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160 > 疾病频道 > 枕叶癫痫 > 枕叶癫痫简介

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神经内科

疾病简介

枕叶癫痫 (occipital lobus epilepsy)通常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及继发全身性发作,可伴偏头痛,如痫性放电超出枕叶可出现复杂部分性发作。

病因

 临床分为原发性枕叶癫痫和继发性枕叶癫痫两种类型。  原发性又称为儿童良性枕叶癫痫,多见于4~8岁儿童,无脑器质性损害,有自愈倾向。  继发性又称为症状性枕叶癫痫,常继发于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脑损伤、脑出血、脑肿瘤、脑寄生虫病等。

症状

主要表现视觉发作,如盲点、黑矇及偏盲,闪光、火花和光幻视等,可有视错觉,如单眼复视、视物变大或变小、视物变近或变远、图形扭曲等,偶见复杂视幻觉或丰富多彩的场景。 运动发作可为强直或阵挛性眼或头眼向对侧偏斜,眼球阵挛或眼球运动偏斜,眼睑跳动等,可有身体摆动感、眩晕感、耳鸣、头痛或偏头痛。放电扩散至颞叶可有颞叶后部、海马或杏仁核发作表现,上距状区病灶放电向前扩散至外侧裂凸面或内侧面,表现类似顶叶或额叶发作,扩展至对侧颞枕叶偶可继发全面性发作。 二、枕叶癫痫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单纯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身性发作。若大脑异常放电扩散到枕叶以外的区域可引起复杂部分性发作。 2、复杂部分性发作 主要表现为局部感觉异常或阵挛性运动(扩散至感觉运动皮层),不对称性姿势性强直(扩散至额叶sMA),复杂结构性视幻觉(扩散至颞顶枕交界的联合皮层),口咽部或摸索样的自动症(扩散至颞叶内侧)。 EEG可见枕部局灶性异常放电。

检查

1、发作性视觉症状、眼部的非视觉症状及扩散症状是诊断枕叶癫痫的重要依据。 2、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常显示区域性(常涉及到颞叶和顶叶)而不是局灶性痫样放电. 3、颅内EEG记录可证实枕叶异常放电的起源。 4、CT和MRI检查:CT检查可以发现脑部病变,但对于微小的结构性损害,特别是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者可做MRI检查。MRI能发现枕叶皮层局灶性增厚、灰质异位、多小脑回、枕角扩大、瘢痕以及肿瘤、血管畸形等结构损害。

