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
疾病简介
慢性肝炎指的是多是由急性乙型肝炎、急性丙型肝炎久治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而转为慢性的肝炎。也有很慢性肝炎多人感染肝炎病毒后,起病隐匿,发现时已经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传染性较强。甲肝和戊肝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但是急性甲肝有迁延不愈的现象。丁型肝炎只能和乙型肝炎同时发生或在病人已经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因为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它必须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才能繁殖传播,丁型肝炎也可以转变为慢性肝炎。
病因
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症状
以往根据其症状体征及肝脏的病理改变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①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②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其病理特征为汇管区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其向周围肝实质内侵入发展,破坏肝小叶界板,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小叶内间隔形成,随后逐渐出现肝细胞再生结节,病变逐渐向肝硬变转化。一般认为慢活肝容易导致肝硬变。
检查
不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显然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自限,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20%发展为肝硬化,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亦约有36%(26%~55%)转变为慢性肝炎。
诊断与鉴别
根据国际工作小组1994年底在世界胃肠病大会上建议的原则,我国肝病专家在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会议上,对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修改。对无论是乙型、丙型、丁型或新型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均被划分为轻度、中重、重度3类。 ①轻度相当于原先认识的慢性迁延型或轻型慢性活动型,临床上病情较轻,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②中度相当于原慢性活动型肝炎的中等病理改变者,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居于轻、重度之间。 ③重度有明显而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及便溏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和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无门脉高压症证据,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白/球比值异常,蛋白电泳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9/L,胆红素855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3项中只需一项达标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治疗
1.湿热中阻证:除有肝功能损害外,临床证见身目黄疸,胁胀脘闷,恶心厌油,食减乏力,肢体困重,尿黄而少,大便粘腻臭秽不爽,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濡。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法。用自拟清解利湿汤: 茵陈20—3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20g,虎杖、茯苓、法半夏各12-15g,薏苡仁20-30g,柴胡10-15g,赤芍15~30g,郁金12~20g。 [加减法] (1)黄疸明显者,去法半夏,加金钱草20—30g,大黄10g。 (2)黄胆深度滞留不退者,去法半夏,加金钱草30g,加重赤芍至50—70g;属丙肝热盛者再加金银花、苦参各20-30g,紫草12g;属乙肝血热者再加白茅根20—30g,牡丹皮、水红花子各12—15g. (3)脾脏肿大,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者去法半夏,加炙鳖甲15—30g,牡蛎30g,茜草20g,丹参10—15g。 (4)黄疸基本消退,临床症状轻微,惟单项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迟迟不降者可改用清降、通降二法: ①用清降法者,慢性肝炎其症多见舌质红赤或红暗,舌苔少或无苔,口干、口苦,为毒热内郁肝经,方选四逆散加减: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各20g,茵陈、茜草各15g,柴胡、白芍、枳实、生甘草、蒲黄、五灵脂各10g. ②用通降法者,其证见纳食不香,脘闷腹胀,大便干燥或粘滞臭秽,舌质暗,舌苔厚或黄腻而粘,脉弦滑或弦数或弦细有力,为湿毒滞于腑,方用陷胸汤加减:瓜蒌12—20g,黄连5g,蒲公英、虎杖、赤芍、苦参各20g,法半夏、郁金、广木香各15g,枳实、陈皮各10g,车前草30g。 2.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上腹部不适,精神抑郁或烦急,面色萎黄,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腹痞胀,大便溏薄,口淡苔白或舌体胖有齿印,或舌质有瘀斑点,脉沉弦或弦细而虚。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中。方用逍遥散加减:醋柴胡、白芍、当归各10—15g,白术、茯苓各15-20g,淮山药30g,郁金、鸡内金各12-15g,香附12g,炙甘草5g。 [加减法] (1)肝郁化火者,多兼口干苦,烦躁易怒,舌质暗红,脉弦数,其口淡便溏多不明显,去鸡内金、淮山药,加蒲公英、夏枯草各15-20g,白花蛇舌草20g,丹皮、丹参各12g。 (2)肝火扰心者,多见焦虑,忧郁,夜寐不安或心悸,失眠,多梦,头晕,往往血清谷丙转氨酶迟迟不降。去柴胡、白术、淮山药,加黄连5g,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20g,酸枣仁、丹参各15g,炙远志8g,龙骨、牡蛎各20g,夜交藤30g (3)脾虚失运兼痰湿瘀阻者,多见脘腹胀满不适,肢体沉重酸困,体多肥胖,口渴不欲饮或不渴,舌体胖、舌质暗,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濡。血清谷丙转氨酶多高而不降。处方改用二陈汤合失笑散加减,以豁痰祛瘀:陈皮、法半夏、五灵脂、蒲黄、白茅根、连翘各15g,黄芪18g,茯苓、泽泻、虎杖、薏苡仁各30g,升麻、葛根各15~30g。 (4)慢性丙肝以肝郁血瘀为证者,多见胁肋胀痛,上腹部不适,精神抑郁,饮食少而大便干结,舌质淡暗有瘀点,舌苔薄白腻而干,脉弦。治宜疏肝解毒,凉血活血法。改用柴胡15g,金银花20—30g,白花蛇舌草30g,白鲜皮30g,紫草15g,丹参15g,郁金12g,生黄芪30g 3.肝肾阴虚证:多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女子经少经闭,舌质红瘦少滓或舌有裂纹,或舌边有瘀点,舌苔少薄白干或无苔,脉细数而虚。治宜滋阴补肾,养血柔肝,或佐以凉血解毒(丙肝)。方用一贯煎加减:生地黄15-30g,当归、沙参、麦门冬、枸杞子、白芍、山茱萸、牡丹皮各10—15g,黄精10—20g,川楝子、生谷芽、生麦芽各10g,淮山药20g. [加减法] (1)兼胃阴不足者,症见口渴引饮,唇舌发红而干,去黄精,加石斛、玉竹、乌梅各15g.若出现三多症状,特别是尿多,应警惕有糖代谢紊乱,并作相应的化验检查及处理。 (2)兼肝郁血热血瘀者,证见肝炎病情持续,肝区胀痛或刺痛,舌质有瘀点。去沙参、麦门冬、山茱萸、淮山药,加柴胡、丹参各12g,郁金、茜草、白茅根各15g,白花蛇舌草30g;若是慢性丙肝者,在此基础上再加金银花、炙鳖甲各20g。如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持续阳性者,在前加减基础上再加蒲公英、野菊花各15g,紫草10g,以甘寒凉血活血解毒。 (3)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增高或持续不降者:①原方加减,去沙参、山茱萸,加丹参15g,白茅根20g,三七粉8g,是慢性丙肝者再加生黄芪30g,金银花、白鲜皮各20g;②加服联苯双脂滴丸或五脂胶囊等口服五味子制剂或加用参三七注射液,肌肉注射或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③改用清泄活血降酶处方:当归、生地黄、白芍各15g,川芎12g,胡黄连、黄连3—5g,丹参、丹皮、紫草各12g,刘寄奴10g。 (4)兼气虚者,证见纳少、疲乏、少气等呈气阴两不足,则原方去沙参、黄精、山茱萸,加党参、茯苓各15g、黄芪20g,白花蛇舌草30g,紫草10g,丹参12g以气阴两补、扶正托毒、活血解毒。 4.脾肾阳虚证:多见畏寒喜暖,少腹腰膝冷痛,食少便溏,食谷不化,小便不利,下肢水肿,舌质淡、舌体胖,脉沉细虚或沉迟。宜用健脾益气,温肾扶阳法。方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5g,制附片(先煎)15-20g,猪苓、泽泻、桂枝、陈皮、砂仁各10-15g,甘草5g [加减法] (1)阳虚寒盛者,长期大便溏薄,脘腹冷痛,酌加干姜10g,补骨脂、巴戟天各10-15e,炒谷芽、炒麦芽、炒山楂各12g。