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普通外科、肿瘤外科
疾病简介
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 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十分罕见。该病呈暴发性发病,以乳房皮肤的弥漫性红、肿、热、痛和水肿为特征,极似急性炎症。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
病因
I BC的发病原因尚无统一认识,可能与病人的免疫力低下有关。
症状
1、绝大多数乳腺癌病人是以无痛性乳房肿物就诊,而IBC多以红、肿、热、痛、压痛的乳房皮肤症状就诊,仅有50%左右伴有肿块。IBC往往发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乳房皮肤增厚变硬,有皱嵴,皮温高,色红紫。Haagensen报道IBC临床症状包括:乳房肿块(57%),皮肤红肿(57%),乳房肿大(48%),乳房或乳头痛(24%),乳房压痛(16%),乳房硬化(16%),乳头回缩(13%),皮肤水肿(13%),腋下肿块(9%),皮温升高(8%)等。IBC少见的症状包括:腋区疼痛、乳头痒、上肢水肿和骨痛等。由于发病急骤,大部分病人就诊早,自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平均时间为2.5个月。 Taylor和Meltzer将IBC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IBC是在原健康乳房上同时发生肿瘤和炎症;继发性IBC的炎症改变是继发于原有肿瘤部位,手术瘢痕或放射区域内的乳腺。继发性IBC的概念忽略了局部晚期乳腺癌与IBC在临床与预后上的区别,不宜应用。 2、体征 IBC的体征包括全乳弥漫性硬化或局限于某一象限或一半乳房硬化,皮肤水肿似橘皮样,厚而不平整,最初皮肤呈粉红色,很快变成似淤血的紫红色,呈丹毒样改变。乳房增大,皮温高,触之韧感,常见乳头干裂、结痂和内陷。一般认为乳房皮肤改变达乳房1/3或以上时方可诊断为炎性乳腺癌。由于炎症性乳腺癌的特殊临床表现常常与一些乳腺炎症相混淆,故针吸细胞学检查和局部组织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升高并不常见。 2、细针穿刺细胞学或空心针穿刺活检 从乳腺或有代表性的硬化、水肿或变红的皮肤处取材,多可确立诊断。而切取活检可得到适当的肿瘤或皮肤及皮 下淋巴管组织,为确诊手段。 1、钼靶X线照相 阳性发现包括皮肤厚度增加、患侧皮下淋巴管不对称性增加和乳腺组织密度增加以及血管纹理增加等。 2、热图 可能发现高热带,但无鉴别意义。
诊断与鉴别
IBC和局部晚期的非炎性癌类乳腺癌侵及皮肤而引起晚期炎性反应的鉴别较困难。主要依靠病史予以鉴别。其他易与IBC混淆导致延诊延治的乳房疾病有: 1、乳腺炎和乳腺脓肿 为常见的相互误诊的疾病,该病通常仅发生于哺乳期妇女,且伴有高热,白细胞升高。 2、梅毒和结核病侵犯乳腺 多有乳腺外梅毒和结核,且现已少见。 3、淋巴肉瘤或白血病的乳腺浸润 通常仅有肿瘤区域的皮肤变红而无炎症表现,但往往鉴别较为困难,多需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确诊。
治疗
1.肝郁气滞型: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醋柴胡、赤芍、白芍、当归、青皮、郁金、黄芩、瓜蒌、白术,蒲公英、夏枯草、山慈姑、桔核等。 2.脾虚痰湿型:治法:健脾化痰,消肿散结。 方用香砂六君汤加减,常用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象贝、牡蛎、山慈姑、瓜蒌、鸡内金等。 3.冲任失调型:治法:调和冲任、理气解郁。 方用二仙汤加减,常用仙茅、仙灵脾、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郁金、瓜蒌、海藻、青皮、山慈姑等。 4.瘀毒内阻型: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双花甘草汤加减,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当归、银花、野菊花、甘草、蒲公英、草河车、半枝莲、三七粉等。 5.气血双亏型: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抗癌。 方用八珍汤加减,常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黄精、丹参、赤芍、陈皮、甘草、香附、半枝莲、蒲公英等。
