后对结素试验转阴者还需复种。接种对象是未食结核菌感染,结素试验阴性者,年龄越小越好,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注射,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幼儿,中小学生和新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结素试验阴性者进行接种与复种,接种方法有皮内注射和皮上划痕两种,以皮内注射为佳。卡介苗接种效果肯定,尤其是儿童包括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以明显减少,但种卡介苗所产生的免疫力也是相对的,应重视其它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