若有水肿者,另外加服济生肾气丸。 (2)夹寒湿者,症见略有轻度黄疽,其色泽晦暗,面晦唇黯,肢体困重,大便不干燥,口不渴,酌加利湿化浊、温通阳气药物,可去附片加薏苡仁20g,金钱草20g,仙茅5g,淫羊藿7g,当归10g,丹参12g。 (3)兼血瘀,证见舌质淡紫或有瘀斑,酌加当归、桃仁、三七、丹参之类。 (4)如系肾精亏虚突出者,证见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膝软,遗精或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舌质淡,舌体胖,舌边有齿印,脉沉细或细滑。治宜甘温柔润,补肾填精,兼以活血解毒法。处方改用补肾解毒方(自拟方):构杞子、菟丝子、桑寄生各20g,巴戟天10-15g,女贞子30g,生地黄12g,陈皮6g,牛膝、丹参、虎杖、薄公英,车前草各15g。如兼宗气不足,气短乏力,免疫功能低下者,加黄芪20g,人参5-10g;兼血瘀见胁肋刺痛,舌质瘀点者,可加当归15g,桃仁12g、泽兰10g。 5.络脉瘀阻证:面色暗晦,或见赤缕红丝,肝脾肿大,置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女子经行腹痛,经水色暗有块,有腹水或无腹水,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粗长,脉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豁痰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桃仁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6-10g,当归、生地黄各10-15g,牡丹皮、香附各10g,柴胡5-10g,丹参15-30g,延胡索、五灵脂、蒲黄、郁金、瓜蒌各10-15g。或单用大黄廑虫丸,每次3~9g,一日二次。或用参三七注射液(上海中药一厂生产)肌肉注射,每次2-6ml,或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l次。单用或配合中药汤剂使用均可。 [加减法] 服本型汤剂按以下方法加减: (1)兼湿热,证见皮肤、巩膜有黄疸,乏力食减,舌苔厚腻,去生地黄、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加赤芍30g,苦参20g、金钱草20—30g,蒲公英、葛根各15—20g。 (2)兼正虚。慢性肝炎的血瘀、痰浊阻滞络脉是疾病长期衍变的结果,这与正气虚关系很大,故扶正固本与活血化瘀在治疗上是相辅相成的。故①兼气虚者,见精神不振,倦怠气短,食少便溏,脉虚弱,暂去红花、生地黄、牡丹皮、五灵脂、蒲黄、瓜萎,酌加党参、生黄芪、白术、茯苓、甘草、淮山药、鸡内金、砂仁、炒谷芽之类。②兼阳虚者,神倦怯寒,纳少浮肿,舌淡紫,脉沉细,去红花、生地黄、牡丹皮、柴胡、延胡索、瓜蒌,酌加党参、白术、桂枝、茯苓、猪苓、附片、淫羊藿、巴戟天、炙甘草等。③兼阴血虚者,见口燥咽干,头晕失眠,五心烦热,胁痛、舌红暗少津,苔少或无,去桃仁、红花、五灵脂、蒲黄,酌加沙参、白芍、枸杞子、女贞子、茜草、龟板、牡蛎、蒲公英之类。 (3)兼水饮症积,多见于肝炎肝硬变早期,读参阅肝硬变治疗
西医治疗
慢性肝炎治疗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觉症状较轻,当病程往往迁延不愈,转氨酶持续增高和伴有慢性肝炎组织学的改变,部分病人经过20-30年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丙型病人对自己的病情不要等闲视之,但不要紧张恐惧。要做到生活上动静结合,有规律;饮食上适量进食优质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宜过多吃糖及高脂肪的食物,要戒酒病配合医生给与必要的治疗: 1、干扰素:丙型肝炎的发病一是可能由于丙型病毒直接侵害肝细胞,二是可能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造成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干扰素可以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复制,并能阻止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性肝炎的唯一较有效的药物。 白细胞干扰素(a干扰素,天然或重组)和纤维母细胞干扰素(B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均比较肯定,表现在血清转氨酶水平的降低或正常化,丙肝抗体(抗HCV)的滴度降低,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水平的降低或消失,以及肝组织学的改善。 干扰素的剂量至少需要每次300万-600万单位,用法每周三次或每日一次,共两周,续而以每周三次为多,也可隔日一次。疗程因大于半年。对产生干扰素抗体的患者可选用其他类型的干扰素代替。对复发的病例可在干扰素。 2、强力新:是甘草酸(甘草提取的主要成分),日本报道可用于治疗丙型肝炎。 3、熊去氧胆酸(UDCA):是一种亲水性胆汁酸,它能逆转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因疏水性胆汁酸滞留所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并抑制小肠吸收毒性胆汁酸。 4、病毒唑:是一种核苷类似物,照相报道对抑制丙型肝炎病毒有效果。但最新研究表明对治疗丙型肝炎的疗效是有限的,仅对部分病人有效,降低血清转氨酶的效应要小于干扰素。 5、干扰素和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1.干扰素+熊去氧胆酸;2.干扰素+病毒唑;3.干扰素+香菇多糖;4.干扰素+左旋咪唑。