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 IBC单纯外科治疗(乳腺癌根治术或单纯乳房切除术)的效果差,5年总生存率低于10%,多数报告为0,中位生存期12~32个月。 2.单纯放疗或放疗加手术治疗 由于单纯外科治疗效果不理想,人们开始研究用放疗或放疗加手术治疗以获得肿瘤局部区域的控制。事实上,这一疗法确实改善了局部区域肿瘤控制率,但总生存率并未提高。1924年以来的文献报告,单纯放疗或放疗加手术治疗IBC,生存期4~29个月。绝大多数文献报告单纯或放疗加手术治疗的5年总生存率为0。放射剂量应≥60Gy。 3.激素疗法 所有激素疗法均可单独或与局部治疗联合应用于IBC。如卵巢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垂体切除术和应用雌激素、睾酮或TAM等药物治疗。但炎性乳腺癌的激素受体的阳性率偏低,如Paradio等研究发现,炎性乳腺癌的ER阳性率较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例的ER阳性率低,ER和PR均阳性仅占13%~28%,ER(-)/PA(+)为3%~11%,ER(+)/PR(-)为5%~26%,激素治疗可能有50%的病人无益。肾上腺切除和(或)卵巢切除术的客观缓解率为33%~67%。如Dao Me Carthy用卵巢切除加肾上腺切除使2/3 IBC病人获得缓解,其中有1例瘤生存24个月。Fracchia等报告,IBC病人行肾上腺切除,52%(14/27)客观缓解持续至少6个月。Yonemoto等报告的结果相似,肾上腺切除后,缓解率50%。中位生存时间比无缓解者长(19对7个月)。IBC对TAM和氨鲁米特(氨基导眠能)的反应资料较少,Veronesi等报告5例IBC应用TAM治疗,无1例缓解。单纯激素治疗和化疗联合应用作为诱导和(或)维持治疗的价值仍未肯定。然而,由于IBC预后恶劣,而内分泌治疗对机体近远期毒副作用少,且IBC发病率较低,没有进行随机分组治疗试验的体会,故内分泌治疗仍应提倡试用于IBC的综合治疗。 4.综合治疗 无论放疗和(或)手术治疗,大多数IBC病人在诊断后几个月内向远处转移(伴或不伴局部区域治疗失败)。因此,人们试图以化疗作为先导疗法来减少远处转移的失败率,即先行一定时间全身化疗,再进行局部放疗和(或)手术,然后再追加全身化疗。 综合治疗中采用的化疗方案及化疗持续时间,适应证的标准和局部的方法以及强度不尽一致,最常用的诱导化疗方案中均包括ADM。诱导化疗的缓解率(CR+PR)为33%~93%,中位为62%,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13%(4%~20%),部分缓解率(PR)为49%(29%~73%),稳定为15%(7%~39%)。
治疗用药
注射用硫酸长春... 醋酸甲羟孕酮片 头孢地尼分散片。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饮食与护理
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供给乳腺癌患者足够的热能,减少蛋白质消耗,防止低血糖,还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麻醉剂损害。此外,还可增加机体抵抗力,增加热量,以弥补乳腺癌患者术后因进食不足引起的热能的消耗。 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 乳腺癌患者必需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如果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就会引起营养不良性水肿,对乳腺癌术后伤口愈合及病情恢复不利。高蛋白饮食,就可以缓解因某些疾病引起的蛋白质过度消耗,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令乳腺癌患者尽快康复。
忌吃
护理
下列易发人群更要加强自我保护,在乳腺出现肿块、溢液等异常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贻误病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母亲或姐妹患有乳腺癌者,自己患病的可能性较大;初次月经早(12岁以前)或停经晚(50岁以后)者患乳腺癌机会比其他人高;30岁以后生第一胎、未曾生育者或未婚者,患乳腺癌的机会多于其他人;反复多次接受放射线的,也可增加乳腺癌的机会;常食高脂肪食物且肥胖者易得乳腺癌 。
注意事项
预防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适量运动,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2、获得足够的阳光,可使人体取得所需要的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具有防止乳腺癌的作用。每天保证有10-15分钟的日照时间,可防止乳腺癌的发生。 3、避免接受过多的放射线照射。尤其在经期、妊娠期,对放射线很敏感,应尽量避免。 4、对乳房进行适当的生理保护。提倡母乳喂养,断奶要缓慢进行。采用合适的乳罩以改善乳房血液和淋巴循环。 5、及时治疗乳房的癌前期病变。如囊性小叶增生、乳腺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病有上皮高度增生与不典型性增生者。 6、适当节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少饮酒。过多的食用肉类、煎蛋、黄油、动物脂肪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而绿色蔬菜、水果、鲜鱼、奶制品可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7、更年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