诊断与鉴别

在癫痫诊断确定之后,应设法查明病因。在病史中应询问有无家族史、出生及生长发育情况、有无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病史。查体中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全身性疾病等。然后选择有关检查,如头颅磁共振(MRI)、CT、血糖、血钙、脑脊液检查等,以进一步查明病因。 鉴别诊断 应与晕厥、假性癫痫发作、发作性睡病、低血糖症做鉴别。根据脑电图、病史、症状及体征不难鉴别。 (1)发作性睡病: 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是在不该睡眠的时间和场所发生不可克制的睡眠。其睡眠与正常睡眠相同,能被唤醒,多数病人可伴有一种或数种其他症状,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性幻觉,也称为发作性睡眠四联征。起病年龄以10~20岁居多,两性发病率相同,个别病例有阳性家族史。 主要症状是不能抗拒的睡眠,在各种静坐环境下,或饭后及下午尤为明显,大多数病人在发作前先感到睡意加重,或曾努力抗拒,仅有少数病人由相对的清醒状态突然进入睡眠,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小时,大约在10分钟左右,睡眠程度大都不深,容易唤醒,醒后一般感到意识清晰,一日可能发作多次。 本症临床上主要应与癫痫小发作鉴别。癫痫小发作起病年龄较发作性睡病早,儿童多见,其发作是突然意识丧失而非睡眠,有的伴有失张力,但持续时间短,一般仅数秒钟,脑电图3C/S棘-慢综合波是癫痫小发作的特征改变。 (2)晕厥(附晕厥与大发作、小发作鉴别) 这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一时性广泛性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大脑皮质高度抑制而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组症状群。临床根据发病原理及产生晕厥的原因分如下几类:①反射性晕厥:包括血管减压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颈动脉窦综合征、吞咽性晕厥、排尿性晕厥、咳嗽性晕厥、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②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主动脉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等。③脑源性晕厥:包括脑部血循环障碍、局部供血不足、神经组织本身病变、颅脑损伤等。 综上所述,晕厥与癫痫大发作的区别在于:①晕厥发作常无先兆,而癫痫大发作多有先兆;②晕厥引起的阵挛是呈角弓反张型的全身痉挛,且多发生于意识丧失10秒以上时,而癫痫引起的惊厥呈阵挛性,持续时间较长,发生于意识丧失之前。③晕厥发作时少见咬破舌头或二便失禁,而癫痫大发作时较多见。④晕厥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而癫痫大发作后恢复较慢,常遗留有嗜睡、头痛及精神错乱等。 晕厥与癫痫小发作的鉴别:①晕厥发作多伴有跌倒,而癫痫小发作则无;②晕厥发作时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且持续至晕厥后期,而癫痫小发作则无明显血压及面色改变;③晕厥的发作及终止均较癫痫小发作为慢;④晕厥发作后全身无力,癫痫小发作后仍能继续活动。 (3)偏头痛: 典型的偏头痛在偏头痛当中约占10%。一般在青春期发病,多有家族史,强烈的情绪刺激、酒食、月经来潮,以及某些作用于血管的约物等为本病的常见诱发因素。头痛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闪光幻觉、闪烁的暗点、金星等,并在头痛发作前达到高峰,然后消失。 普通型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头痛类型,无明确的先兆症状。有的在头痛数小时前甚至几日前,有精神障碍、胃肠道症状,头痛的部位及性状同典型偏头痛,但持续的时间较典型偏头痛长,可以持续好几天,头痛可以是双侧性,也可有家族史。 特殊型偏头痛临床上比较少见。其中眼肌麻痹型和偏瘫型偏头痛多为青年人,发作开始或发作后在头痛侧出现眼肌麻痹或头痛对侧出现轻偏瘫或偏身麻木,失语,可短暂消失或持续较长时间,阳性家族史较多。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以女性多见,发作与月经有关,多有阳性家族史,典型表现为在发作前有视觉障碍及脑干功能紊乱的前驱症状,持续数分钟后出现晕厥。意识恢复后于一侧头部或枕部出现搏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常持续数小时。 上述,各型偏头痛多为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视觉或消化道症状,其发作过程远比癫痫发作缓慢,持续时间也较长,常达半小时至数十小时,发作时脑电图多为慢波活动,且多数病人有阳性家族史,急性期用扑热息痛、麦角胺可予缓解,平时用心得安、赛庚啶或西比灵可以预防发作,这些均有助于和癫痫发作鉴别。

治疗

暂无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
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单独或联合使用,当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儿童良性枕叶癫痫首先丙戊酸钠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继发性枕叶癫痫药物治疗无效可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用药
左乙拉西坦片、奥卡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托吡酯片、牛黄清心丸(局方)、卡马西平片、丙戊酸钠口服溶液、医痫丸、拉莫三嗪片、镇痫片、苯妥英钠片、吡拉西坦片、伊来西胺片、丙戊酸镁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癫痫宁片、珊瑚七十味丸、天麻蜜环菌片、全天麻胶囊。

并发症

常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精神抑郁。

饮食与护理

1、某些矿物质对部分患者有帮助,镁(大量存在于全麦面粉、小米、无花果、肉、鱼、坚果和豆类中);锌(存在于肉、家畜内脏、麦芽、坚果、蟹、牡蛎和小扁豆中)和钙(钙食品)(主要存在于牛奶和乳制品中)中帮助某些人预防惊厥。 2、混合色拉和生的水果(水果食品)可减低发病的次数和程度。 3、应吃家常便饭,而且食品应多样化,米饭、面食、肥肉、瘦肉、鸡蛋、牛奶、水果(水果食品)、蔬菜(蔬菜食品)、鱼、虾等都要吃。 4、癫痫的初起多属实证,身体壮实者,或属风痰壅盛者,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食米面、蔬菜。 5、病症属虚或体质虚弱者,应偏于滋补肝肾、健脾助运、益气血之食品。可多吃瘦猪肉、猪心、猪肝、动物脑、桂圆肉、莲子、枸杞等。 6、可多食润肠道通便的食物(如蜂蜜、香蕉、胡桃、杏仁、菠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

忌吃


护理
l、癫痫患者不能骤减或停服抗病药,以免引起癫酰持续状态。 2、克服自卑感及恐惧心理,避免疲劳、紧张诸因素刺激。 3、加强体质锻炼,起居有规律,忌烟酒等刺激食物。 4、严禁开车、游泳、夜间独自外出等活动,如有发作预兆,应立即卧倒,避免跌伤。

注意事项

预防

 一是着眼于病因,预防癫痫的发生;  二是控制发作;  三是减少癫痫对患者躯体、心理和社会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