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垂体瘤 > 垂体瘤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肿瘤综合科、中医肿瘤科

疾病简介

垂体瘤是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肿瘤,又称为垂体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瘤都是良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检测技术的普及,近年来垂体瘤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好发于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

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分泌相关激素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分为垂体微腺瘤(直径<10mm)、垂体大腺瘤(直径≥10mm)和垂体巨大腺瘤(直径≥30mm)。根据肿瘤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泌乳素细胞腺瘤(PRL腺瘤)、生长激素细胞腺瘤(GH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CTH腺瘤)、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腺瘤(TSH腺瘤)、促性激素细胞腺瘤(GnH或FSH腺瘤)、混合性腺瘤、无功能腺瘤和恶性垂体腺瘤(垂体癌),其中PRL腺瘤是最常见的病例类型。

病因

垂体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与其它部位的肿瘤一样,可能有关的病因有环境因素、职业、性格、个人体质、免疫状态、家族史等

症状

垂体瘤的临床症状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最常见的有内分泌科、眼科、妇科、神经外科、皮肤科、骨科、男科等等。在某地区由于缺乏垂体瘤综合治疗的中心,缺乏治疗经验,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垂体瘤主要由肿瘤分泌激素产生的内分泌症状和肿瘤压迫、侵犯垂体和周围组织产生的症状。可表现为

(1):泌乳素腺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等。

(2)生长激素腺瘤:青春期前主要表现为巨人症,成年患者表现为肢端肥大症(面容改变、手足粗大、多汗、骨关节病变)、血压、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主要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病),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等。

(4)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和甲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5)促性激素腺瘤: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不育等。

(6)混合型腺瘤:表现为以上两种或以上激素分泌的混合性症状。 肿瘤压迫、侵犯垂体和周围组织常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脑脊液鼻漏、尿崩、癫痫等等。

检查

(1)影像学检查:颅骨X线平片,有助于诊断垂体瘤;鞍区CT扫描:是垂体瘤诊断的重要方法,可表现为鞍底下移变薄;头颅MRI:是目前诊断垂体瘤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可早期诊断,甚至可以发现<5mm的微腺瘤;其它包括腹部CT、B超、PET等排除异位内分泌肿瘤。

(2)内分泌检查:激素检查有助于对功能性垂体瘤的早期诊断,还可以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包括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促性激素、黑色素等。

诊断与鉴别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内分泌改变等多数可以诊断垂体瘤,但对于垂体微腺瘤,常规的检查手段难以确诊时,可加做葡萄糖抑制试验、生长激素抑制试验、岩下窦采血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便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需要与垂体瘤鉴别的其它疾病主要有: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脊索瘤、Rathke囊肿、空泡蝶鞍综合征、垂体炎、视神经胶质瘤等,根据临床的相关检查,多数不难做出垂体瘤的诊断。

治疗

        垂体瘤目前主要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辅以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除部分泌乳素腺瘤患者对溴隐亭治疗可治愈或缓解外,其它类型垂体瘤均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而手术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性质、生长方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还有术者的经验确定。目前,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国内外公认的切除大多数垂体瘤的手术方式,也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的理念,患者创伤小、手术反应轻微、费用少、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还具有肿瘤总体切除率明显增高的优点,已被垂体瘤患者普遍接受。其它手术方式还有显微镜经鼻垂体瘤切除、显微镜经颅肿瘤切除,对于部分患者,肿瘤巨大,侵犯周围神经结构,常难以一次全切,需分次手术或联合手术,手术的原则是安全范围内尽量全切肿瘤。若患者没有垂体瘤导致的压迫症状和相应的垂体功能低减或亢进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可以长期随诊,定期观察。若在随诊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肿瘤变大、视力下降等,可考虑手术治疗,切除肿瘤。而对于手术难以全切的患者,通常需考虑放射治疗或长期“带瘤”生存。放射治疗适用于不宜手术或者部分手术后复发的患者以及垂体癌,主要有普放、γ-刀、X-刀等。总体来说,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有利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并发症

随诊医疗水平和手术器械的发展, 垂体瘤手术的总体死亡率从20世纪的10%降至5%以下,特别是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总体死亡率已降低至0.4%以下。手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尿崩、鞍区血肿、视力下降、鼻出血、颈内动脉破裂出血、脑脊液鼻漏、电解质紊乱等,但经过治疗,多数能好转,甚至正常水平。严格掌握适应症、提高手术水平、对并发症的认识、引起重视及时处理,是提高垂体瘤治疗效果的最有效措施。

饮食与护理

垂体瘤患者术后应注意劳逸结合,建立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酒等;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饮食要规律,清淡、优质高蛋白、含多种维生素饮食,避免浓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术后按医嘱继续服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可的松、优甲乐等,不可随意加减剂量,并定期到医院随访激素水平调整药物剂量;经鼻蝶垂体瘤术后患者可洗澡,开颅手术患者伤口拆线后1周可洗澡,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红、肿、热、痛及时就医;出院后若出现头痛、多尿、视力下降、精神萎靡、鼻腔有清水样液体滴出、鼻腔出血等症状,随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用力咳嗽、擤鼻涕、用力抠鼻等,保持大便通畅,短期内避免重力活动以防止脑脊液漏。

预防

垂体瘤目前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预防垂体瘤发生的措施,而对于有上述临床症状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垂体瘤的总体手术治愈率在70-90%,部分患者可达到生物学治愈,但复发率较高,特别是对于肿瘤巨大难以切除的患者,而对于复发者,及时再次手术或放疗,有效率约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