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推荐科室:消化内科、中医内科
疾病简介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病因
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症状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 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检查
粪便常规一、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病原学一、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诊断与鉴别
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
暂无相关资料。
西医治疗
一般及对症治疗:继续饮食,积极补液,对症支持,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及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 病原治疗: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必要时给予相应的病原治疗。
治疗用药
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 依诺沙星片。
并发症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感染性腹泻的重症表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还可导致一些较严重的后遗症。 经常发生的有以下几种: 1、尿毒综合征: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引起的最多,还有O26、O111等菌型也可发生,患者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此征多见于血水样便或黏液血便患者,并发生在病程的中后期,或突然出现少尿或无尿时。病人呕吐物可有血性液体,或出现黑便,尿中有蛋白或发生血尿,皮肤可见出血性瘀斑,尤其在曾做注射和体位受压部位。B超检查可见肾脏肿大,回声增强。因此,在抗菌治疗中应避免使用肾毒性抗生素。 2、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急性四肢软瘫、肌肉麻痹类疾病,国内外研究认为此病的发生大多与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是由于激发周围神经脱髓鞘而引起。空肠弯曲菌在腹泻病中的感染率仅次于痢疾杆菌,家禽、家畜普遍带菌。此病多由染菌的猪肉、牛肉、鸡肉和牛奶等禽畜食品传播,被污染的水和蔬菜也可使人感染。大部分患者在腹泻症状好转后出现四肢软瘫,并逐渐加重,以致不能行走。严重者可出现饮水呛咳、咽喉麻痹及呼吸肌麻痹等。此病病死率约为5%,约15%的病例致残。 3、肠道外的其他重症:表现由于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种类多、分型复杂,在发生腹泻时还可引起多种肠道外重症表现,比如,咽峡炎、心肌炎、败血症、脑炎、脑膜脑炎、肝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炎、胸腔积液等。对此,医生和病人均应注意观察,及时防治。
饮食与护理
低脂、多纤维。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常会使腹泻症状加重,因此患者不应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纤维食物。
忌吃
护理
病人还应密切观察自己对各种食品的适应性,注意个体差异。如吃一些本不应对肠道造成影响的食品后腹泻加重,就要找出原因,摸索规律,以后尽量不要食用。
注意事项
预防
1、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半生的食品。 2、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 3、免疫接种:本组传染病病原体种类多,尚没有理想的免疫制品。 4、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管理。