治疗用药
干扰素、强力新、熊去氧胆酸(UDCA)、病毒唑等。
并发症
慢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任何药物都不曾显示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明确而肯定的疗效,因此目前仍在进行各种试验治疗。鉴于本病的发病原理可能与病毒株的毒力,受感染细胞的数量和患者免疫系统的效应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治疗药物大体分三类: ①抗病毒药物:包括人白细胞干扰素、人体纤维细胞干扰素、人免疫干扰素、阿糖胞苷、磷酸阿糖胞、无环鸟苷、病毒唑、磷羧基甲酸、聚肌胞苷。其中以干扰素疗效较为肯定。 ②免疫调节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左旋咪唑、乙肝疫苗、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卡介苗、免疫抑制剂、胸腺肽、猪苓多糖等,其中以免疫核糖核酸较为有效。③改善肝细胞功能 药物:如肌苷、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促肝细胞生长素等。
饮食与护理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
忌吃
护理
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能抑制动物性脂肪量,减低对动脉硬化的影响,保证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对肝病康复是不利的。
注意事项
预防
慢性肝炎的饮食调理 患者多食蔬菜、水果,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也助于促进消化功能。肝脏功能减退时常常影响脂肪代谢,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合并有肝炎后脂肪肝。因此饮食要低脂肪、低糖(过多的糖进入人体内易转化为脂肪)、高蛋白。高蛋白饮食要包括植物和动物蛋白,如豆制品、牛肉、鸡肉、鱼肉等,动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摄入蛋白质在消化后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然后在肝脏制造成人类最重要的肌肉和血液成分的蛋白质。人体有8种氨基酸自身不能制造,一定要由外源供给。当动植物蛋白质每天各半搭配、均衡提供时,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明显增加蛋白质的利用率。适量的植物蛋白质能抑制动物性脂肪量,减低对动脉硬化的影响,保证必需氨基酸的充分吸收利用。挑食对肝病康复是不利的。 食量要恰当 肝损害时消化功能减弱,进食过饱常导致消化不良,也加重肝脏负担。吃饭八成饱最好,暴饮暴食对肝脏、胃肠功能都不利。 饮食清淡 炒菜应清淡,少放油,少食生冷、刺激性食品,戒烟戒酒。 合理应用中药补药 肝炎患者不提倡过分服用补药,正常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营养。服用补药最好征求中医医生的意见,盲目进食补药没有益处。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饮食中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因为蛋白质易在肠道被细菌分解产生氨气,而氨是导致肝昏迷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肝炎或重症肝炎恢复期的病人要低糖饮食,否则易发生脂肪肝。 肝炎及康复期患者应选用哪些食品以补充糖、脂肪和蛋白质呢? 五谷杂粮等含淀粉类食品以及各种水果类、蜂蜜等,能供给糖,有补充日常生活所需热量、增进肝脏的解毒功能。芝麻、花生、大豆、菜子、玉米、葵花子、椰子等食品及植物油、蛋黄、牛奶等,可为肝炎患者提供脂肪酸,补充热量,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鱼、虾、贝类,牛、羊、猪的瘦肉、禽蛋类等,可补充蛋白质的食品,它们都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补充机体代谢消耗,提供一定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