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
疾病简介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减少的一种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其发病是一个多因素作用、漫长的、多基因变异累计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疾病,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80%以上的胃癌伴有萎缩性胃炎。随着内镜和病理等技术手段的进步,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病因
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elicobacterpylori,缩写为HP)感染,研究显示,Hp感染与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及发展均有一定相关性。胆汁反流也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胆汁反流可能与高龄、胃动力不足、吸烟等因素有关。自身免疫性胃炎称为A型胃炎,属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病因为体内存在抗壁细胞抗体而引发胃底腺破坏呈现高度萎缩。另外,胃黏膜微循环和血管或许因子的改变、遗传因素、营养缺乏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症状
有上腹隐痛或不适、饱胀感、反酸、嗳气和恶心等。
检查
1.胃镜检查:内镜下胃黏膜呈红白相间,白相为主,黏膜变薄、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粗糙不平,可有黏膜颗粒、结节状等表现。高清内镜结合放大内镜所见胃黏膜观察更精细,表现为胃小凹增宽、分布稀疏,部分可见绒毛状结构,提示肠上化生。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可实时辨认胃小凹等细微结构变化,对组织学变化分级具有较高价值[4]。
2. 病理活检:活检组织显示胃固有腺体萎缩,即可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学变化包括Hp感染、慢性炎性反应、活动性、萎缩和肠化,分级包括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
3. HP检测: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密切相关[5],HP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方法主要包括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基因检测等;非侵入性方法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等[6]。
4. 血清学检查:胃蛋白酶原 (PG I、PG II) 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PG I水平及PG I/PG II比值的下降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指标,研究显示PG I水平特异性较高,PG I/PG II比值敏感性较高,诊断价值更高。另外,萎缩性胃炎可出现G-17S(胃泌素)相应地降低。
诊断与鉴别
1.诊断要点:
(1)慢性上腹隐痛、饱胀感、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2)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颗粒状或结节状、黏膜变薄、黏膜下血管透见等。
(3)病理活检提示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
(4)血清PG I水平及PG I/PG II比值的下降或G-17S(胃泌素)相应降低。
2.鉴别诊断:与非萎缩性胃炎鉴别,主要根据病理活检结果。
治疗
1. 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根除Hp、促胃动力、保护胃黏膜、改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等。
(1)除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者首先要进行Hp根除治疗,目前国内推荐的根除方法为铋剂四联疗法(铋剂+PPI+2种抗菌药物)14天。
(2)促动力药: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改善饱胀、反酸等症状,常用的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另外,马来酸曲美布汀对胃肠有双向调节功能,适合腹胀、腹痛等症状缓解]。
(3)胃黏膜保护剂:可加强胃黏膜屏障、降低损伤因子对胃黏膜的损害,促进胃黏膜修复。常用的药物有:硫糖铝混悬液、磷酸铝凝胶、铝碳酸镁片、替普瑞酮等。
(4)维生素治疗:国内有研究显示,用叶酸及维生素B12 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优于对照组(给予谷维素)。
(5)中药治疗:国内研究显示,摩罗丹单药治疗或联合叶酸或联合维生素B12治疗,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均得到有效改善。
2. 内镜治疗:主要是针对有异型增生着,尤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氩离子束凝固术(APC):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接受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后3个月,胃黏膜可恢复正常[15]。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其可针对性的将癌前病变组织彻底分离和切除[16]。
并发症
1.巨幼红细胞贫血:即恶性贫血,主要并发于A型胃炎,患者常同时有抗内因子抗体(AIFA)的存在,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故最终可导致恶性贫血。
2.异型增生及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逐渐演变为胃癌的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上皮化生—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中重度)—胃癌(肠型)”。目前尚未见国内萎缩性胃炎癌变率的报道,日本有研究显示,HP相关萎缩性胃炎患者,除菌前轻度、中度和重度萎缩胃癌的风险分别为(每年0.04%,0.28%,0.62%),除菌后发生癌变风险下降,轻中度萎缩患者下降比较明显。
饮食与护理
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等,以及避免刺激性食物品,如过于酸、甜、成、辛辣和过热、过冷食物、浓茶、咖啡等,饮食宜规律,少吃油炸、烟熏、腌制食物,不食腐烂变质的食物。
预防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所食食品要新鲜并富于营养,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叶酸等)及铁质摄入,精神上乐观,生活要规律。有HP感染者及时规范除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